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律死刑”意识比人贩子更可怕

2015-08-25刘鹏

群众 2015年7期
关键词:治病救人重罪人贩子

刘鹏

6月17日,朋友圈突然被广大网友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的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相关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论,大量网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表态支持一律死刑。

略有法律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到,“对人贩子一律死刑”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法盲的建议。甚至这种建议背后的法律认知和思想意识,比人贩子更加可怕的。

首先,“一律死刑”背离了我国法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总原则。即便抛开“治病救人”的要求,单从惩治违法犯罪上讲,法律惩罚也有“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罚当其罪,罪刑相称”等原则,岂能搞“一刀切”式的一律死刑?

其次,“一律死刑”背离人权等人道主义,与国际上废除死刑的总趋势也不相符,甚至与我国逐步减少死刑的法律建设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尽管我们国家是依然保留死刑的,但慎判死刑,尊重人权也是一项基本法律执行原则,岂能抛开这一原则,对人贩子搞“一律死刑”?

再次,“一律死刑”未必有效,甚至会有反作用。一方面,故意杀人等在我国是死刑,但故意杀人现象并未因为死刑而消失。同理,贩卖人口判死刑,未必能够让贩卖人口的违法问题消失。另一方面,“一律死刑”将人贩子逼成极刑犯,其毫无退路之后,相关行为势必更加极端,这于保护被贩卖的人口,特别是年幼的孩子来说,无疑也是相当不利的。

人贩子确实可恨,但对人贩子量刑,理应由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公正判决。轻罪的轻罚,重罪的重罚,构成死刑标准的,自然会判决死刑。“一律死刑”建议,明显是情绪化的,是不理性的,更是与法律原则、人道主义、保护受害人等要求格格不入的。类似的建议,不提也罢!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治病救人重罪人贩子
美国重罪谋杀规则的限制性措施评析*
——以People v. Howard案为视角
有魔法的手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内在逻辑与创新发展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全过程
打死人贩子会触犯法律吗
刑事和解在重罪案件中的适用初窥
谨防陌生人
海地抓获美国“人贩子”
浅论如何区分重罪与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