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之探讨

2015-08-20刘惠茹

人间 2015年9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小学生

摘要:语言是人际交往的载体,而其中尤其以“口语”这一传递方式最为直接,便携。只要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会有“口语”的存在。人们在倾听、表达、交流等方式的交际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增进感情。注重口语交际,是语文学科的特性,凸现了语言的工具性。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以后的生活、社会交往能力。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27-01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口语,可以说口语交际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因此,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恰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在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上必须有创新方法。

一、探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措施

(一)创设口语交际氛围

关注小学生、尊重每一位小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是实现小学生与老师口语交流的前提。小学生与教师的口语交际,应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导读活动。所以,教师首先应鼓励小学生大胆说话,要把自己当作小学生的朋友,态度和蔼可亲,说话热情而富有童趣。比如:第一节课师生见面,可以先作自我介绍,然后热情洋溢地说:“同学们,跟大家在一起,我心里很高兴。你们愿意向老师介绍自己吗?”短短几句话,使孩子们缩短了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产生了一种与老师交谈的欲望,为大胆“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教材进行交际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语文教材语言十分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训练时应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但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小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说话训练,并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小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小学生的说话。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小学生的“对话”。

(三)运用活动提高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环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若凭几节口语几节课是难以达到课标要求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口语交际空间。学生口语交际只有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才能不断提高。因而,教师可以把农村的实际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起来,因境制宜,积极开展适合本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题材,诸如开展“乡村采风”、“游山乡”、“家乡巨变”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田间地头,领略大自然风光,感悟淳朴的民风民俗,抒发对家乡的赞美和讴歌。学生对耳闻目睹耳详能熟的事物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二、创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一)要让学生“敢说”

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良好的氛围是前提。课堂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尊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交流。学生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例如:每接一个新班,第一次走进教室,我都会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向学生作自我介绍,然后真诚地说希望做大家的朋友。学生见老师没有架子,如此坦诚,便一个接一个大大方方地站起来介绍自己。这为我日后了解学生、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语言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常用方法,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渲染尤为重要。如:苏教版第七册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说:“同学们,江丽丽同学感冒了(江丽丽没到校),请假一周,这星期我们又要学很多新知识,很快就要考试了,她很着急,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帮帮她?”这样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之中,积极展开讨论,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也积极地出谋划策、想办法。

(二)要教学生“会说”

小学生因为词汇和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心中有话却不能表达出来,这就要靠教师平时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时有顺序,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学生只有了解事物的具体特点,才能把内容说得完整、具体。其次要注重听的培养。小学生注意力往往不集中,不注意听别人说话,教师要耐心引导,教会他们如何去听,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情节,如:创设情境、讲故事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做到:要“正确地听”。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集中注意力,不插话,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要求学生做到“主动地听”,即要求学生能听懂对方的话,记住对方讲的内容。在做好以上两方面的同时要培养说的习惯:不少孩子因为胆子小,注意力易转移、分散,说话时神态紧张、声音偏低,所说的话往往缺头少尾,语无伦次。因此,教师应不厌其烦、循循善诱。首先,要让他们能“规范地说”,使用普通话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第二,要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说”,即学生要知道自己是在对“人”说话,态度要大方、要有礼貌,说之前要有思考和准备,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等。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小制作是什么,再把自己制作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最后可以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不满意,打算怎样改进等。让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由不愿说到愿说,再由说不好到说得好。

[1]张改英. 提高小学生口语水平策略浅谈[J].河北教育,2004,(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包南麟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J」2003年第7期-108-110页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小学生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酒中的口语诗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口语对对碰
我是小学生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