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军老战士朱玲回忆叔父朱瑞片段

2015-08-20周翰藻任予俊

党史纵览 2015年8期
关键词:淮北炮兵新四军

周翰藻+任予俊

她今年84岁了,但身子骨依然硬朗,头脑清醒,思维明晰。1945年,年仅14岁的她参加了新四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迄今已有70年党龄。她曾担任过安徽省淮北市副市长、淮北矿务局副局长,离休后,在淮北安度晚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走访了这位新四军老战士。

走进一幢普通的公寓楼,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端庄的女士,她就是我们要拜访的对象朱玲。只见她花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面色红润,步履轻快,举手投足显出不俗的气韵和风度。房间也收拾得十分整洁、雅静,书房里陈放着各种书刊。

朱玲,1931年10月生于江苏省宿迁县埠子镇朱大兴庄一个忠厚传家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朱珮,字声远,是一个本分的读书人。抗日战争期间,他把子女送进新四军,本人也积极为抗日工作,受到邓子恢、刘瑞龙的表扬。朱玲的叔父正是老一辈革命家、被誉为“炮兵之父”的朱瑞。1925年,朱瑞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邓小平、杨尚昆同班。1927年,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院,成为该校高材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回国,任中央军委参谋、中共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参加过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屡建战功。1934年8月,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朱瑞参加了长征。七七事变后,朱瑞先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中共山东分局书记。1945年,任延安炮兵学校校长。解放战争开始后,任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亲手创建了我军的正规化炮兵。1948年10月1日,在义县战役中不幸牺牲。

在朱瑞的带动和感召下,朱大兴庄先后有20多位有为青年走进革命队伍,而作为侄女,朱玲也先后进入抗日小学、江淮中学读书,接受革命思想教育,不到15岁就入了党,成为我党最后一批少年党员(党的七大决定不再接收15岁以下的少年入党)。

淮海战役结束后,17岁的朱玲随军南下到达合肥,1949年3月,在共青团安徽省委学生队工作,同年担任淮南大通煤矿第一任团委书记,后调任团市委组织部部长。1957年起,先后任淮南六中、三中、一中校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朱玲被关进“牛棚”、挨批斗,受尽折磨。1972年10月,被解放出来的她担任了淮南市教育局长。1974年5月,调淮北矿务局任宣传教育处处长、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5月,当选为淮北市副市长。1984年1月,平调淮北矿务局任副局长。

回顾几十年的革命历程,朱玲对我们说:“共产党是在艰难困苦中成长壮大的,苦难和挫折是党的财富,也是个人的财富,干任何事都不能怕吃苦。”1946年9月,国民党调集重兵攻占苏北,随后又向山东发起猛攻。新四军主力部队北撤,15岁的朱玲奉命留下来组织转移“抗属”和群众,掩护伤病员,乘小船进入洪泽湖隐蔽。他们有时候几天睡不上觉,吃不上一顿饭,只能靠菱角、莲子果腹;秋季的夜间湖面寒冷,没有棉被冻得打哆嗦。但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一心想着上前线与敌作战……

谈到自己的叔父朱瑞,朱玲讲起了一段往事。1935年10月,朱瑞长征到达陕北,红军官兵饥寒交迫,这时的黄土高原天气已经很冷了,战士们没有御寒的棉衣,没有果腹的食物。朱瑞辗转寄出一封写给哥哥朱珮的家信,细述困苦,盼哥哥接济。朱瑞的高堂老母已经十几年没见到小儿子了,知道小儿子来信了,放声大哭。听说小儿子在外头有困难,老母亲便敦促大儿子快去看看。朱珮凑足了40块大洋,于1937年春天送到西安。在西安,他通过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共产党员、苏北同乡宋绮云,见到了朱瑞。分别多年的兄弟俩有说不完的话,彻夜长谈。朱瑞把哥哥送来的这些钱一部分交了党费,一部分分给困苦中的同志们。朱珮要回苏北了,临行时,朱瑞把哥哥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灞上,“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朱珮流着眼泪对弟弟说:“别送了,你回去吧。”然后依依不舍地一步一回头,渐行渐远。这时,朱瑞突然向哥哥跑去:“哥,哥,你等等。”朱珮回过身来,兄弟俩难忍离别之苦不禁抱头痛哭。朱瑞说:“哥,看形势,中日必有一战,战端一开,共产党责无旁贷。我不大可能回家了。家里的白发亲娘,还有大大小小的事都在你肩上了。我这里先给你磕个头,你带给娘……”

为国家舍小家、为了抗日救国、为了革命事业,朱家失去了好几位亲人。1948年10月1日,朱瑞在战场上不幸踩到地雷而壮烈牺牲。他的结发妻子陈若克,上海人,曾任山东妇委主任,1941年在日军对沂水、沂南进行的大“扫荡”中不幸被俘。她坚贞不屈,惨无人道的日军用刺刀刺死了陈若克和她两岁的孩子。朱瑞的侄女——朱玲的亲姐姐朱华也在鲁南反“扫荡”中牺牲于苍山、费县一带,至今未找到遗体……

朱玲说,缅怀流血牺牲的先烈和前辈,自己的灵魂可以得到净化。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但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永不泯灭,我们永远需要抗战精神,不忘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用抗战精神鼓舞全民族,一代接一代拼搏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题图为新四军老战士朱玲)

(责任编辑:吴玫)

猜你喜欢

淮北炮兵新四军
淮北市融入徐州都市圈产业对接路径研究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浅谈朱瑞对炮兵建设的贡献
炮兵测地训练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模糊专家理论在炮兵指挥控制系统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