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教育观下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2015-08-20郝超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3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信息技术

郝超君

摘 要 从“积极教育”入手,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并总结如何在“积极教育”观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积极教育;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3-0071-02

1 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初三中考、高二会考对信息技术要求的提高[1],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学科,还信息技术课堂给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触并领略信息技术学科带来的神奇和魅力。在学生的眼中,信息技术课就等于电脑课,是用来上网聊天、打游戏的娱乐性课堂[2],而且信息技术为副课,学生能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上信息技术课,也无形中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堂当作放松和娱乐的课堂,从而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难以引导和掌控。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

一是出勤问题,有的学生总是姗姗来迟,为的是多看一眼上一堂数学刚学的解题方法,而有的学生即使按时来到信息技术课堂,也只是为了保持出勤,往往心不在焉;

二是纪律问题,有的学生只是当信息技术课堂为娱乐性课堂,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老师高声讲课,学生小声说话这种情况,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是课程考核和学生认知的矛盾。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需要考核的课程,无论是初三的中考还是高二的会考,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升学和前途,而学生对课堂的不重视和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也是当前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要矛盾,困扰着很多信息技术教师。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思考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扭转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不正确认知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于2000年1月出版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在Kennon M. Sheldon和Laura King的定义中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3]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4]。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中,对应的就是积极教育,如何对学生实施积极教育、极大地促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美德得到培养和发扬呢?这就需要对学生实施积极教育,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前文提出三个问题:出勤问题、纪律问题以及考核和认知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课堂没有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是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一门课用来传授知识,而非致力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培养学生的美德。我们如何能通过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来杜绝学生出现以上三个问题呢?

2 问题解决

对于出勤问题,我们可以效仿公司的出勤打卡制度,但这个制度除了记录学生的上课时间外,还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打卡的快乐:我们可以采取积分制度,将其作为期末考试的一项过程性考核,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出勤问题。对于纪律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在解决上课纪律问题的同时促使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认知的不正确性,可以多从正面引导,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改变计算机只是用来打游戏、聊天的片面印象。而对学生这些方面的改变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呢?通过什么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方面的支持呢?

出勤问题 为了有效减少学生上课迟到的问题,并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笔者效仿公司,采取了“打卡”制度:在每节课上课前准备一张表,用来记录前十名到的学生名单,并且将其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一项,汇总到期末的最终成绩中。这样一来,通过限制这十个名额再加过程性激励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上课迟到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别的科目刚下课就会急着跑来信息技术教室打卡签到,这样不仅有效减少了学生迟到的现象,也有效地改善了部分学生的拖延症,同时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跑到信息技术教室打卡的这种行为也带动了别的学生,上课迟到的风气被慢慢改善了。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打卡”的积极性很高,而“打卡”名额有限,在签名的时候会造成场面的混乱,甚至为了争取签名而引发学生之间的不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规定,学生进入信息技术教室需要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进行排队签名;同时准备两张签到表,以缩小学生排队等待的时间。

纪律问题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纪律难以维持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对此很多教师采取的办法是严厉杜绝,通过强调课堂纪律来禁止这种行为。这个办法虽暂时有效,但是没有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严厉杜绝的措施属于治疗心理学的措施,而非积极心理学的措施。如何能通过实施积极心理学措施让学生自行杜绝这种行为呢?笔者采用了积分的方式,通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而无暇顾及学生之间“开小会”。

信息技术实践课堂很多都是以某个作品的创作为载体,通过作品创作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因此在作品创作前,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规则,通过奖励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行小组学习,每个小组六名学生,小组在设置的过程中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而每个小组内层次不同,同时每个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和作品完成情况。课堂奖励规则是,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完成本节课的作品创作,凡是交作品的同学都有作品提交分数,当一个小组六个人同时提交作品会给整个小组加分,如果小组内有一名成员没有能按时提交作品,那么整个小组都会被扣分。期末时,会汇总每节课学生的作品分数并将其作为过程性考核的第二项重要项目。此外,由于作品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可视化体现,所以最终的作品分数还会成为每位成员最后评选优秀小组成员的最重要的考核依据。endprint

通过这种考核激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每位小组成员积极完成作品创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中,课堂纪律自然会好很多。

学科考核和学生认知的矛盾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机是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视的一种娱乐性工具,而绝非学习的工具,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压力比较繁重,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副课出现在学生的课程表中,自然被定义为放松愉悦的课堂,从而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错误,进而造成信息技术教师施教的困难。如何有效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片面认识和错误认知呢?除了国家通过中考、会考进行规范之外,更多地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课堂纠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

在笔者的课堂中,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学生的认知,即采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或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学生创作的素材,通过素材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Word字体修饰时,可以以学生正在上的语文课文为载体,让学生将诗句输入到电脑中,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进行字体、字号、颜色的修饰,最后在全班评比出排版、美化最好的五名同学,老师将其打印粘贴,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在学习Photoshop图像合成时,建议学生用自己的照片作为素材,使用仿制图章、套索等工具对图片进行修饰,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作。此外,也可以和班主任取得联系,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脑作品,并将其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修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片面认知。

3 结束语

通过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遵循积极心理学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和引导,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效力,并且能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得到积极的体验和认知,从而喜爱信息技术课堂,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昌琴.从信息技术考试反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考试:教研,2011(11):101.

[2]万庆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求精中学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3]Carr A.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human strengths[M].Brunner-Routledge,2004.

[4]Egan J. Walking toward Mindfulness[J].New York times magazine,2000(5):86-9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