APP下载

医患关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5-08-28李倩夫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挑战对策

李倩夫

摘 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文章从医方、患方、政府及社会等多角度挖掘了造成医患关系存在不和谐状况的因素,认为应在增加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从医方、患方、政府、社会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增强理解、增加沟通,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以包容、温暖的社会环境给予医生以职业自信、给予患者以康复自信,从而克服在社会转型时期医患之间面临的挑战,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患关系;挑战;对策

著名医史学家亨利·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患,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关系。从卫生学角度来看,《卫生学大辞典》对医生和患者给出如下定义:医生指受过专门教育,且为法律所承认的可以行医的专业人员;患者指患某种疾病的人。然而,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与“患”已由单纯的医学团体与求医者扩展为与之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攀升,但各类社会矛盾也在近期日益凸显。医疗作为最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之一,成为了人民群众最容易情绪爆发的窗口。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不足千万,却承担着13亿余人的健康保障工作,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卫生事业。“八毛门”、北京同仁医院血案等医疗事件不断发生的同时,亦有苏州最美女医生当街救人等温暖事迹平复人们因医患纠纷而紧张的心,社会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医患关系已经引发了人们重新地审视与深入地思考。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的主流其实是和谐的,且在庞大的就诊人群中,絕大多数的患者是信任医生的、是满意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造成医患关系时有紧张的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以及对其进行解决的对策的提出。

1 多重缺失:医患关系时现紧张,多方因素暴发的共同作用。

经过对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的整理与分析之后,我们将会发现医方医务人员沟通技巧的缺乏与职业道德的沦丧,成为了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导火索。作为医生倘若不能与病患良好有效沟通,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疾病,做出恰当的医疗方案选择,势必会造成相当的误会与纠纷,留下双方无法弥补的遗憾。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下,当工资水平与医院绩效相挂钩,也确实存在部分医生为了一己私利,不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大处方、滥检查、收受或索要红包,做出了诸如此类违背医德的行为,导致原本积淀下来的医患信任出现了裂痕。失去了“道德信任”的基础,“技术信任”往往脆弱不堪,患者对医生信任与安全感的缺乏,最终以整个社会在医疗领域的阵痛得以呈现。

信任具有相互性,确实有患者花了冤枉钱,有患者看不起病,但不能因此将所有的医生置于否定,更不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做出不配合治疗的消极行为,这样不仅会耽误治疗的时机,最终造成医治的失败,更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病痛的缠身,亲人的离去以及高额的医疗费用,虽往往是患者及其家属在心理上无法面对的负担,但不能因此就把内心的痛苦情绪转嫁发泄在医务人员的身上,更不应妄图通过无理地吵闹纠纷,从院方获得赔偿。对医生技术与操守的全盘否定,无异于主动撤回信任的桥梁;消极地看待生命,无视医生的付出,不念感恩,不知回报,期待和谐与信任的医患双方必将渐行渐远。

在医患双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其他因素。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公立医院推向了市场,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医院为提高效益,避免财政危机的出现,不得不提高医疗费用,加大医生的工作强度,从而陷入了医疗事业追求功利化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医疗费用的压力无法得到充分缓解,“以闹得偿”的情形频繁上演,滋生了“医闹”这一群体的出现,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还使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而这也从又一侧面折射出我国执法人员面对此类事件时的执法不力以及我国在医疗事故认定与赔偿等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且,作为向社会发声,具有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的新闻媒体,部分为求吸睛,提高销量,对医疗事件缺乏真相调查,进行标题化报道,为医疗事件的妥善处理施加了不应有的压力,甚至造成了事态的恶化,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2 多管齐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为医患关系中的主体,医患双方均应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与信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医生而言,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倘若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还应加强对心理、沟通、伦理等知识的学习,不仅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更要用仁爱之心对待一切病人。坚持设身处地,以人为本,从患者的病情、经济、心理等各方面全面考虑,既从治愈患者的疾病出发,又着眼于患者未来的幸福生活,与其做好充分沟通,只要有1%的希望就做出100%的努力,以不怕风险,与病患共同承担,换得病人安心的信任。缺乏人文关怀的救治,只能使患者看到冰冷的设备,而感受不到医学的温度,真正的医生不仅要肩负起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重担,还要给予病人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就患者而言,俗语说:心亮则人明,患者们应学会坦然、勇敢地面对疾病,正视死亡。加强对医学知识的学习,接受死亡教育,了解当前医学的发展状况及临床医学的局限性,使医生不再成为疾病的替罪羔羊。患者还应理解医生所承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的巨大压力,用心灵的明亮给医生以力量,积极乐观配合医生的治疗,与医生一同战胜疾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对全体国民发出的倡议,无论医生或是病患同样应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认真践行,医生诚信救治、友善待患、爱岗敬业;病患待医以诚,待医以善,如此,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医患关系所面对的挑战必将克服,医患之间信任必将重建。

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政府的目的是为人们谋福利”。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能否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中,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也是政府行政能力水平高低的体现。政府应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控制医疗机构市场化程度,减轻医院的经济压力;并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政策,深入推广新农合,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积,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以建立健全医疗事故解决机制与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抓手,加大司法部门对“医闹”和其他干扰医院正常秩序行为的管制,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并推进立法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医患关系中任何一方的孤立失语,都将导致其向极端化的发展,作为社会话筒的持有者,新闻媒体应正确运用话语权,为医患发声,为政府发声,为公平与正义发声,从而起到情绪疏导、避免事态激化的作用。在报道时,应秉承公平公正的态度,客观报道新闻事实。既要多弘扬正面事迹,也要正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不良现象进行报道,在让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同时,引导医患之间进行良好沟通,积极配合宣传,普及医学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充当好打造良好医患关系的媒介。

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改善民生。在越来越强调民生的当下,改善医疗救治,构建新型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牵动着依法治国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神经。道德信任是技术信任的基础,关切沟通是传递勇气与力量的桥梁,从内部消除医患双方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离不开人文精神的烛照。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疗卫生保障政策的完善、立法司法部门的有效参与、新闻媒体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等将从外部理顺医患关系,净化医疗环境,给予医生以职业自信,给予患者以健康自信,给予整个社会以医疗自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造先进医疗事业,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势在必赢。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我国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的五个主要原因——2012-03-25

[2]赵怀娟.我国医患关系研究评价[J].医学与社会,2012(10).

[3]刘涛.和谐社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

[4]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qingbodf_640133036.htm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挑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