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

2015-08-27庞松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规模经济农村中小学

庞松男

摘要:当前,我国急需一套科学、可行的理论来指导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践,来缩短城乡差距,体现教育平等、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提高。基于规模经济、教育经济效益的角度,评述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所存在问题,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改善策略,为进一步实现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理论积累。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模经济;教育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078-02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

1.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布局调整是对事物的全面安排并不断优化和丰富,以适应大环境的发展和进步。布局调整存在于各个领域,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指国家宏观地安排和规划农村中小学,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地区特殊情况以及学生家庭状况等因素,合理地集中教学资源,力求实现教育公平,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整体的义务教育水平。

2.规模经济。教育学上的规模经济是指教育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教育成本不断下降,也就是反映了教育规模和成本之间的反比例关系。教育学中规模经济就是通过教育产业自我扩大或者多校点合并而实现的。但由于教育产业的扩大与合并受多种因素共同的制约,因此在实践中存在着边界和极限。

3.教育经济效益。教育经济学将经济效益加以引申和发展,并用它来表述教育所得与教育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这就是教育经济效益。通过教育培养出具备社会需要之能力和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所获得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额,抵消了教育和培训成本之后的余额或纯收益。根据定义可知,教育经济效益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促进作用及份额大小;二是教育给受教育者个人所带来的收益及收益多少。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上学面临多重安全隐患。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必然重新整合学校,这使得部分学生面临要去离家很远的学校上学。有调查显示,在撤点并校后,走读的学生们天亮前就要出发上学,女学生以及低年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由于安全原因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次,一些地区过分地追求规模效益,而忽略了校车和宿舍的建设。部分学校没有提供校车或者校车质量不过关,经常出现交通事故;宿舍建设不到位导致无法承受学生住宿压力,管理上、供暖上都满足不了学生要求。再次,长途跋涉的上学路途,使得学生们不能按时早晚餐以及带来足够的午餐,简单用餐,不注意营养和卫生。长此以往,造成学生成长时期的营养不良。

2.学生入学率增加导致家庭负担增加。为了给孩子好的教育,父母们不得不承担由此产生的经济重负。调整后的学生要负担比以往更多的学杂费、交通费、住宿费、用餐费等。更有家长为了孩子上学能更安全舒服,把孩子送到寄宿的私立学校,甚至举家搬到离学校近的地方打工供养孩子。这让家长的压力加倍,同时也让孩子的肩膀承受了重重的压力。他们被给予了更多的希望和期待,不得不带着这些压力来学习,反而产生了不良后果。

3.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产生一系列影响。布局调整中,教师资源的重新配置决定于分配考试的成绩,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晋升到县城,而多数教师要留守在原学校。晋升的教师,将要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融入新的环境,无论在经济上、精神上、业务上,都要自我调整。而留守下来的教师少有领导问津其工作,也没有正常的教师群体活动,政策上也没有相应的说法。导致其教育讯息闭塞,产生职业倦怠,对教育行业失去兴趣和信心。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资源流失。

4.配置调整产生教育资产流失。学校多承巨额债务,引进教学设备,翻修、新建教学楼。而撤点并校后,大量的教学资产没有利用之处,空闲下来,造成浪费。而未偿还的债务继而转嫁给重并后的学校,形成不必要的资产流失。而这无疑成为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源。

5.经费无法持续供给致使调整不彻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进行,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用于整改的经费有限,用于转向调整的款项常被挪用、滥用,真正用于布局调整的经费跟不上调整的计划。这就使得布局调整计划中断,调整不彻底。

三、探究调整过程中问题的原因

1.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认识不够明确。部分地区对于布局调整的认识不够明确,一味地追求政绩,却没有完全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真正目的与内涵。由此导致的地方政府对布局调整的重要性不够了解,单纯地将布局调整理解为撤并和削减,失去了布局调整的真正意义。布局调整的成功能为区域经济带来极大效益,同时也能使入学率和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使该地区的教育进入良性循环。

2.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片面。布局调整应该建立在对农村地区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该地区的人口、经济、地理、文化等都是要考虑和分析的要素。而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区政府并没有仔细调研要调整的学校地区情况,不能考虑各地区差异,做出了不符合实际的、不科学的规划。一些学生因为这些规划反而因上学难被迫辍学,因此优化教育资源的目标就难以真正的实现。

3.规划和政策有待优化。在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政府始终是规划布局调整的主导者。规划的制定必须要依据经济、政治、社会、人口、文化这些要素,与农村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要谨记布局调整的目标,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一体化。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经费的拨发要在可控之内,同时要注意资源分配是否符合教育资源均等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政策真正的贯彻落实。

4.教育资产观念尚未普及。以往布局调整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流失,对于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在置换和重建的过程中缺少资产管理,主要是因为社会各界都缺少教育资产观念。普及教育资产观念,使每一套桌椅、教学设备、教学楼房都能物尽其用,真正用于教育,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教育经费投入失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要解决义务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等问题,而学校之间所使用教育经费的不均衡使得学校撤并建设、教师任用产生了差异,教学质量发生参差。而有的款项在从上至下的拨发中,被层层克扣的现象经常出现,真正关于基本布局调整的费用不足以均衡分配,不均衡的教育投资也就是教育无法实现公平的根源。

四、改善策略

1.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有准确的认识。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义是:提高教育经济效益与规模经济,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正确处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能够领悟国务院提出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政策,做到因地制宜,优化配置,科学合理地规划中小学布局。

2.充分调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调整中小学布局,同时做到各种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相互协调,制定符合当地人口、自然、社会、经济的调整规划,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调整计划。布局调整的目标是使得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因此要在制定规划时充分听取当地人民的意见,真正解决农村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为人民办学。

3.提高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经费投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设立专项基金,保障布局调整的实施。加大政府经费投入,才能提高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中小学生的补贴补助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办学效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国家的义务教育。 4.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资产合理处理。布局调整后必然会产生闲置的设备与校舍,这些学校资产必须得到合理优化的配置与利用,才能防止浪费和流失,降低教育成本,提高规模经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障布局调整的实施目的和意义。

5.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在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随之产生的中小学生安全隐患,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住宿安全、以及由布局调整产生的差异而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急需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和妥善解决。解决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才能进一步抑制辍学现象。因此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对学生进行完备的安全教育,合理规划布局调整方案,并取得全社会的积极配合。

6.建立师资保障体制。师资力量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也要充分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建设问题。不仅在数量上达到校际之间的平衡,也要保证教师素质的合理分配。同时要保障农村教师的福利、安全等,要对教师多加关心,关注其职业发展,抑制教师资源流失。五、总结

布局调整有利于提高教育经济效益与规模经济,提高教育效率,降低教育成本。通过布局调整,解决教育资源问题,实现教育公平。本文的贡献在于,梳理该课题研究,发现布局调整中出现的问题,找到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同时,对于本研究中所提出的思考与策略,望能引发全社会对教育的反思,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视;并且意在丰富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理论基础,开拓学者们教育经济发展领域的视野,认清教育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在教育当中的地位,以此指导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践,真正地解决调整过程中的问题,使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保障办学效率,达成公平教育。

猜你喜欢

规模经济农村中小学
浅谈国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