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后台不一样

2015-08-25海明

当代工人 2015年13期
关键词:阿娇前台言行

海明

尔文·戈夫曼是美国社会学家,1982年于费城去世。他在世时没有见到互联网,他的一些理论,却足可以解释当下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戈夫曼有一个前台与后台的理论。他是这样描述后台人们的言行特征的:相互直呼其名、共同做决定、使用亵渎言语、公开谈论有关性内容的话题、发牢骚、抽烟、衣着随便马虎、站姿和坐姿都不讲究、说方言或不规范语言、喃喃自语或大喊大叫、玩笑似的放肆和嘲弄,轻微的身体自我涉入,如哼小调、吹口哨、咀嚼、啃东西、打嗝和放屁。等等。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前台没有上述表现,这些小动作常被当作不尊重人;前台不许有这种冒犯他人的言行。他进一步说:前台作为特定表演地点,与作为准备、排练和休整的后台,人们的言行有清晰的界限。前者涉及到人的社会身份、职业形象和个人声望,属公共空间中的表演;后者作为私人空间,是人们休整放松、随时准备登陆前台表演的地方。

这正好解释了网络时代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的关系。

人们喜欢将网上被有意或无意泄露的个人和公共事件称为什么什么门。每一扇门的坍塌,几乎都曝光幽深处的人性。本来,若无好事者的传播,阿娇、毕福剑等不会大倒其霉。在这个问题上,与其关注阿娇和毕福剑在私域的言行,不如深究那些传播者何以将私密变成了公共事件。

门在一扇扇倒,但公私场景转换的安全阀在何处呢?

网络时代,人们分别所处的前台和后台的相互侵入,意味着传统传播方式中用以隔离不同场景的门——如演播区与非演播区——正在被移除、推倒。戈夫曼曾把这种即不是特定表演的前台也不是后台的区域,成为局外区域,就像外面人只能隔着高墙看房间里的表演一样。这些房间不管是前台还是后台,对墙外的人来说,都只是局外人偶尔窥视到的一幕幕场景而已。戈夫曼指出:当人们从一名叫做德拉吉的个人博客上,源源不断地看到对克林顿办公室里他和他的女助手之间绯闻的描述时,网络就成了人人皆可破门而入的、一个集名利场和窥视场于一体的局外人乐园。

网络上充斥着如此多光怪陆离的表演,前台表演还是前台表演,后台表演也成了前台表演,有的是自曝,有的是他曝。观者中,很少有人想要弄清两者间的区别,就像卡斯特说的“所有惊奇都在线上”,就足够了。

又一扇门坍塌,倒下的是毕姥爷,他的命运,或许在阿娇艳照门时就已注定了。当我们无视他人私密被放到公共空间,自己也就快了。

猜你喜欢

阿娇前台言行
一场丑态百出的“变脸”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言行就像种子等
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走向前台
语录
折寿
漫画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