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历史教学点滴谈

2015-08-20张建儒

人间 2015年9期
关键词:美英历史教材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要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起到强烈的熏陶、感染和内化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1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批判思维明显加强,他们对生硬、简单、抽象的说教显得有些麻木茫然和无可奈何,因此,历史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创设历史情境和丰富情感体验,熏陶、感染和内化学生的思想情感,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课堂评价语要真诚、准确和客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课堂评价语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的千门万户的钥匙。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语体现出关爱、激励、肯定,体现正能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评价时要真诚、中肯、准确客观。

准确和客观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无论说的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显得苍白无力,评价语也就没有生命力,更没有说服力。因此,教师评价语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要把握好时机,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这样评价语就起到了鼓励和提醒的作用。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时,就会获得信心,心里高兴,干劲一来,就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赏析和称赞,要用充满爱意的言语评价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能让学生增强信心,体验成功的欢愉。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这一节内容时,我最后布置的一道作业题是:用文艺节日的形式歌颂改革开放,自编自演。有三名学生的节日给我和全班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采取三句半的形式,题材新颖,表演性强,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他们获得了最佳节目奖,我送给他们的获奖词是:“你们在歌颂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展示了你们的才华。今天,全班同学和老师重新认识了你们,你们是最好的,也是最帅的,未来的艺术人生中相信会留下你们的足迹。”从此,他们参与班上的活动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努力上进,最后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

总之,正确、恰当、适时的运用课堂评价语,能让学生主动走人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思维、热情,塑造学生的灵魂与品质,使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

二、创新运用教材,增强学生记忆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敢于创新才能才有进步。古往今来,哪一个民族或社会的变迁,都是在创新中不断进步的。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要在运用教材上敢于创新。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大多数学生觉得看起来有味,记起来困难,怎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地学好课本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运用教材上要设法创新,交给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真决”。比如,在教学《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时,因为教材编排的新特点之故,学生对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三个条约的国冢实在难以掌握,我就把签订这三个条约的国家分别归纳如下:美英日法;美英日法意;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这样,就不难发现:学生只要掌握了操纵华盛顿会议的美英日三国,就容易掌握签订《四国条约》的国家——美英日法了;而掌握了《四国条约》的国家,也就容易掌握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国家——美英日法意了;掌握了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国家,也就自然不难掌握签订《九国公约》的国家——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这九国了。

由此可见,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教师也省时省力,真是事半功倍。

三、开展历史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活动,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获得新知识,并运用它进行创造活动,还可以提高学史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历史讲座就是其中的一种。

历史讲座在时间上具有伸缩性,因而它不受课时的限制,可定期也可以不定期;又由于内容的丰富性,讲座可以是教材的补充,也可以是专题的探索;可以是历史名人研究,也可以是热点问题的透视和讨论。再由于方式的灵活性,讲座可以是教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讲,因而学生可以在没有作业负担的宽松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样不仅获得了渊博的史学知识,而且还能受到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文史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前,我们对历史学的看法却基本局限于单科性的狭隘范围内,只重视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未能重视它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历史教学成为单纯的朝代更替史的讲解,对于反映人类生活的文化史较少关注,这样的历史研究是呆板单一的、不全面的。而中学生最厌倦、最反感的就是那种瘦骨嶙峋、味同嚼蜡、板着面孔机械照本宣科式的说教式教学及教学方法,他们最崇尚、最向往的则是主体参与的、充溢着生活气息、富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活动体验式教学及教学方法。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历史与文学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文史结合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传统,无论哪种形式的文学,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历史教学应是教师主要用语言的形式将历史学的成果展现给学生,与他们交流,既给予知识,又给予启发,从而达到历史教育和培养史学人才的目的。历史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美育材料可以说俯拾即是。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文学艺术材料相当丰富,因此,我们在讲述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理解它们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些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能从道德修养的许多方面给学生以启迪。

总之,创新历史教学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受教育者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让历史创新教学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美英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老归侨谢美英忆述“过番”往事
迷雾美英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历史
大话英英与美英的区别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