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颜色语谈英汉互译与文化取向

2015-08-25王恒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译语含义汉语

王恒

(广西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从颜色语谈英汉互译与文化取向

王恒

(广西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闻一多先生曾说翻译就像戴着脚镣跳舞,形象地诠释了翻译这门艺术需要遵循一定法则的真谛,这些法则里必有一条是由文化划定的。从颜色语的汉英互译对比,可以清晰地理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颜色语 英汉互译 文化取向

1.文化、语言及翻译的关系

社会各界一直在谈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到校园文化,可是到底什么是文化?梁启超先生在《什么是文化》中给出如下定义,“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这里提到的共业指:(1)人类加工自然创造的各种器皿;(2)社会的规范、组织构成;(3)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等。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现在英语中既保留原有含义,又引申为文化、文明。从中西方的不同定义,可以将文化理解为:凡人类生产生活涉及的精神及物质的方方面面的总和。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人类通过语言记录和传播具有强烈文化烙印的信息,反映其思想意识、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民俗国情等相关内容。

广义的翻译是指两种不同符号系统间的转换,本文所提的翻译特指两种不同语言间的相互转换,还可再明确为汉语与英语间的互译。

根据文化、语言及翻译的定义与特性不难发现:文化影响语言形成,语言特性反映文化的特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需要以语言为媒介,通过翻译为其搭建沟通平台。好的翻译需要译者同时对原语言和译语有很深入的理解,而想要理解语言的全部含义,则需要弄清其使用的文化背景及环境。翻译同文化和语言之间联系紧密,只按字面含义生搬硬套文字规则,脱离文化指导,是没法准确将原语言转化为译语的。

2.翻译与文化取向

语言和文化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很好地解释不同文化背景对相应语言的形成构成影响。反之,语言包含的信息代表了相应的文化内涵。两种不同语言符号的转化,自然而然涉及两种文化的碰撞。

当语言表示的文化涵义一致时,翻译就是两种符号的转换。如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父、母、子、女。无论在汉语文化还是英语文化中都是一样的,所以只要找到对应这些关系表达的词就能完成相应的翻译: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儿子—son,女儿—daughter。

但当文化环境的差异造成语言不对称时,就出现词语的偏差或者根本没有对应的词语。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英语中的“uncle”一词,包含汉语里面所有对叔父辈男性长辈的称呼。在英语文化里,人们习惯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所以“称谓+名字”能轻而易举地区划不同人物关系,如“uncle Tom,aunt Ann”。但在汉语文化里,人们更强调通过亲缘关系区别具化特定的人,如“爸爸的哥哥称伯伯,爸爸的弟弟唤叔叔”。

另外,每个国家都有一些特有的食物、动植物、民俗节日、宗教信仰等,在翻译这些内容时,完全没有相同的词语可以对应,需要译者通过归化或异化和意译或直译的方式解读翻译。有时通过接近目的语言的习惯表达,如以前中国人称呼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为西洋人或者洋人,把外国特有的物品叫做洋货,所以potato被译为 “洋芋”—洋人的芋头,tomato被译为 “西红柿/番茄”—西方的红柿子/外国的茄子。有时直接按原文内容翻译,不考虑译语的行文习惯,如hot dog译为“热狗”,honeymoon译为“蜜月”。在翻译中,译者选择接近何种文化来翻译就是翻译的文化取向。

3.颜色语的文化含义及翻译

颜色语作为语言词汇里一类特殊的组成,既指特定的颜色词汇,又代表含有色彩引申意义的符号。也就是说,作为颜色词汇时,不同文化存在相互对应的色彩定义,但作为含有色彩引申义的符号时,不同文化中表现的涵义就有差异了。颜色语的翻译技巧能充分体现翻译的文化取向。

以“青”字为例,它在光谱表中是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可以理解为浅蓝色或者深绿色。作颜色词青色解时英文可以译为“Turquoise/cerulean/cyan”。

“青”字除了表示青色以外,在汉语里还可以表示其他颜色含义:

①蓝色—blue(如青天、青花瓷)

②靛蓝色—indigo(如青出于蓝)

③黑色—black(如青布、青衫、青衣)

④绿色—green(如青草、青菜、青葱、青山绿水)

此外,青作为绿色解时,还带有一些这个色彩特有的引申义:

①寓意年轻—young,youth(如青年、青春)

②表示不成熟的、新生的—immature,green(如 青黄不接、青涩)

③表示自然的、春天的—nature,spring(如踏青)

因为“绿色”在汉语和英语文化里给人很多相似的感受,都含有上文提到的三类寓意,所以翻译起来就很自然,不存在思维转化。如英文中用as green as grass形容无经验的、幼稚的,green hand表示生手,green fingers和greenhouse则分别指园艺能手和温室。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这个“绿”上同样明显。即使词义的延展都有同样的颜色含义,但不同文化下有不同理解。如汉语和英语文化中都用“绿”辐射一些代表绿颜色的物品,汉语的丹青,用红绿两色引申为中国的绘画作品,英语应译为“Chinese Painting”而不是“red and green”;又如青史,这里的青表示竹简,原文指写在竹简上的书,后做史书的代指,英语应译为“annals of history/historical records”而不是“green history”。相似的,英语里(特指美国)的green power,这里的green指的是美金,所以译为“金钱的力量”,为什么不直译为“绿色的力量”呢?因为在汉语文化里,“绿色”不能让人立即将其和金钱权力联系起来,反倒会让人联想到环保节能。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绿色的力量”蕴含不同意义,脱离文化指引,是无法准确翻译出原语的精髓的。

另外,英语里绿色还有其他引申义,如green eye表示嫉妒的含义,翻译成汉语则说眼红或者红眼,如果直接翻译成绿眼或者眼绿,恐怕不妥。此外,在资本主义市场,英语文化中用绿颜色表示盈利,用红颜色表示亏损,恰好与中国情况相反。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很难过地和一个不了解中国国情现状的外国人说 “今天的股票市场一片绿”,他肯定会很纳闷为什么股票涨了你还不高兴。

综上所述,当汉语和英语文化里颜色词表示颜色本身的含义时可以直译,但当它带有特定色彩含义时,翻译时就不能简单地一字一句直翻,需要根据特定文化语境采取归化或者异化法,既考虑保持原文的含义又符合译语的习惯。

4.结语

翻译涉及文化问题时,该是选择倾向译语的文化语境还是更倾向原语的文化内涵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翻译的文化取向理所当然成了翻译的核心问题。在实际翻译中,当汉语和英语文化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在本质上有相同的描述,且直译会造成文化理解偏误时,应采用归化法,使译文更符合译语的文化环境;当某事物或现象只唯一出现在汉语或英语文化里时,应考虑采用异化法直译并加以说明的方式,让没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好地理解原语的意思。

在经济、社会、信息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中西文化呈现前所未有的大融合。翻译作为人类文明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不断通过自我修正与完善符合新形势下的语言要求。译者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做翻译,当一个文化事物或现象通过翻译被另一个文化了解并接纳为本文化的一部分时,翻译环境就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文化取向也会转变。

[1]司显柱,曾剑平,编著.英译汉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何刚强,编著.笔译理论与技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张岱年,方克力,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译语含义汉语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学汉语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虚荣的真正含义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