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2015-08-25陈敏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费尔克劳语言学

陈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00)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陈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00)

批评话语分析源于批评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研究发展中出现的新兴流派。在语言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中,这一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引起了语言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批评话语学家对批评话语的概念具有独特的认识,通过对社会问题、社会意识形态等的话语分析,揭示社会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种种社会现象,形成具有显著特点的三个重要流派和研究方法:社会文化分析流派、认知分析学派和历史分析学派。本文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研究流派进行述评,以期全面认识这一重要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批评话语分析 概念 历史发展 研究方法

一、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也称为批评性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学新兴的研究领域。批评话语分析以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话语的研究,揭示社会结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实现语言学的社会批判价值。在其发展的三十多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形成了带有自身特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体现了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是当今语言学界最活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进行述评。

二、批评话语的概念

在语言学中,话语(discourse)通常指书面和口头语篇,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在批评话语分析中,话语则具有独特的含义。批评话语研究的代表人物费尔克劳夫(Fairclough)曾明确指出:“话语在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运用是社会实践的形式。”[1]费尔克劳夫将话语和社会实践相联系,体现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社会性倾向。另一位批评话语分析的代表人物沃多克(Wodak)则强调话语的语言属性。沃多克指出,话语就是同时或者先后发生又相互联系的一连串语言行为,这些语言行为是包括符号、口语、书面语在内的文本,它们在主题上相互联系,并属于一定体裁,在一定的社会行为领域内或社会行为领域间展现出来[2]。沃多克将话语看做语言行为,表现出批评话语研究的语言学属性。从两位批评话语分析代表人物的定义看,批评话语中的话语体现并实践社会结构关系,既包括书面语,又包括口语,既是语言活动,又是社会实践,既是抽象的概念,又包括具体活动。

此外,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批评”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批评意义不同。费尔克劳夫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运动论为基础,将“批评”理解为假定在人类活动中,由于视野不同,人们对社会事务中因果关系的认识可能会有分歧,因此,“批评从根本上来说是昭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3]。沃多克则指出“批评”一词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数据保持距离,将数据放入社会中,采取明确的政治立场,着重自我反思”[4]。特里·洛克(Terry Locke)认为批评包含三层含义:揭露社会、反思自我和社会变革[5]。我国学者田海龙则认为“‘批评’就是揭示社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6]。批评的目的是揭开掩盖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相互关系上的面纱,冲破思想桎梏,从而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

从以上学者对“批评”的概念阐述中可以看出,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批评”并非简单的反对和否定,而是运用语言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对社会关系中存在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反映和揭露。在批评话语分析学者看来,批评以明确的政治立场为出发点,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分析话语的意义,通过反省诸多社会问题,进而采取行动改造社会[7]。由于批评话语分析中所包含的批判精神,因此批评话语分析与传统语言学中研究语言运用和人际互动关系的语篇分析有着极大的区别。

三、批评话语分析的历史发展

批评话语分析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1979年,英国安东格里尼大学的四名学者合作出版了 《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在书中,弗勒(Foweler)提出了“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的概念。批评语言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提出语言就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对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进行干预。批评语言学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为随后出现的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引,从而为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批评话语分析作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流派开始崛起。1989年,费尔克劳夫在《语言与权力》(Language and Power)一书中首次使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该书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奠基之作。1991年,费尔克劳夫、沃多克等批评话语学者们齐聚阿姆斯特丹,他们交流讨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确定了一个交流项目和多种合作研究项目。阿姆斯特丹会议之后,学者们将在会议上探讨的批评话语分析的原则和方法集结成册,出版了《话语与社会》专刊。阿姆斯特丹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在学界的地位正式形成。

在阿姆斯特丹会议以后,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在欧洲取得迅速的发展。以费尔克劳夫为首的批评话语分析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进一步巩固了批评话语分析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与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的学术期刊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如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Discourse and Communication and Visual Semiotic,The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批评话语分析学者们对各类话语进行分析,如政治话语、经济话语、媒介语言、广告话语、移民话语、机构话语、社会工作话语、官僚话语和教育话语等[8],学术成果显著。

在我国,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也方兴未艾。1995年,学者陈中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的论文,从而开启了国内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近十几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已成为国内语言学界的热门研究领域。全国语篇分析研讨会(2004年)、首届多元文化话语国际研讨会(2004年)、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研讨会(2005年)、“当代中国新话语”国际研讨会(2006年)都将批评话语分析设置为一个会议议题。同时国内出版了与批评话语相关的专著,如辛斌的《语篇互文性的批判性分析》、胡华芳的《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的批评话语分析》、张桔元的《广告语篇的意识形态批评话语分析》等。与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的论文更是逐年增加,而且更多的国内学者提出批评话语研究的中国化。

尽管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影响范围广泛,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直接或间接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四、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批评话语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同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范式和不同的研究流派。这些研究流派主要有以费尔克劳夫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分析学派,以范戴克(Van Dij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分析学派,以沃达克为代表的历史分析学派。

费尔克劳夫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领军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费尔克劳夫对批评话语进行了研究,陆续出版了大量相关的专著和论文。他将语言学方向的话语分析和与话语相关的社会学理论相结合,开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社会文化分析学派。

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对象具有阶段性的变化,其变化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费尔克劳夫以权力和意识形态为分析重点,探索语言、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系统中隐含的决定因素及它们对社会关系系统的影响;中期,他分析的对象转变为话语和社会变迁;后期,他又着重研究全球化和新资本主义。在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中,费尔克劳夫对批评话语分析模式即三维分析模式不断加以完善。

费尔克劳夫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模式,这三个维度是:(1)对话语(包括书面语和口语)的文本分析;(2)话语实践即是对话语的生产和阐释的分析;(3)社会实践分析,这三个维度将话语、话语实践、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而对这三个维度的分析则遵循三个研究步骤:首先,对话语的特征进行描述,其次,对对话语的生成过程进行解读,最后,对话语实践和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第一个步骤即对话语的文本分析,从对文本的描述出发,分析文本的词汇、语法、语篇结构等。第二个步骤即解读生成过程,是描述文本和解释社会实践的转换媒介,重点分析话语的产生过程及常识性假设对话语的影响。第三层面是解释层面,关注话语与权力、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具有较强的实际可操作性,被学界视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经典模式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经典三维模式也存在缺陷,只关注对语言与社会现象的解释,而没有体现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最终目标,即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变革。

后来,费尔克劳夫继续完善三维分析模式,发展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五阶段分析模式,包括:(1)确定需要研究的社会问题和其符号学内容;(2)从结构和互动角度确定消除该社会问题的困难,即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部分是分析的重点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独特价值所在;(3)考虑社会秩序是否需要该社会问题;(4)提出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5)对分析进行反思。其中,第二个阶段中的互动分析是这个分析模式的重点。互动分析以符号学理论为依据,分析对象更广,包括对话、访谈、电视节目及其他符号活动[9]。五阶段分析模式的研究对象更加广泛,从而为批评话语分析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分析范式。

除了社会文化分析流派外,社会认知分析也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主流方法之一。著名语言学家范戴克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话语-认知-社会”的分析模式。在这一分析模式中,认知因素成为批评话语分析者的关注点。范戴克认为,在批评话语研究中,“如果想让话语与社会并进而把话语与控制和不平等的再生产相联系,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社会行为者大脑中的社会表征所起的作用……对这种社会认知的忽视一直是批评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缺陷之一”[10]。社会表征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也称为社会认知。范戴克认为,“社会认知”就是社会成员共同的对社会关系和思维活动的表征,如知识、态度、思想观念等。批评话语分析特别关注社会认知是如何为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提供解读框架的,而话语的作用在于以各种途径使社会认知的各方面通过语言活动获得生产和再生产,或者受到质疑并产生变化。

在“话语-认知-社会”模式中,社会认知是调节话语和社会关系的中间媒介,话语通过思维模型反映社会认知。思维模型包括语境和事件两种模型,其中,语境模型呈现话语的社会交际意义,而事件模型体现话语的语言内容。最为中间媒介的社会认知负责调节这一模式中的社会系统和话语结构,同时作为一种集体意识框架在社会系统和话语结构间搭起桥梁,使社会要求和内在认识能够相互转换,发挥整合功能。

“话语-认知-社会”模式强调了社会认知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性,融语言学、社会学和认知学为一体。作为一种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社会认知分析流派在批评话语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种重要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是历史分析方法(historical discourse approach),这是奥地利批评话语分析家沃多克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分析战后奥地利国内反犹倾向过程中提出的。历史分析方法主要受法兰克福学派批评理论的影响,强调话语的语言属性,认为话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多种符号形式的混合体,主要以符号性的口语和书面语为主。在历史分析法中,沃多克将语境分成四个级别:(1)直接包括语言和文本的内在文本;(2)文本间和话语间性关系;(3)语言外的社会或社会学变量和特定语境的机构框架;(4)与话语实践相关的更加广泛的社会政治语境和历史语境。这四个级别中,第一个级别是描述性的,其他三个级别则是语境的理论部分。通过对这四个级别的语境进行分析,沃多克将文本、话语关系、社会变量和历史语境联系起来,建构了历史分析模型。

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历史分析法主要采用了三维分析,三维分析法的分析步骤如下:(1)确定一个与社会问题话语相关的话语主题;(2)对话语中的某种策略具体分析;(3)研究语言形式和特定语境中的话语实现。第三部分包括话语策略分析和常见词分析,话语策略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心理或者语言目标所采取的有目的的话语实践。历史分析研究者发现在各级语言机构中存在五种主要的话语策略:指代策略、标签策略、辩论策略、立场策略和强化弱化观点策略。沃多克在《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一文中以奥地利自由党的请愿书为例,分析了文中出现的15个常见词,并对这些常见词在文中运用进行了描述。

历史分析法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使研究者能够对隐藏偏见的话语进行分析,揭示隐藏在偏见话语中的暗语和密码。历史分析法与社会文化分析法一样涉及语篇分析、互文性分析和社会分析,只是在分析步骤的顺序上相反,反映出他们对话语和社会现实不同的关注度,沃达克更重视历史语境,而费尔克劳夫更重视社会文化的变化。

批评话语分析的这三大分析模式都以话语文本分析为具体描述的内容,但是在解释分析时各有侧重,从不同研究领域与话语分析相结合,利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进行了剖析,各有所长,共同促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学科化,实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目标。

五、结语

批评话语分析弥补了传统语言学对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认知、历史文化语境等因素忽视的不足,在跨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为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和范式。问世至今,批评话语分析迅速发展,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话语分析研究,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尽管批评话语分析存在理论缺陷,鉴于批评话语分析的跨学科性,随着相关学科如语言学、认知科学和社会学的发展,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将会愈加完善,其分析方法将更加丰富和完善,必将更多地揭示出整体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各部分的矛盾和冲突。

[1]Norman Fairclough&Ruth Wodak, 2012.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Eds.Tian Hailong&Zhao Peng.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Essential Readings.Nankai University Press.p16.

[2]Wodak,Ruth.2012.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A].Eds.Tian Hailong and Zhao Pe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Essential Readings.Nankai University Press..p229.

[3]Fairclough,N.Critical and Descriptive Goals in Discourse Analysis.Catalogue pearsoned.co.uk/assets/.../M01_FAI R8229_02_SE_C01.pdf.p38,39.

[4]Wodak,R.2001.What CDA is about-A Summary of Its History,Important Concepts and Its Developments[A]. In Wodak&Meyer(eds.).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 sis[C].1-13.

[5]Locke,Terry.2004.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New York:Continuum.

[6]田海龙.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2),p40.

[7]Wodak,R.&Meyer,M.2001.Methods of Critical Dis course Analysis[M].Sage Publications,:9.

[8]刘立华.批评话语分析概览 [J].外语学刊,2008(3):102-109.

[9]Fairclough,N.2001 The Discourse of New Labor:Cri 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Eds.Tian Hailong&Zhao Pe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Essential Readings. Tianjing:Nankai University Press.P194.

[10]Van Dijk,T.2001.Multidisipinary CDA:A plea for diversity[A].In R.Wodak&M.Meyer(eds.)Methods of Criti 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Sage.

本论文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级项目“当代青年亚文化的批评话语分析(项目编号:189080323)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费尔克劳语言学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薄壳山核桃品种凯普·费尔引种与栽培技术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名词
封面人物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