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戏曲表演的技巧

2015-08-20陆蓓

人间 2015年9期
关键词:表演者唱腔基本功

摘要:戏曲表演是我国一门传统舞台表演艺术。我国戏曲表演的最大特征就是程式化,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大基本技巧,也是一个戏曲表演者必备的四项技能,一个戏曲人物的塑造离不开这四项基本戏曲表演技巧,本文就戏曲表演艺术谈一谈戏曲表演中的技巧。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27-01

戏曲表演技巧有两种定义,狭义上来讲,戏曲表演技巧主要是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用到的一些高难度动作的技巧,比如说舞蹈、武术、小翻和耍花枪等。从广义上看,戏曲表演是运用舞蹈、语言、动作等方式对故事情节进行展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技巧即是戏曲表演技巧。唱、念、做与打是戏曲表演者必备的四项基本表演技巧,只有将这四项技能熟练掌握,才能更好的进行艺术创造。下面对这四项基本技能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掌握并熟练,从而达到更好的塑造人物的目的。

一、“唱”的技巧

“唱”是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之一,“唱”指唱腔,是戏曲表演的重要一部分。戏曲表演中,“唱”和其他的技巧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结合使用才能进行戏曲表演,才能够将戏曲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我国戏曲库中有些许多擅长唱的戏曲剧种,一些戏曲唱的部分很多,有三到五十句的,也有上百句的,对于这种对“唱”要求高的剧种,如果演员没有运用科学的唱法,进行科学的发声、用声和吐字润腔,是无法生动的将戏曲表演所要表现的唱腔体现出来的。由于不同的演员在表演技巧掌握和表演素质上的不同,在扮演同一剧目的同一个角色时,在唱法上的处理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戏曲表演艺术水平。此外,唱腔是戏曲流派划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唱腔形成了不同的戏曲流派。由于演唱戏曲的演员不止一个,不同演员的行腔习惯和独特的嗓音条件的差异,这些都是影响演唱风格的重要因素。如著名戏曲表演家桑振君在学习河南坠子之初,将河南坠子与豫剧唱腔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闪滑抢离、字乖音巧”唱腔艺术风格。又如唐喜成和王善朴两位表演名家,他们都饰演过《三哭殿》中的唐王,但由于两者嗓音条件的差异以及行腔与音乐旋律的巨大差别,就造就了不同的演唱风格,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二、“念”的技巧

“念”即是戏曲演员在戏曲表演中具有音乐节奏的念白,是唱的补充,“念”是一种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段。戏曲中运用念白描述人物内心情绪变化的剧目很多,如在《七品芝麻官》中表演的念状子,《秦雪梅》中的祭文等等,这些剧目都需要演员具有较强念白技能。念白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具有音乐韵律的念白,一种是以戏曲所处地的方言为基础,是接近于日常用语的“散白”。这两种念白都是经过戏曲创作家艺术提炼之后得到的语言,接近于朗诵时运用的语言,节奏感和音乐性很强,念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还能给戏曲观众铿锵悦耳的感受。由于念白属于音乐语言,因而在戏曲表演中,唱与念相互配合,是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方式。念白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的,要掌握正确的念白技巧,首先演员要懂得口齿、力度、亮度要领,并结合具体剧目进行练习,根据人物思想特点和故事情节,做到科学的处理和灵活运用,将念白念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从而给听众悦耳的传神的感受,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在我国几百年的戏曲研究中,人们对唱、念的认识有着差别。有的人主张“唱为主,念为辅”,有的则极其重视念白,不管研究成果偏向于那一方面,我们都不可否认念白在戏曲表演学习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三、“做”的技巧

戏曲表演中一些具有特定要求和特定模式的肢体动作和舞蹈动作等即是“做”,“做”是戏曲表演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关键。在戏曲表演中,“做”的程式化要求严格,“做”的“五法”指手、眼、身、法、步,“做”主要是指手、腿、腰、臂、颈和头的基本功,要想“做”好,表演者就必须抓好基本功练习。然而这些基本功的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戏曲表演者要想在表演上取得成功,就必须从小开始练习这些基本功,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描述的就是戏曲表演界基本功的学习与锻炼。此外,在戏曲表演中,划分着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的对表演技巧的要求也不相同,因而戏曲表演者担任的角色不同,要学习的表演技巧也不同。所以,在戏曲表演中,表演者需要根据自身扮演角色和故事的情节,仔细地揣摩人物形象应该具备的特征,灵活的运用程式化的“做”将所扮演的角色的年龄、性格和思想特征、地位和身份等进行诠释,从而生动地表现角色的形象。例如在《香囊记》中的“坐轿”、“梳妆”,充分地表现出了少女既娇羞又喜悦的心情;又如《挂画》中展现的椅子功和水袖功等,这些都是我国戏曲表演中比较经典的“做”戏,因而“做”的戏曲表演技巧是戏曲学习的基本技巧之一。

四、“打”的技巧

“打”也是戏曲表演基本技巧之一,它主要是指戏曲表演中用到的翻跌、武术等,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将实际生活中打斗场面融合艺术,进而提炼和总结出来的,具有武术色彩和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把子功”,另一类是“毯子功”。“把子功”主要是指表演者在舞蹈化的格斗中利用兵器进行对打。而“毯子功”则是指表演者在毯子上进行的翻、扑、滚、跌等技能。而拿顶、耍花枪、小翻等基本功则是戏曲表演学习者在学习“打”初期就应该掌握的,并加之勤学苦练。在戏曲表演学习中,学习者必须掌握戏曲表演技巧,这样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这些表演技巧,更加准确的突出所扮演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面貌特征。

五、结语

我国谚语中用“无戏不服人、无情不动人、无技不惊人”来描述戏曲表演技巧,这也正好概括了戏曲表演技巧的真谛。因而,戏曲演员在戏曲表演中,需要考虑戏曲的剧情和角色的特征,灵活地运用“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情感活动,只有这样,刻画出来的戏曲人物才会显得逼真和惟妙惟肖,进而达到戏曲表演的最好效果,同时也能增强戏曲人物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表演者唱腔基本功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