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5-08-20张红霞

人间 2015年9期
关键词:读书文本课文

摘要:语文的问题要用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如此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我们不愁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会提高。阅读教学,实际就是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学到学习的方法,陶冶情操,本文旨在分析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达对其优化之目的。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48-01

一、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不是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就是在情节分析上做文章,忽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仅仅重视阅读展示,忽视了默读思考。阅读教学实际就是,老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讲的太多了,少了学生的理解与积累,以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代替课文,我们忘记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2.是课时目标不清楚

我们应该关注不同问题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读,去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学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感情。

3.是教师扩展的太多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离不开引用相关的资料的,但是这要有度。我们要做好调控,不能盲目去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在课堂中引用了太多,结果使课堂不协调。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我们的阅读教学太形式化了

在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读,去感受,仅仅只是形式化,没有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仅重视了个别学生的朗读展示,忽视了大部分同学的默读思考,没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而是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

2.没有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把握,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读的少,自然就不会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又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句篇,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拥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积累,就会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形成良好的习惯。

3.阅读教学中教师太重视“表演化”

我们的教师在阅读的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没有受到美德熏陶,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太注重表演,没有落实到位,失去了阅读教学的实际意义。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们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我们因该让学生从小就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归宿点,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实际作用,让学生爱读书,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二、阅读教学优化对策

(一)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

(二)做到“三简”

“四简”即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

1.教学目标简明

整合设计,整合问题,言意兼得,体现训练过程。一般精读课文可这样设计:

初读,有个人初步感受,提出希望解决的问题;再读,整体把握内容、结构;细读,抓住重难点,得意,得言;练习,拓展、积累、运用。

2.教学方法简便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教学目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析,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基本式)

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教学重点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略读课: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可以是好词佳句的理解,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读书的方法),积累语言。

3.落实语言训练

崔峦在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等方面来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语言训练中的“训”是教导,“训”是教师的事,“练”是习练,是学生的事。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它以“练”为主,以“训”为辅,二者不可缺一。

语文教学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就是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是老师自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语文的问题要用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如此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我们不愁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会提高。

猜你喜欢

读书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背课文的小偷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