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敌人“捉迷藏”

2015-08-24林锋

源流 2015年7期
关键词:尖兵锋芒一师

林锋

1945年11月中旬,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在广州召开“两广绥靖会议”,疯狂发动内战,妄图在3个月内把辖区内的人民革命武装“清剿”完毕。并于同年12月中旬,调六十四军的一三一师向我军大举进攻,该师师部设在四会县城,所辖的三九一团驻广宁南街、坑洞口、排沙、石涧、春水、扶罗、黄田一带;三九二团驻清远县三坑一带;三九三团驻四会县黄岗一带。一师纠合各地方反动团队,对我军广(宁)四(会)地区进行“清剿”。

一三一师进攻的锋芒,首先集中在绥江下游,以河东五指山、大塘山地区为重点,分兵14路大举“扫荡”。他们采取的战术是:突然发动,分进合击;半夜包围,拂晓攻击;进驻填空,连续“进剿”。仅对五指山区就进行过大小扫荡共16次。国民党军所到之处,肆意捕杀我军民,抢夺我群众财物。仅塘仔尾一地就被捕去50余人,杀害村民17人和我部指导员及战士各1人。烧毁大小房屋40余间,全村财产被抢劫一空。他们到后期,还大搞“自新”运动,软硬兼施,乘机发内战财,向群众强索“自新费”,仅五指山区居民,就被强索了200余万元。

国民党部队在河东地区“扫荡”了一个星期后,又转移到河西地区“扫荡”。其办法是十分毒辣的。比如:连保连坐,有警敲锣;移民并村,粮禁出屋;山坳放哨,地面巡逻;路装竹钉,搜山烧山等等,妄图把我军逼上绝境。

由于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我们执行上级指示的保存武装、保存干部、保护群众利益,等待时机的“三保一等”方针,不与敌人硬拼,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分散掩蔽,暂时避敌锋芒。此处山高林密,村庄疏落分散,我各小型队伍,机动灵活,忽东忽西,昼伏夜出,与敌人捉迷藏,使敌人无法发现我们的行踪。

有一次,我带了二、三十人在白花山顶一间独立屋驻扎。白花这个地方比较偏僻,它的地势很高,西通砚坑尾,南面曲水野猪,北下带洞。我们驻扎了几天都没有发现什么情况。有一天早上,哨兵报告发现大群敌军向我方走来。我推开一点虚掩的大门,往外一望,只见一串穿着黄衣、扛着枪的大汉涌涌动动。当时,我心里想,从敌人的行军情况看,不像发现我们部队的样子,但是,对眼前的敌人,我们不能有半点的麻痹。于是立即下令:快!从后门登山。登上有小树林掩护的小高地后,眼看敌人的尖兵已经到达我营地门前对开50公尺的小路了,其中有个士兵停下来用手指着我们刚才住的小村,嘴里还唠叨着什么。那时我心里想:是否敌人发现我们的驻地?正思考应付办法的时候,有一个带队模样的人把脑袋向前一晃,尖兵们就向带洞方向继续前进。过了一会,后续部队来了,过了一班又一班,一个排又一个排,足足有一个加强连的兵力。敌人过去以后,我们才舒了一口气。敌人根本没有发现我们。

当时,敌人的兵力比我们强大。但是他们与人民为敌,失道寡助,像一群盲目的苍蝇,到处乱撞乱碰,阴谋依然无法得逞。我军由于有人民的支持和爱护,得道多助,虽然处在敌人的鼻子跟前,也稳如泰山。

几十年前的这一段经历,深刻地说明了人民是胜利之本的真理。

猜你喜欢

尖兵锋芒一师
陆航尖兵,GO!
为你,我愿意藏起锋芒
“空降尖兵”BMD-3
越过尖兵看尖兵
深蓝尖兵
天下仁和初露直销锋芒
几种苹果矮化砧木苗在一师垦区的生长表现
修订《条例》打造巡视“利剑”新锋芒
浅析“一师一麦”在学校中的应用与管理
一师四团“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规划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