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5-08-25杨耐德余国燕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

杨耐德 赵 娟 余国燕

(1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2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杨耐德1赵 娟2余国燕2

(1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2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工程实践、导师队伍和质量保障评价体系五个关键因素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全日制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主要问题 改革思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中规定,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1],培养方式是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改变了我国工科研究生一直以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局面,它丰富了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的类型,同时也为我国提供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我国从2009年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缺乏经验。随着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培养理念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不合要求、实践课程较少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影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运行中的关键因素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应用型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的目标不明确。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是社会紧缺的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研究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各高校的招生情况看,面向工程应用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较少,大多是作为学术型研究生的补充。由于招生人数少,某些高校对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教育培养没有完全分开,造成培养目标不清晰。从教师角度看,某些导师没有树立应用人才的培养观念,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等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专业技能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从研究生角度看,没有明确其发展目标,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科研过程均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直接造成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研究生缺少应用实例的培训和解决工程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直接适应工作岗位[2]。

2.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针对性。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程体系设置。目前课程体系设置限制在学术型硕士课程体系设置的大框架中,使用的教材基本沿用学术型研究生使用的教材。这样课程设置偏于理论而缺少对于工程领域的知识介绍和阐述,没有坚持以培养工程实践人才和应用人才为主的工程培养思路;教材内容往往偏重理论和知识的系统性、研究性,与工程实践结合太少,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缺乏关联,学到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应用于工程实践环节。其次,全日制工程研究生有学分的要求,需要学习大量的英语、政治基础课程,然而,这些基础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早已涉及,在职业发展中使用较少,造成重复教学,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达不到“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学位要求,且对其专业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教师教学方法上仍然是以教师讲授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的“填鸭式”模式为主,偏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工程实践环节缺乏保障。

工程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但是目前大多校高校工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是实践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工程实践质量缺乏保障,主要表现在首先大多学校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没有给全日制工程硕士提供长期、稳定的专业实践环境。其次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环节的实践质量的监督和评审仅仅停留在校方的评价,学生所参与的实习单位对于学生的实践环节的表现和实习质量没有做出客观的评价。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机构部门负责实习中各项具体实践的管控,造成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习环节流于形式。

4.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导师的指导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引领方向的作用。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导师的选择上采取校企合作方式的双导师制,但目前大多高校双导师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大多长期指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缺乏指导全日制工程学位硕士研究生经验。一些导师没有和企事业单位合作经验,没有横向课题,不能很好地指导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从事实践性、应用型研究。某些学校校外导师往往形同虚设,甚至没有[3]。在实际实施培养方式过程中,经常由于校内外导师职责权限不明确而产生相互推诿的情况,校内、校外导师由于地域、时间等种种因素的沟通不畅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质量保障评价体系还需完善。

全日制工程硕士虽然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趋势,符合社会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但由于起步时间尚短,质量保障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问题,表现在大多高校负责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机构和评价方式基本参照学术性人才培养的机构和标准执行,使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难以有效运行。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管理过程中,没有监督机构,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学位论文考核作为能够综合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平的质量评价环节,但学校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如选题、开题、中期考核、论文修改和答辩等环节,直接导致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改进的基本思路

1.明确应用型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目标。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出复合应用型的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工程硕士必须兼备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在校期间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工程硕士研究生除了要把握前沿的知识技术外,还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等,同时要具备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因此,高校在其培养目标和方式、方法的选择过程中,要体现提升综合能力的培养方向,以便于提高才人培养的质量,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

2.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全面体现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突出其实践性与应用性,必须构建具有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应用性、实践型课程的比重;在整体学分的分配上,增加实践学分,加大实践环节的权重,充分结合行业需求,反映工程前沿,构建职业要求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积极聘请企业、行业中具有丰富职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要探索创新性实践教育模式,开发研究型和项目训练型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从问题入手的方式、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外实验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工程实践环节的训练,以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工程实践环节,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是目前实践环节仍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薄弱环节,一方面,要通过学校、教师、政府等多渠道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努力为全日制工程硕士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另一方面,与有较强工程研究与开发能力、对高新技术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需求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及稳定的专业实践的研究生产学研基地,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同时规范实践教学程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协调学校、学院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关系,高校还应制定实践教学的日程、安全、内容、报告和管理各个环节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要不断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实习考核机制的管理制度,完善和强化学校和企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质量的考核机制,保证实习质量。

4.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导师的责任感、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强校内外应用型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遴选与建设。首先选择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研究生所在企业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作为研究生导师。其次要培养校内导师,选派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训练,鼓励和推荐导师参加有影响力的重大工程项目,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三是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并有一定教学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同时从校内选拔年轻教师作为外聘导师助理,协助校外导师对研究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实践项目进行管理,给年轻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4]。在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度时要加强校企双方导师的有效沟通,避免产生校企双方培养脱节的情况。还要建立健全导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对导师在招生指标或考核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担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逐步解决指导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从而保证全日制硕士的培养质量[5]。

5.建立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质量保障体系。

要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教育质量,必须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重视过程管理,实施动态控制,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是要在原有研究生教育组织机构中增设岗位编制,或增加职能,负责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政策制定、组织实施与学位授予工作;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保障措施。二是要成立全日制工程硕士教学培养督导组,负责监督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过程管理,重点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教学环节及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环节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以期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三是建立教育系统内部评价和企业的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质量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结语

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生命力在于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良性发展的积极态势。但由于开办时间尚短,培养模式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我们应直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改革与调整,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稳定可行的适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培养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真正培养出能够满足服务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的优秀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2009-05-06.

[2]张治国,张鹏,刘英,李卫.产学研相结合的材料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11):208-209.

[3]陶燕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4(3):37-39.

[4]甄良,康君,英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4-18.

[5]朱永东,张振刚,张茂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36-40.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处课题:课程及教育改革项目(编号:5210020);2014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助。

赵娟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
新时期工程硕士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