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特殊教育中的关爱教育

2015-08-26孙翠兰

新课程·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关爱教育因材施教

孙翠兰

摘 要:由于特殊教育所面对的群体相比普通教育更为特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生理情况、思想水平、心理状态、学习基础等方面,采取相应策略有意识地将关爱教育融入特殊教育之中。

关键词:关爱教育;因材施教;尊重人格

由于每个儿童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这就要求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应体现这类儿童的特殊性和需求广泛性。通常来说,针对不同的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又可分为盲童教育、聋童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语言障碍儿童教育、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教育等几大方面,无论何种特殊教育,最终目的和任务都在于最大限度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发展其能力和潜能,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共通性,因此关爱教育在特殊教育中同样适用,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因此关爱教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尚未成熟。首先,从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角度来看,理论概括度不高,不少成果还滞留于经验层面。再从学科定位的角度分析,学科理论分化程度较低,并没有突出反映特殊教育活动各主要方面及其关系。再次,关爱教育在特殊教育中落实不到位,教师往往将普通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挪用到特殊教育之中,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以及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二、关爱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体现

(一)应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窗口,因此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儿童同样具备接受教育的权力。首先,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应同等对待。特殊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帮助特殊儿童逐步适应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与正常儿童同等的校园生活。小学阶段是儿童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个体神经系统可塑性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这样说,小学教育是特殊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智力或身体的先天缺陷就轻视教育培养工作的价值。其次,教师应针对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多的关爱。例如,在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时,对聋童进行听力培养时,对弱智儿童进行感知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时,都应表现出同样的耐心和关爱。

(二)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教育中实施因材施教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差异性做调整和补充,同时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实践、评价方法上根据儿童的个别化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其次,教师以关爱教育为前提实施因材施教时要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大教育的观点完善特殊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在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具体可从两方面做起。(1)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也随之成长,由于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带来的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问题,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极易诱使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处境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多给予关爱和鼓励,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应讲求解决策略,既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又要在严格教育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2)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展示的舞台,为学生个性特长的挖掘创造必要的条件。当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时,其人格也得到尊重,学生在关爱尊重的环境下更能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的发展。

关爱教育是特殊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作为特殊教育中的主导力量,教师要以平等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张佐香.谈特殊教育中的关爱教育.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9).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关爱教育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中班幼儿关爱行为
让关爱教育成为高中政治课的情感纽带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