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与社区参与研究评述

2015-08-28闻静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社区参与评述展望

闻静

摘 要:近年来,在遗产地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社区参与的关系愈加紧密,相关的研究须紧随实践发展的需要。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的相关研究,世界遗产旅游和社区参与的研究历程,阐述了与之相关的多个方面的研究核心。研究内容涉及世界遗产旅游社区参与的内容、参与的模式、主要问题所在和相关的案例分析。分析认为,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遗产地旅游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社区的整体发展并为遗产资源的保护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公众社会支持,而有效的社区参与也能促进遗产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世界遗产地;旅游;社区参与;评述;展望

1 引言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遗产旅游”也成为人们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有效形式之一,成为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然而,在遗产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遗产的主人——社区居民,他们的生活和利益却常常在遗产旅游发展中被忽视。社区居民对遗产地资源和文化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在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因此,社区参与在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2 世界遗产旅游社区参与研究

(1)世界遗产旅游社区参与的模式研究:宋章海,韩百娟(2007)立足我国遗产旅游地忽视社区参与导致的问题,从社区参与在遗产旅游地发展中的作用角度,提出了遗产地社区参与的模式和思路,探讨了社区参与的有效性问题。提出建立社区协调发展的几个思路,首先合理规划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范围,建立不同的分区目标体系,然后设置一个利益协调组织, 是高设置、低期望的,最好找一个非利益人来组织,最后通过建立旅游区管理机制来实现社区居民参与经营管理。 邓明艳(2004)提出了“景区旅游,社区休闲”的参与模式。其内容主要就是把世界遗产旅游与社区相结合,在社区开发出各具特色的街区和文化活动区。旅游者在遗产景区游览后,到社区的特色街区、特色文化区从事购物、娱乐、餐饮、 参观等休闲活动的旅游模式;李强,王红艳(2010)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社区自主构建。强调社区居民的利益优先权和决策参与权,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他论述到,只有遗产旅游地社区共同体和社区居民才知道他们的文化精髓,由于受条件局限,社区自主还需要政府在管理规划、人力资源、资源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

(2)世界遗产旅游社区参与的机制研究:保继刚,孙九霞(2006)在比较研究中西方社区参与旅游差异中发现,在国内,旅游是当地社区发展的主导力量。但社区参与注重单纯的经济利益诉求,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王浪(2008)提出旅游地社区参与的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股份合作式经营。既要保持股份制筹措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内核, 又吸收股东参加劳动,这是保护社区居民利益又实现居民有效參与的一种新型分配方式;并在旅游收益分配中应树立“当地居民利益第一”的思想,是为旅游地社区参与的有效动力机制。许峰(2013)随着单一社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分裂与重组,各利益相关者如何建立协同有效的合作机制将会引发学界的深度反思 。 如何把社区内分散的多元相关利益主体的内在结构识别出来、并借助不同层级的决策关系网络组织在一起、进行公平与效率相均衡的开发与评价,将成为国内外学者当下的共同聚焦。王凤维(2012)在做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地社区参与的五大机制:环境保护、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利益分配、法律与制度保障和评估机制。其核心主要就是确立旅游地社区参与的主体和角色定位,引入股份制经营和政府的调控来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

(3)世界遗产旅游社区参与的问题研究:黄玉理,龙良富(2008)比较分析了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两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发现处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还反映出当今旅游地旅游收益分配机制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旅游的发展更多是从旅游者的角度 以及政府的角度来考虑,常常忽略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感知,从居民的角度来看,旅游带来的收益分配是不公平的。肖勇(2008)提出社区与保护区相互争夺土地权、资源使用权、平等经营权和利益分配权是我国目前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主要社区冲突,要解决这些冲突必须从利益分配、管理机构及其运行机制、世界遗产经营方式等方面入手。

3 世界遗产旅游社区参与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国内,世界遗产地旅游社区参与的相关研究一直都是遗产业学术热点问题。目前,中国遗产地的社区参与着重经济诉求,对其他方面的潜在影响重视不足,这给遗产地旅游和社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隐患。因此,分析研究遗产地旅游社区参与不能局限于经济角度,更要考虑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参考文献

[1]何肇发,黎熙元.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3.

[2]黄玉理,龙良富.我国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比较研究——以平遥、丽江古城为例[J].人文地理,

[3]宋章海,韩百娟.强化社区参与在我国遗产旅游地中的有效作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10(26):89-92.

[4]伍婷婷.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中的法律问题探析[J].法制社会,2007,7:135~137.

[5]肖勇.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中的社区冲突及其解决机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8,4(20):25~30.

[6]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27.

[7]叶敬忠.参与式发展的概念[A].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6。28.

[8]颜丽丽,萧磊.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的原则和模式初探[J].商业现代化,2006,12:259~260.

[9]叶俊,于海燕.国内外近年来社区旅游研究进展阴.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 8):272-278.

[10]张薇,严梅.少数民族地区“界遗产”旅游发展模式新探[J].经济管理,2004:93-96.

[11]张琼霓.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3,5:182~183.

[12]郑向敏,刘静.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四.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2—18.

[13]张波.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7(21):69-74.

[14]张宏,杨新军等.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对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启示——兼论太白山大湾村实例[J].人文地理,2005,3:103~106.

[15]潘秋玲,李九.全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2,8(1738--):41.

[16]张洁,杨桂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生态旅游,303~306.

[17]张晓,钱薏红。自然文化遗产对当地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6,2(21):13-一20.

猜你喜欢

社区参与评述展望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社区参与下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研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