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兵团国有企业人才稳定性的对策探讨

2015-08-26袁新红新疆农垦科学院计划财务处新疆石河子832000

新疆农垦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兵团技术人员资源管理

袁新红(新疆农垦科学院计划财务处,新疆石河子832000)



加强兵团国有企业人才稳定性的对策探讨

袁新红
(新疆农垦科学院计划财务处,新疆石河子832000)

兵团国有企业作为兵团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其对兵团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兵团国有企业的人才稳定性对兵团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兵团国有企业及其人才现状,其次分析了影响兵团国有企业人才稳定性的要素,最后对兵团国有企业提升本企业的人才稳定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兵团;国有企业;人才;稳定性

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兵团的主力军,在促进兵团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兵团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兵团人才较为缺乏,尽管兵团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来吸引、稳定人才,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机会,但由于兵团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缺乏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待遇优势,造成各企业特别是边远和贫困地区人才引进困难,使得人才数量和结构不符合地方发展需求[1]。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兵团国有企业管理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竞争市场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但由于兵团国有企业在体制和理念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兵团民营企业或发达地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较大差距,人才的稳定性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对兵团国有企业人才稳定性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兵团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促进兵团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兵团国有企业及其人才现状分析

截至2012年末,兵团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资产已达1100亿元,并且拥有了14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达到533.7亿元。2006-2012年,兵团国有企业的绝对数量是一直上升的,由137个增加到196个,但其占兵团企业的比重却从69.5%下降到了43%,另外,2006-2012年,兵团国有企业的工业产值也获得了巨大的提升,由2006年不足1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将近950亿元,约增加了5倍,在其数量增加有限的情况下,产值获得如此之大的提高,说明兵团国有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外,与其占兵团企业数量比重下降一样,兵团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兵团企业工业产值的数量也大幅下降,由2006年的约80%下降到2012年的约50%。但这并不意味着兵团国有企业影响力的降低,实际上,在股份制中,国有企业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其影响力是扩大的。

截至2012年底,兵团国有企业就业人数达到44.66万人,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达11.97万人,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747人;工程技术人员1.78万人,每万名职工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60人;农业技术人员1.44万人,每万名职工拥有农业技术人员211人;卫生技术人员1.75万人,每万名职工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5人。和2006年相比,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减少0.47万人,每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减少131人。兵团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比例呈下降趋势。

表2 2012年兵团国有企业人才统计

二、兵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

多数兵团国有企业虽然已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将人事部门改为人力资源部,但部分国有企业只是形式上的更换,仍从事简单的人事管理活动,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未真正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且未将人力资源运用到企业战略制定、实施上。此外,就人才培训来看,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兵团共培训各类人才近100万人次,培养技术工人45万,其中,中级工8.2万人,占18.2%;高级工1.745万人,占3.88%;技师和高级技师0.392万人,占0.87%。兵团开始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但是相对于全国,兵团的培训规模、培训资源、以及培训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缺乏急需人才

由于兵团国有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企业急需的高级管理人员、人才或是骨干技术人员缺乏。根据《兵团统计年鉴》,从1990年至2010年近20年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流失各类技术人才4.5万人,占技术人才总数的1/4,年平均外流人员2 500人,流失人员中大部分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而“十一五”期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册职工总数为46.87万人,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职工31.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7.2%,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职工9.1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9.4%,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职工6.2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3.4%。

(三)人员结构失衡

比较兵团、新疆以及全国国有工业企业2006-2011五年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发现,兵团国有工业企业在此期间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值为13.1万元/人、年,相比新疆工业企业在此期间的31.9万元/人、年的平均值以及全国国有工业企业26.8万元/人、年的平均值,兵团国有企业的劳动产率与同地域企业和不同地域相同性质的企业,差距都非常大。另外,兵团国有企业在2006-2011年间的平均工业增加值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分别为22.7%、1.1次/年,远远低于新疆工业企业在此期间的38.4%、2.3次/年,这三项指标凸显新疆兵团国有企业运营效率的低下。这主要是因为兵团国有企业人员结构普遍成扁平型,基层岗位人员富余,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缺少,富余的员工占整体员工的20%,已不能为企业创造任何价值。而仅在企业起作用的小部分人员,他们的人力资源很难大量转换为人力资本,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激励机制不合理

兵团国有企业的工资虽有固定和浮动之分,但劳动投入和经济报酬不对等。在激励方面,还是以物质激励为主,忽视了非物质激励的重要性,难以长期留住人才。

造成兵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其主要受到兵团自身的社会环境因素,企业内部的因素和企业员工个人的自身因素三个方面的影响。由于兵团地处边远地区,生活工作环境较差,留人难,吸引人更难,加之社会治安等因素,构成了影响兵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环境因素。

三、兵团国有企业人才稳定性的提升策略

(一)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

1.树立人才观念。兵团国有企业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人力资源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科研条件,加大软硬件投入,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免除其后顾之忧。

2.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推进兵团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要放开对人力资源的过多束缚,打破区域界限和户籍限制。在人才选拔上,要摒弃过去“论资排辈”的僵化作法,大胆启用、破格提拔年轻人才。要建立公平、科学的激励和考核奖惩体系。

(二)塑造领导特质,创新管理手段

兵团国有企业体制较为特殊,企业领导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企业管理者应积极的塑造自身领导特质,创新管理手段。卓越的领导者应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民主的领导风格、较强的个人能力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企业领导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领导方式去引导员工、教育员工、激励员工,并根据不同情境转换领导方式,体现领导的卓越才能。

(三)培育和谐人际关系,提升团队意识

1.创造良好的关系氛围,构建学习型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员工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为此,国有企业各部门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或是举办各种形式的恳谈会、专业汇报会,开展综合性、多学科、开放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等,为企业人才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拉近员工间的距离,并要定期与他们交流谈心,及时解决其日常困难,努力做到“感情留人”。

2.团结个人力量,加强团队协作。如今,团队协作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为企业重视,一个好的团队能很好地借物使力、优缺互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进步。企业既要鼓励个人的奋斗,又要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知识共享观念,通过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员工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断提高研发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明确人才工作需求,创造人才发展环境

1.遵循人岗匹配原则,提高创造力。企业内的优秀人才具有自我驱动与独创性能力,更倾向于一个灵活的组织和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受他人或环境控制,独立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较强,更倾向于工作的自我引导,尝试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国有企业应注重人岗相配原则,给予员工具有自主性、挑战性的工作。

2.创建职业发展平台,落实事业留人。优秀人才事业心较强,富有上进心,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事业成功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对优秀人才最强的激励,作用远大于物质性激励。所以,国有企业应根据员工自身的素质与经验,结合内部的实际情况,给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施展个人才智的空间和权力,使企业成为让人才发挥才智的舞台。

(五)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提升人才技能

兵团国有企业要加强培养平台建设,加大培养投入,以发展的思路对人才进行培养,积极为员工培养构建平台、丰富渠道。推动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加快构建面向所有劳动者终身学习的职业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1]刘建伶,张恬.兵团国有企业新员工激励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10,(09):37-38.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胡宜挺)

袁新红(1972-),女,河南清丰人,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兵团技术人员资源管理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