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滴滴的革命

2015-08-27肇启明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2期
关键词:顺风创新者专车

文│肇启明

最近,济南、天津等地的部分出租车司机用“钓鱼举报”和围堵勒索等方式,对“专车”实施了报复,原因是“专车”抢了他们的生意。

作为一个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长达十年之久的北漂,至今为止我还没有买车的资格。出门办事,首选打车。大多数消费者可能都和我差不多的心情,在面对大多数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时,对于他们的挑客行为总是无言以对。

路远的不拉,路近的不拉,离家远的也不拉……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凛冽,任你怎么招手,出租车都是亮着“空车”的灯,从你身边呼啸而过。我从来没有因为这而举报过一次。因为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了解,不能全怪司机师傅。作为一个特许经营的行业,出租车行业长期以来一直被指称为“垄断”和“既得利益者”。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的市场,在服务和用户体验上,多年来几无提高。

但是突然有一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一种变革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全新模式为之诞生,真正为解决消费者出行的创新者开始进入了这个行业,是不是值得高兴?对于消费者而言,答案是肯定的。

滴滴、快的、易到用车等等,就是出租车行业的“搅局者”,以这几家为代表的“互联网+交通”的创新引擎,从一出现就让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从前期的补贴大战,到如今不断下沉,在服务上更新换代,大大地改善了消费者的出行难题。但这几家公司从创办伊始,就受到了诸多的“限制”。从主管部门到相关法规,再到利益被“侵犯”的出租车行业的抵制,让“滴滴”们的创新有些投鼠忌器。

我是一个滴滴打车的重度用户,也就是说我现在出门首选就是打开手机“滴滴”一下,然后坐在家里等专车“接驾”。最近,滴滴又开发了快车和顺风车服务项目,前者是针对“打车难”而开发而出的经济适用的出行方案,与出租车相比,它不仅取消了起步价,而且在公里单价上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甫一问世就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打车客。而“顺风车”项目则是全新的拼车服务,不收取乘客和司机的任何费用,通过大数据的平台,全面地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出行难题。

长远看,互联网打车的应运而生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地解决过去打车难、打车贵的难题,通过过去几年的实践,这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改善交通出行状况,顺风车等创新应用,也是低碳出行的切实体现。而且,快车、专车的蓬勃发展,也能够带动相当一部分就业,让广大的社会人群都能够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这些优势,是过去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打车行业所难以企及的。但是,目前看到的现实对于滴滴这样的创新者们却是不乐观的。6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市交通执法总队和市公安局公交保卫总队共同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明确指出私家车和租赁车辆配备驾驶员,从事按照乘客意愿提供运输服务并按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客运服务,违反法律法规。随后,滴滴公司表示,将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自查整改,开展合法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数据监测平台并与政府部门对接,开放平台人员、车辆及订单相关数据信息。

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互联网+”,真意便是变革传统行业使之重新焕发生机。滴滴和快的进入市场之后,面临着很大的司机人才缺口,出租司机再就业摇身一变即可完成。鉴于互联网能够给出租车行业带来的诸多便利,的确值得当政者思考如何让滴滴这样的企业及其服务通过合理引导而合法化的途径。

如果传统的出租车行业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不如就放开行业准入,让更懂得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人来做;如果既有的法规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那就变革法规,而不是削足适履,将商业创新扼杀在摇篮之中。

猜你喜欢

顺风创新者专车
“大同黄花”搭上公益直播“顺风车”
邓枫:“创新者”和“探险者”
守正出奇话创新
在温哥华坐“老年人专车”
杨传堂:专车模式值得借鉴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
轰趴专车?——MINI CLUBMAN
创新者:“孤独的”提问者
取胜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