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

2015-08-25陈维荣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民办辅导员

陈维荣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

陈维荣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所处工作环境的复杂和教育对象的特殊,导致工作难度加大、工作任务繁重,出现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而职业倦怠的产生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身心健康、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是非常不利的。

民办高职院校 辅导员 职业倦怠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者的重任。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导致辅导员易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对社会、高校、家庭、教育对象和辅导员本身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帮助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需要全社会、各高校关心、尊重辅导员,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辅导员自身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学会缓解压力,克服职业倦怠,同时需要学生及其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一、社会加强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关注与重视

(一)构建和谐的环境,提高民办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肯定民办辅导员的社会价值。

辅导员作为高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担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组织、实施和指导,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是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中不可替代的一员,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和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因此要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一定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肯定辅导员的社会价值。

辅导员队伍的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给予必要的和更实际的关爱,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要进一步深化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创造有助于辅导员成长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在高校中构建一个“全院育人”的人际氛围,每个高校工作人员都要担负起教育的重任,不能认为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一个人的事,各部门应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全面支持辅导员的工作,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工作环境。第三,构建团结、和睦的团队环境。要加强辅导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做到相互支持,排忧解难,从而构建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社会的尊重是消除倦怠的基础,要为辅导员建立和谐的社会氛围,充分肯定辅导员的社会价值。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宣传,宣传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加深公众对辅导员职业的了解,肯定辅导员的劳动成果,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辅导员,形成尊重、支持辅导员工作的良好环境与氛围,使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最终使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积极而健康的心态从事本职工作,进而热爱辅导员岗位,不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2.给予辅导员充分的信任,提升辅导员社会地位。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指导者,社会要给予辅导员充分的信任。不能一遇到诸如学生安全事故问题、学生质量问题、就业失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就把导致问题的原因全部推到辅导员身上,社会各界舆论应引导人们对辅导员建立合理的期望,给予辅导员工作充分的支持和信任。要平等、真诚地对待辅导员,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大力表彰辅导员中的优秀典型,使他们看到前途与希望,增加其成功体验的机会。只有在良好的信任氛围中,辅导员才能放开束缚、大展拳脚,对职业充满信心和热情,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和人才培养,而不是束手束脚,工作停留在“不出事就好”的状态。

(二)社会加强对民办高校资金的扶助,改善辅导员的待遇。

民办高职院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教育经费完全靠自筹,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民办高校来说,日常经费开支显得非常紧张,不仅要用于学校的发展,还要用于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这与由国家拨款的公办院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待遇过低,辅导员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一般来说,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而已经满足的需要则不再是激励因素。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由于待遇较差,还处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上,那么对于较高层次的追求自然动力不足,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缺乏。

社会建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基金,政府可通过划拨部分教育经费、社会融资或贷款方式建立民办高等教育基金,以帮助民办高职院校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职工的待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社会支持、关心辅导员群体的成长。

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政策支持是加强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保障,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①。有研究表明,当威胁健康的因素发生时,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没有社会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甚至死亡。由此可见,社会支持系统对于解决个体压力有重要作用。社会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辅导员的沟通,社会要监督和协助民办高校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协助高校制定相关工作条例、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在进修和培养上享有与公办院校相同政策,使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要解决辅导员的职称待遇,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不要让辅导员感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从而使辅导员感觉自己的地位低人一等,导致心理不平衡,失去工作激情。

二、加强民办高校管理的人性化和制度化

(一)对辅导员群体实行人性化管理。

高校应对辅导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尊重辅导员,不能学生一有事就找辅导员,学生犯错就像辅导员犯错一样。笔者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多年,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旦学生犯事了,领导的第一句话基本上是:“他的辅导员是谁?马上给他的辅导员打电话!”辅导员一接到电话马上赶过去,在接受领导的批评的同时还要协助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处境非常难堪。

(二)对辅导员群体实行制度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比较混乱,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对辅导员的管理尤为混乱,基本上只要涉及学生的事都交由辅导员去做,而相关的行政部门本应承担的工作,比如学籍、心理、社团、宿舍、就业等诸多方面的事务全压在辅导员的身上,导致辅导员疲于奔命。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要及早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使辅导员的工作真正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搞好职业文化建设,营造辅导员良好的人际氛围。

一种职业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感的产生,取决于他的职业形象。通过职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增强从业人员对岗位的认同和对自己的认同感。(1)明确辅导员的职业使命,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2)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形成专业工作理念。(3)提高辅导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时间,提升工作的内涵,树立辅导员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职业形象。

(四)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考核体系。

Gabris等研究显示,对于专业人士,程序公平性和分配的公平性与工作倦怠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一套完善的考核体制可以使辅导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辅导员工作价值得到肯定,对于辅导员的成长有激励作用。而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的成效需要时间的印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所以高校在制定辅导员考核时一定要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制定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考核体制。如今高校的考核基本上都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一般采取个人自评、学生评议、所在部门评议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的内容和考核方式都是科学合理的,但在操作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行为。比如学生评议,虽然现在有些学校采取的是网上评议,但某些辅导员会把学生喊到办公室看着学生填写;而行政部门的考核更有很多问题,一是某些部门对辅导员不了解,跟谁熟悉谁的分数就高。二是看行政部门安排的工作辅导员是否能很好地完成,而这些工作有可能是不该由辅导员承担,不干不行,干了太累,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学校在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的同时,更要关注考核的操作,使考核对辅导员工作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进而鼓励、鞭策、督促辅导员的工作,消除工作倦怠感。

(五)建议采用激励措施代替惩罚措施。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很难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一条一条的量化指标进行考核。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用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学生上课、晚自习、早自习的出勤率;三好学生评比、文明宿舍、先进班集体等等,来考核辅导员的工作,这些都让辅导员为了指标而工作,忽略了自身工作的主要目标;一旦有一方面出现问题,就扣辅导员的工资。本来辅导员的待遇就不高,再扣就更低。同时,如果有一个学生出现事故,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将全被否定,这让辅导员感觉完全是在凭运气工作,工作没有积极性。所以,要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用激励措施代替惩罚措施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高校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

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家化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也是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高校应加强辅导员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可以从岗前培训、进修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开展。

1.岗前培训。

要严格控制辅导员的入口关,加强辅导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涉及相关学科的学习,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沟通技巧、计算机操作等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需要的专业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2.职业技能的学习。

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充分发挥一些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的作用,帮助缺乏经验的辅导员对于学生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定期培训,对一些热点、难点的问题专门提出来交流、答疑解惑,使年轻的辅导员尽快成长。

3.进修培训。

进修培训对新、老辅导员来说非常必要。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辅导员的知识也要与时俱进,仅靠经验积累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当代大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懂得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如果辅导员不加强学习,对生事物一无所知,就无法与学生交流、沟通,对产生的问题就抓不住实质,从而给问题的解决带来困难。所谓“身正为范,德高为师”,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

而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资金问题,基本上不会安排辅导员外出培训、学习。辅导员长期得不到知识的更新,完成工作的质量就会下降。所以,如果从长远目标考虑,民办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虽然失去眼前的一点小利,但后续的价值却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七)加强对辅导员的理解与维护。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信任、支持的氛围,增强辅导员的工作动力,这对高校来讲非常重要。一旦发生事情,高校一定要维护辅导员的利益。尤其在民办高校,由于学校的办学经费和教职工的工资待遇都来自于学生的学费,某些高校领导层把学生当成衣食父母,对学生的管理比较迁就,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辅导员按照学校规定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有时却被领导层驳回,让辅导员在学生面前颜面尽失、威严扫地,从而影响正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辅导员工作的难度。

三、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学习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地,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肩负着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使命。辅导员必须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精通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并内化为自己执著的政治信念、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给大学生以正面指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学习,调试自我心理情绪。

如今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年新生入学不久就会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加以关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但高校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很少关注,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辅导员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应能勇敢地面对,冷静地思考,合理调节情绪,学会一些简单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并进行合理的自我心理调试和矫正,培养健全的人格。只有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了,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培养出拥有积极人生态度的学生。

(三)完善知识体系,做有魅力的辅导员。

辅导员的工作主体是学生,俗话说,做人的工作最难,尤其是处于社会变革期的学生工作难度更大。因此,辅导员自身一定要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倘若辅导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人格魅力,只会以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粗暴的态度做学生管理工作,这无疑是失败的。不仅毫无人格感召力,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使辅导员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下去,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辅导员要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做具有人格魅力的学生辅导员。

(四)调节好心态、热爱本职工作、克服职业倦怠。

由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所著的《窗边的小豆豆》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②:

有一天,小豆豆在上学路上遇到一位卖“健康树皮”的大哥哥,据说每天早晨咬一咬树皮,如果觉得苦,就说明生病了;如果觉得不苦,就说明很健康。小豆豆向同学借了钱,买了“健康树皮”,然后拿着它给全校所有的人都咬一咬,包括那位可爱的校长先生。结果,所有的人都不觉得苦,所有的人都很健康。小豆豆和同学们都开心极了!

其实,从小就在大自然中长大的校长先生知道:实际上,任何人咬这块树皮,都绝对不会觉得苦。但看到小豆豆和同学们得知自己“都很健康”时那开心的样子,校长也非常愉快,因而就一直没有戳穿这个谎言。

职业倦怠症说到底是一种心病。心病就只能靠自己去预防、医治。对抗机械、简单、重复性工作的妙招,就是多关注工作给他人带来的价值。比如护士,关注自己的工作不是机械地“打针”,而是在为病人治病;负责看守大门的保安,关注自己的工作不是简单的“进门登记”,而是肩负整个单位的财产及人员安全;教授小学语文的老师,关注自己的工作不是年复一年地重复简单的知识,而是在用自己的言行为祖国培育未来的接班人……“能够使他人幸福和成长,就是自己工作的价值”,这绝非是不切实际的虚话、假话、空话,正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最好雨露,是保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出色工作的根源。

所以,要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辅导员自身的心态和工作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既然选择了辅导员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奉献,就应当把自己的心与学生连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而不能追名逐利,斤斤计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精神和心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就会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四、加强和学生及家长的交流、沟通

(一)让工作得到教育对象的理解。

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学生的工作,它与学生是密不可分的,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就必须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要学生理解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工作中得到学生的拥护。民办高职的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都不太理想,中学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相对缺少关爱。因此,要得到学生的支持理解,辅导员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管理应做到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结合。

在执行学院制度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关爱学生,多理解学生,对学生一定要“诚心”,诚心实意地对待每个学生,坦诚地和学生交往,将心比心,真心关心学生。同时还要具有“细心”、“爱心”和“耐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对待学生一定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

2.学生管理必须公平、公正。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对大家一视同仁,这一点对于辅导员来说十分重要。只有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对所有的学生一碗水端平,学生才会理解辅导员,才会拥护辅导员,进而支持辅导员的工作。

(二)让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家长在辅导员的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旦家长不支持辅导员的工作,就会对辅导员的学生管理产生阻碍。民办高校的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每年的招生非常困难,每一个学生都是学校千辛万苦招来的。因此,学校管理层对待家长和学生的意见非常重视,一旦发现关于辅导员工作的投诉,领导层就会很认真地找辅导员谈话,强调工作的方法问题。这给辅导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处理不当便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所以,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一定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纪律的情况,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有及时、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辅导员的工作,对辅导员的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研究,有利于减轻辅导员职业倦怠,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和辅导员自身的进步,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严凤雅.新时期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研究—基于安徽省高校问卷调查的思考[D].安徽:安徽工业大学,2012.

②彩燕,等.直面职业倦怠[J].人力资源,2008.

[1]刘沧山.中外高校思想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孙红.职业倦怠[M].人民出版社,2009.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Z].1985.

[6]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5.

[7]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Z].2006.

[8]孙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9]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 2009.

[10]曹松林.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11]徐瑾.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人格因素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曹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13]严凤雅.新时期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研究—基于安徽省高校问卷调查的思考[D].安徽工业大学,2012.

[14]刘依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1.

[15]王敏,王港.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现状分析与思考[J].民办教育研究,2010(5)

[16]唐海波,黄剑飞,李赛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干预研究[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11(4).

[17]张杰,周勇,肖菊梅.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探析[J].科技信息.

[18]任丽萍.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VOL9(1).

[19]黄腾,王冠.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及发展问题的宏观思考[J].民办教育研究,2005,VOL4(1).

[20]陈蔚,胡斌,千薇.解析专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VOL10(10).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民办辅导员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