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渡北江 西挺广宁

2015-08-24欧伟明

源流 2015年7期
关键词:广宁北江木棉

我原籍广东三水县,木棉欧村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父母把我送往香港谋生,得到共产党员的引导,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后,又转往东江,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港九大队任副官、军需主任。

1945年春节后的一天,突接东江纵队司令部的通知,调我到活动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工作。我二话没说,将手头的工作简单地作了交接,立即随交通员启程到中山县五桂山珠纵驻地。在那里见到司令员林锵云,递上东纵的介绍信,他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你来了很好,你知道这边需要你吗?”

“东纵就是收到你的信才调我来的。”

接着,他告诉我:“你来了仍管军需工作,担任我们纵队的军需主任。”

不久,林司令员又说有重要事,叫我马上赶到南海县的黄洞。在那里我见到纵队政委梁嘉,纵队副司令员谢斌和纵队政治部主任刘向东。当时他们正在千方百计寻找安全渡过北江的方法。

原来,1945年初,日本侵略军攻占了韶关,打通了粤汉线,广东面临全面沦陷的危机。2月下旬,中共广东省临委及广东军政委员会即已决定珠江纵队以主力一部挺进粤西北,首先在四会、广宁、清远打好基础后,然后再向阳山、连县及湘、桂边挺进、发展,配合王震司令员和王首道政委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建立粤、桂、湘、赣边的五岭抗日根据地。同时,省临委还指示中共西江临工委,发动和组织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并于2月20日和21日,分别在广宁、四会领导了武装起义,成立了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起义后,该队随即遭到国民党顽军的“进剿”,处境困难,加上该地区正闹饥荒,急需派队前往支援。当时,一支约有400人,配备有21挺轻机枪、一支掷弹筒的“西挺大队”已在黄洞组建就绪,如何渡过北江的问题亟待解决。

当我刚到黄洞初见梁、谢、刘诸首长时,他们差不多齐声问我:“你是哪里人?”

“三水县,木棉欧村人。”我随即回答。

“来得正好,我们正需要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本地人去那边组织船只、船夫,把部队渡过北江,到四会、广宁去开展武装斗争。”梁嘉政委高兴地说,还向我讲解了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又说:“你多年没有回家了,情况一时还不摸底,此去困难不少,也很危险,要特别注意保密,不能过早暴露部队的意图,组织船只的任务就交给你去完成了。”渡过北江,谈何容易!江面宽阔,水深流急,敌人封锁严密,要把几百人送过江,稍一不慎,就会酿成一场灾难!我心里明白,这是一个关系重大的艰难而紧急的任务。但我是个共产党员,我决心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也一定要设法完成任务。我异常兴奋,恨不得一步迈到家乡,投入这项工作。接着,纵队的其他首长又给我谈了如何组织群众、如何保密及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等等。同时,又把中共西江临工委从四会派来的联络员关德同志介绍给我,做我的助手。

3月的一天,我和关德打扮成出外经商的人,身穿光光鲜鲜的衣服从黄洞出发,当天就回到我久别的家乡——三水河口镇木棉欧村,这是北江边上一条较大的村落。木棉村除欧村外,还有杨姓、李姓、梁姓、连姓等几个村庄。这里的农民向以种地兼在河上打鱼为生,沦陷后,生活艰苦,有的人为生活所迫,在荒月时节出去干些抢劫的行当。我们两人一到达,就被人盯上,以为是有油水的富商,想伺机下手。当他们见我俩大大方方直进了欧家村,知道是本地人,就不敢再跟进了。回到故乡,我仿佛又闻到那肥沃土地的气息,看到一片片稻田、金黄的谷穗……故乡的一草一木,此时都一齐浮上我的心间。

回到家里,多年不见的兄弟和亲戚朋友都来看望。我在高兴之余,又不免为自己肩负的重任而担忧,不知他们对抗日的态度怎样,只好硬着头皮和他们应酬,注意观察家乡的情况有何变化。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小时一同长大的兄弟欧有荣、欧妹有来看望我。见到这两个同宗兄弟,我眼前一亮,心里有了新的想法。决定以他俩为工作对象,进行教育和争取,使之成为我的得力助手。我约他俩密谈试探,说有批“重要货物”需要运过对岸,请兄弟们帮个忙。生意做成了,自然不会亏待大家的。他俩开始听说有生意可做,一阵高兴之后,沉思了一会儿,欧有荣慢慢地说:“确是难啊!江面日本仔封锁得很紧,要是一个人出了漏子就会全砸啦!”他停了一会又说:“我看这样吧,我们找几个人来商量一下,想个办法!”我心想,这个主意倒不错。可是再一想,这里是敌占区,情况复杂,万一走漏了风声可不是玩的了,这是我最担心的事。他俩见我不言语,好像猜透了我的心事,笑着说:“别怕!我们不找坏人,专找信得过、靠得住的人,保险没有事。”

过了两天,欧有荣和欧妹有一起来回复,说可以找到20条左右的小艇,把“货物”运到对岸的望楼岗。我说,如果把“货物”运了过去,一定给大家以一定的报酬,并问他们究竟有无把握。欧有荣说:“日本鬼的巡逻艇两三个钟头才来一趟,有时还不来,总是有空子可钻的。我们把渡江的时间选在后半夜,多派几只艇,天亮之前保管可以过渡完毕。”欧妹有说:“我选择了一个比较安全的渡口,保险岗楼上的日本鬼看不到……”他俩还谈了许多细节,我觉得他们想得很周到,也就比较放心了。跟着,我按照部队的渡江计划,与他们具体约定于5月16日晚上12时将船集中在某处指定的河边等待运“货”。我和关德同志随即返回黄洞复命。纵队首长对此行的结果十分满意,并确定了到江边的行军路线,制定了快速、安全渡江的计划。

5月15日,吃过晚饭,队伍出发了。这是一个美好的初夏之夜,天空万里无云,周围静悄悄的,夜风吹拂,使人感到凉快、舒畅。队伍肃静地行进,路上也听不到一声狗吠。17日凌晨1点左右,挺进大队抵达三水县木棉孖岗。20多条小艇一字形地停放在江边,船夫个个都是划船的好手,他们按照约定的时间在此等候“货物”的到来。这时,身经百战的谢斌副司令员命令雄狮中队长梁国僚率一个配有二挺机枪的小队先行过江,抢占对岸滩头实行警戒,到位后往回发出信号,其余部队准备有序过江。转眼间,两条小挺划着船桨,载着前卫战士飞一般地驶向对岸。在人们紧张的等待中,终于见到对岸发回的微弱信号。江面一片漆黑,只有船桨划水的声音打破深夜的寂静,一丛丛黑影,随着水声消失在茫茫的江面。

渡江成功!我们终于分批全部安全到达北江的西岸——望楼岗村。这是四会县境内的一块属于三水的“飞地”。这时,天已放亮,一支长长的队伍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为了确保安全,谢副司令员下令全队入村,同时派出哨兵封锁消息,不管什么人,只许进不准出。

望楼岗的老百姓还不错,当他们知道我们是抗日部队后,都愿意帮助部队解决粮食、做饭和休息的问题。经过一个白天的休息,部队养足了精神,决定天黑之后继续向既定目标前进。提早吃了晚饭,打扫干净了住地,全队在一祠堂内整装待发,挺进队的政治教导员李海正在作夜行军的动员。

“哒哒哒……”村子突然响起一阵猛烈的枪声,而且越来越密。原来是驻三水的日军守备队根据汉奸的情报,对我进行黄昏偷袭。村口已被敌人火力封锁,出不去。谢副司令员命令部队冲出祠堂,占据有利地形抗击敌人。大队长陈明率战士撞开祠堂后墙冲了出去,利用江边大堤掩护,向敌反击。双方继续对射,天色慢慢黑了下来,谢副司令员派一个分队利用夜色掩护绕到日军背后的小山岗上向敌射击。日军一向害怕夜战,突遭夹击,不敢恋战,悄悄向江边撤退。一场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打退了敌人的偷袭,挺进队迅速整理好队伍,乘夜浩浩荡荡地向广宁进发。5月19日下午,在广宁罗汶与当地的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胜利会师。从此,西江以北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展开新的一页!(曾冠群根据欧伟明口述整理)

猜你喜欢

广宁北江木棉
Dynamic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C arc on arcing horn for HVDC grounding electrode line
南疆木棉红似火
爱拖延的米米
木棉红了
木棉开尽时
北江,向前
奔腾北江
泥娃娃
基于MODIS北江流域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及CA-Markov预测
广宁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