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额存单终于来了

2015-08-25

金融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大额存单市场化

6月2日,央行正式推出《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这意味着,中国迎来了利率市场化时代最重要的产品。

早在一年前,《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就已经问世,和征求意见稿相比,《办法》内容没有主要变化。

据记者了解,在过去一年当中,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已经做好了发行大额存单的准备。

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已趋平衡,外汇占款一度负增长,央行无需再大规模发行央票来对冲。由此,允许金融机构发行CD重新被提升日程。

对银行而言,CD更加稳定,有利于降低银行不可预期的流动性风险。但业内人士认为,CD亦将对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产生替代,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收益率都可能受到冲击。

当然,CD最大的意义是推动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一旦发行CD,相当于替代了大额定期存款,过去定存利率是管制的,现在允许银行给CD自由定价,相当于放松了定存利率。

Cd新规

大额存单也称CD,按照《办法》定义,大额存单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属一般性存款。

“简而言之,CD就是可流通的大额协议存款。”业内人士表示。

《办法》明确了大额存单属于一般性存款范畴,面向的“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包括个人、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和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单位。

在额度方面, 《办法》规定,个人投资人认购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30万元,机构投资人认购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在期限方面,大额存单分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8个月、2年、3年和5年共9个品种。

利率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固定利率存单采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计息,浮动利率存单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为浮动利率基准计息。

《办法》要求,银行发行CD必须提前报备,每年发行人发行前都要在央行备案发行计划,如果计划调整就要重新备案。

关于赎回方式,《办法》规定:“大额存单的转让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转让范围限于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对于通过发行人营业网点、电子银行等自有渠道发行的大额存单,可以根据发行条款通过自有渠道办理提前支取和赎回。”

上述这条规定是1996央行发布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管理办法》(下称旧《办法》)的重要修改。旧《办法》规定,大额存单不得提前支取。

对于这条变化,业内人士表示不解。“对银行来说,推出CD的一个重要动力是可锁定存款期限,防范流动性风险。设定可以提前支取,这层意义就没有了。”业内人士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关于设置可提前支取规定,要么囿于法律中“存取自由”的规定,要么是顾及到初期CD流动性不好,所以规定可提前支取,“这就又搞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创新了。提前支取意味着附加了期限不定的选择权,给定价带来挑战。”

有银行分析师表示,这条规定可能是参考了美国,美国的CD也可以提前支取或赎回,但会有额度较大的惩罚,如五年期CD通常要损失六个月的利息。

银行跃跃欲试

距离《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发布已过去整整一年,在这一年期间,各大银行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蓄势待发。

“现在各大银行都希望第一波发,最快可能7月就能发出来。这显示着银行的定价能力,是市场地位的体现,说白了是个面子问题。”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表示。

在2014年工商银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就曾表态已经做好面向个人和公司客户发行大额存单的各项准备工作。

据悉,中国银行也在各分支行进行针对大额可转让存单的相关培训。

中信银行有关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中信银行已经把大额存单的电子系统、管理办法都做好了,下面就是具体发行准备。

据银行人士透露,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10家核心成员银行目前都做好了准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于2013年9月,旨在对金融机构自主确定的货币市场、信贷市场等金融市场利率进行自律管理。目前10家核心成员银行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国开行、中信银行、招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另外还有93家基础成员银行。

银行人士表示,大额存单业务还可以做质押,目前银行也纷纷在筹备关于大额存单的质押管理办法,未来可以作为低风险业务,在贷款业务中使用。

推动利率市场化

此前,银行有1.5倍存款最高利率的限制,而CD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

事实上,早在1986年,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工商银行曾尝试发行CD。1989年5月22日,央行颁发了《关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管理办法》,规定CD最高利率上浮幅度为同类存款利率的10%。除了利率可上浮外,当时推出的CD面额都很小,个人存单面额最低为500元,企事业单位存单面额最低为5万元。利率和面额的双重优势使得CD成为当时的热门储种,大量储户提前支取定期存款以购买CD,出现了存款“大搬家”的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撰文回顾道,当时银行系统本来的存贷利差就很小(由于贷款利率较难上浮),存款利率的上升导致了存贷利率倒挂的现象。另外,由于交易制度、技术系统较为落后,CD在流通过程中还产生了伪造存单用于诈骗等犯罪问题。最终于1997年4月,人民银行决定暂停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发行。

2004年,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时,也曾经再次召开座谈会,提出金融机构可发行大额存单的动议,但这项创新最终没有出台。究其因,是因为2004年后中国外汇储备激增,不到十年时间,就从6000亿美元暴增到3万亿美元,国内流动性泛滥,央行不得不打规模发行央票来对冲。发行央票的利息要由外汇储备的收益来覆盖。“要是大规模发展利率市场化的CD。低利率的央票卖给谁?”比起控制流动性泛滥的货币政策目标,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行CD不得不暂缓。

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已趋平衡,外汇占款一度负增长,央行无需再大规模发行央票来对冲。由此,允许金融机构发行CD重新被提升日程。

马骏此前认为,目前中国推广CD的时机已经成熟,且风险可控。CD作为利率可以自由浮动的银行融资工具,可以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但又不至于全面冲击存款成本和挤压银行利差。放开CD市场,估计可使得10%左右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不至于突然推高全部存款利率的水平。

“中国一直在沿着‘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路线推进利率市场化,CD无疑是绝佳的过渡品。”一位香港分析人士称,一旦发行CD,相当于替代了大额定期存款,过去定存利率是管制的,现在允许银行给CD自由定价,相当于放松了定存利率。

“过去七八年利率市场化缓慢调控往前走,就是让银行提前适应,不要等到开放时措手不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表示。

CD推出后,也将给中国的长期利率锚提供一个新选项。利率锚的问题在业内己讨论多年,目前短期利率锚最具参考价值的是Shibor,但长期利率锚尚无基础,有待发展。

香港分析人士认为,CD利率将比较接近五年期国债利率,因为二者都相当于无风险利率。目前五年期国债利率在5.41%。未来究竟国债和CD谁能成为长期利率锚,主要取决于其市场规模和流动性。

利好银行

银行人士纷纷表示,CD的推出是一个“大好消息”。财新记者总结得出四大好处:

第一,CD对银行降低负债管理风险意义重大。业内人士常调侃“中国没有真正的定期存款”,.行能够锁死存款期限。尽管这次设置可提前支取的条件,但有银行人士分析称,“应该不会有人以活期利率去提前支取,完全可以在二级市场转让。”

“Cd才是正儿八经的固定存款,银行可管理负债期限,想发多久就发多久,大大降低了银行不可预期的流动性风险。”鲁政委表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室主任曾刚说,CD是稳定的存款来源,而且比一般性的存款优势在于,大额可转让存单在到期之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但不能提前兑付,对于银行而言,是锁定了一笔固定的存款。

第二,到稳定存款的作用,避免存款过度流失,同时降低银行负债的波动性。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大量存款正在寻找非银行渠道投资以获得较高收益,引入CD可以起

第三,银行存款的期限从1个月到5年共分为5档,而大额存单则分9个档次。“这相当于丰富了银行的产品种类,对服务客户有帮助。”银行人士说。

第四,银行人士表示,原来其实银行有一些替代产品可以突破存款利率,比如结构性存款等,都是披着合法外衣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是监管套利的利率突破方式。但这种绕道模式,存在很高的交易成本。“有了CD之后,这部分成本就没有了,所以对银行而言是好消息。”

尽管CD的推出乍一看似乎离个人投资者很遥远,但无形中对个人投资者也会产生影响。一旦CD被广泛使用,将对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产生替代。“CD只是一种标准化的可流动的理财,而且风险可以进一步降低,”鲁政委说。因此,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收益率都可能受到冲击。

猜你喜欢

大额存单市场化
银行大额存单的蝶变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大额存单“拼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