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禹文化在绍兴地理上的延展和开发研究

2015-08-26刘丽萍

文史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越王勾立国后裔

刘丽萍

摘 要:大禹文化包含了神话传说以及各类物态的、精神的文化。作为有史可查的大禹葬所——绍兴,直至今天在地理上仍然有二十四处与大禹有关的山川村镇、寺庙桥梁。这些地名与大禹的治水、立国和婚嫁后裔密切相关,整合这些民俗风物是开发大禹的文化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大禹文化;地名;治水;立国;后裔

地文与人文息息相关,关心地理,更要关心人。绍兴地区今天能成为历史文化之乡,作为有史可查的大禹葬所,绍兴汇集了大禹诸多传说故事,算得上深得大禹文化精髓。

那么什么是大禹文化呢?研究者认为是以大禹神话为文化内核,以与大禹有关的神话传说为辐射半径的文化包。大禹文化的原始素材以古代大禹的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来源,分治水、立国、婚嫁后裔三方面。

1.禹之治水:如果按照时间的脉络进行梳理,首先是禹的治水行迹,如《尚书·皋陶谟第二》:“禹娶于涂山”[1],《国语·鲁语》:“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2],《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3],《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4],《史记·夏本纪》:“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5]等等。其他的还有如禹的神异诞生、鸟耘陵墓、死而为社、天帝后裔、涂山化石、天作之合、凿山导河、除灭水妖、神兽相助、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等。

2.禹之立国:大禹大会万国诸侯于绍兴,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会稽成为中华文明象征。铸九鼎、会稽诸侯、杀防风氏、英明征战、禹谟善政等。

3.禹之婚嫁及后裔:如《尚书·皋陶漠》:“禹娶于涂山”,禹裔在东南一带建立了越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当年越王勾践曾“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6], 勾践之裔新建立的东瓯国,所以宋时古越族相传“禹以三月五日生”的传说和“是日有数万人会于(涂)山上”祀禹的风俗,追溯其源,当是古先夏越民族文化在这一带的遗迹。

对大禹文化在绍兴地理上的延展,我们主要依据绍兴地名资料进行梳理。“地名就是地理实体的名称,是人们对具有特定位置、范围、类型的地理实体所共同约定的语言代号。它既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如山岳、河流、陆地、海洋、岛屿、湖泊、高原、平原等,也包括人文地理实体地名,如国家、政区、聚落、城镇、社区、街道和各类建筑物等,大到宇宙,小至居民点、建筑物。地名通常由专名和通名组成,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郭锦桴:《汉语地名与多彩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根据大禹文化的三类主流走向,整理禹之治水、立国和后裔相关地名。

绍兴的当代行政区划是三区两市一县(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与大禹有关的地名有24个:

A 越城区:冢斜村、平水镇、禹陵村、涂山、大禹陵、宛委山、禹山、会稽山;

B 绍兴县(现改为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涂山、禹降村、金帛山、型塘、型塘岭、防风庙;

C 上虞市(现改为上虞区):夏盖山、禹峰;

D 嵊州市:了山、了溪、禹溪村、余粮山、余粮岭;

E 新昌县:下衣村。

其具体地名、地理位置和文史信息如下:

猜你喜欢

越王勾立国后裔
寻找恐龙后裔
卧薪尝胆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亲密
Study on circle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dispersion①
卧薪尝胆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Analysis on the crossing obstacle of wheel-track hybrid mobile robot①
稀见史料与王安石后裔考——兼辨宋代笔记中相关记载之讹
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