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培养探析

2015-08-21朱卫东蔡德清谭宗梅

老区建设 2015年14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角色定位

朱卫东+蔡德清+谭宗梅

[提 要]学科馆员制度是现代图书馆的一种新型办馆理念和全新服务模式。通过阐述医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对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角色定位进行梳理,并对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选拔和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角色定位;角色培养

[作者简介]朱卫东(1967—),男,赣南医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蔡德清(1978—),男,赣南医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谭宗梅(1962—),男,赣南医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人文素养。

[基金项目]赣南医学院2013年校级重点科研课题“赣南医学院校训之‘求新目标实现的图书馆协同作用研究”(ZD201306)

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知识背景,能够组织学科信息资源,并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出现在美国、加拿大等一些欧美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里,在国外已经实施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图书馆以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首创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服务,随后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等国内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图书馆陆续开展了这一学科服务[1]。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及专业图书馆开始设立学科馆员岗位,积极推进面向院系和科研一线的学科服务工作。

学科馆员制度的诞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上信息资源浩如烟海, 要从中获取有用信息不亚于大海捞针,读者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搜寻所需信息。并且文献信息数量增长迅猛,文献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向系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多角度、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价值高、内容新、专业性强的文献信息服务。因此,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新信息环境下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学科馆员制度的出现,是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医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医学学科属于生命科学,具有学科复杂、专业性强、分支多、交叉广、研究活跃、文献半衰期短等特点,医学从业人员必须及时更新医学专业知识,才能及时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医学图书馆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本校教师、医学生及附属医院医务人员,他们的信息需求具有专业性强、穿插性广等特点,需要时刻关注最新学术动态,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层次高、范围广、内容新。因此医学图书馆更有必要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以便及时跟踪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

医学图书馆是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和医疗实践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拥有一支既有医学专业知识又有信息管理经验的学科馆员队伍,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医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3]。近年来,各医学图书馆不断地引进各类高学历人才,而且一些人才还具有医学专业背景,使得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化服务有了可能性。国内外20多年的学科馆员实践也证明,学科馆员制度使得大学图书馆真正做到了融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当中,使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揭示和最有效的利用[2]。

笔者通过对目前国内50所高校医学图书馆网站的访问,统计分析发现,设有学科馆员制度且有相关服务的图书馆有30所,占总数的60%;未设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有20所,占总数的40%。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医学图书馆已步入到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行列中,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已成为我国医学图书馆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二、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

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科馆员的工作方向,只有建设一支既有较强的图书情报业务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科背景,且熟悉某学科教学和科研情况的学科馆员队伍,才能切实推进学科馆员服务的深入开展。最理想的学科馆员是具有图书情报学和服务对象学科的双学位馆员,然而目前医学图书馆这种人才比较稀缺。实际上学科馆员工作是图书馆传统工作的延续和发展,本质还是起着一种信息中介的作用[6]。现代信息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扮演的角色应该主要定位在两个层面:

一是基础服务层面。医学学科馆员要负责好基础教学、临床教学、医疗卫生的信息收集、咨询、利用和宣传工作,及时主动发布最新动态和最新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要经常性地主动联系所负责院系的师生,为他们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征求用户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了解和掌握师生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以及课题研究的情况,熟悉本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布局及其使用方法;定期开展读者培训工作,指导读者掌握最新的信息资源检索技术,搜集整理相关学科网络信息资源,并在图书馆学科服务网页上建立目录或学科资源数据库;负责对口院系信息资料的收集、传播及导航服务,将搜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并加以挑选整理,实现较为系统完整的信息管理;负责将有效信息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源中提取、筛选、加工、编研,形成适合全校师生需要的、便于利用的信息产品等[4]。

二是深层次服务层面。医学学科馆员提供的是一种专业性学术型服务,通过融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关注研究课题的进展和研究热点,了解每位科研人员的研究习惯和研究方向,以及教学科研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从而向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增添服务中的知识含量[5];协助和指导对口院系师生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慢慢做到有针对性地为产学研提供决策参考,并在图书馆学科网站上发布该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的学科信息等;学科馆员要力求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主题聚类,并分析过滤出本学科科研人员所需要的信息内容;要在围绕课题,深入了解课题的基础上,通过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分析研究,普遍收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源,并进行深加工,形成专题索引,全程跟踪并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专题服务,此时,学科馆员已经从传统的文献信息简单推荐者转换成信息的作者和发布者[6]。

三、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选拔与培养

目前各医学图书馆普遍缺乏既懂图书馆学又懂医学的双栖人才,解决的办法除了进行人才的引进外,比如引进医学信息学专业的人才。还可以进行自我培养,即在图书馆各部室中选拔出具有一定能力条件的馆员,成立学科馆员小组,经过送出去进行图书馆专业的短期培训,使他们走上学科馆员岗位。这些馆员掌握医学信息收集的规律,对医学专业工作进展和科研情况也较为了解,只要稍加培训,就能为医学图书馆的创新做出贡献。在试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初期可采取这种模式,该模式优点是保持了原有队伍和部门的稳定,为培养专职的学科馆员奠定了一定的队伍基础。

另外一种选拔培养方式就是在信息咨询部及担任教学和具有学科背景的馆员中遴选学科馆员,将学科馆员挂靠集中在信息咨询部,成立学科馆员小组,成员经过培训,兼职承担学科馆员的工作。该模式的优点是原信息咨询部或者担任文献检索教学的馆员具有信息检索服务等技能,有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良好基础,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条件,开拓新的学科服务的业务领域。

不同的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可能不同,解决的思路与对策也各有差别。各图书馆应深入研究影响本馆推进学科服务的主要问题与障碍,系统考察制约学科服务深入而持续开展的各种因素,确立解决这些问题的轻重缓急和时间表,创新思维模式,突破这些难点和关键点,探索多种可行的解决路径,化被动为主动,为学科服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

四、结语

医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创新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虽然学科馆员制度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不少困难,但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医学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不仅是优化用户服务的需要,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和馆员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不仅可以深化读者服务工作,同时也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地位,树立图书馆良好的形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参考文献]

[1]初景利.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4).

[2]程鸿等.医学院校学科馆员服务的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4).

[3]李斯.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及实施[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8).

[4]邹聪.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状调查[J].情报探索,2012,(9).

[5]许四洋.学科馆员制度与医学图书馆深层次的信息服务[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

[6]黄晓鹂等.学科馆员信息服务工作实践体会与发展思路分析[J].晋图学刊,2010,(3).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探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论数字化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职责
小型研究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