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摄影在民俗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015-08-20董在俭

人间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摄影

摘要:民俗摄影,概括地说,就是以民俗事项为题材的摄影门类,通俗地说,就是用相机拍摄老百姓自己的生活,民俗摄影实质上是以摄影人的目光,去摄取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人群的民俗文化(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生活趣味),而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民俗事项。民俗摄影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22-0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俗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各民族分布广泛,民俗文化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民风民俗千姿百态、千差万别。或者相隔遥远的两个地方传承着同一个类型的民俗,或者同一个民俗事项也会派生出不同的支系,各支系因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生活习惯迥然不同。每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也因地域差异而各具特色,这些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既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也是一种在特定的地理文化环境下人类群体对世界的认识、适应和改造所产生的风俗习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漫漫岁月的消磨中,许多民风民俗正面临着被现代化潮流冲掉、淹没的危险。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较长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传承下来的,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各种民俗事项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正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在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保护和挖掘民俗文化不仅成为学者和少数人的呼声,同时记录和再现即将失去和正在失去的民俗文化也成为摄影人的职责。摄影人通过视觉形象记录人类的记忆、社会的变革,使我们和后人能够完整地感受生活。于是真实、客观地保存现有的、未被改变的或正在变化中的民俗, 有效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一项必需的工作。

民俗摄影作为对民俗事项进行专门拍摄的摄影门类,对抢救民俗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延续性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以拍摄纪录,搜集整理和抢救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首先,民俗摄影对民俗文化有文献记录的作用,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而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低层次的民间文化,历来不被文人学者重视,其文献记载的可怜程度可想而知,因而,加强民俗文化的文献记录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摄影的各种特性决定了它在民俗保护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它通过拍摄民俗照片来记录民俗,记录下各种各样的生活状态,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图片,让民俗文化有形可观,有情可感,为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添加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它拍摄的对象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最具体、最生动的文化风貌和精神心态的表现, 如: 人物服饰、民居建筑、生活方式、人生礼仪、传统体育、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都开始被民俗摄影家们选取最典型的方面进行拍摄, 并予以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通过无数的摄影家及摄影工作者的努力,不仅记录下汉族,而且记录了藏族、回族、蒙古族、苗 族、土家族等等众多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 娶、占卜禁忌、民间工艺、民间歌舞等,比如苗族 的龙船节、侗族的花炮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节日。而民俗事项之中那些生态或原生态的方面被民俗摄影这种在视觉上具有直观性, 在表现手段上直接的、真实的、带有记录性和永恒性的方式记录在案。

其次,民俗摄影对民俗文化有发掘、宣传的作用,民俗是一种资源,既是文化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民俗资源的开发,有着多种形式,而摄影简便易行的方式使它成为民俗资源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很多民俗往往首先通过摄影图片传播出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人们认识。如老北京的老四合院、四川的茶馆、云南的泼水节、新疆的罗布人、图瓦人、湖南的湘西土家族等不少民族民俗风情就是这样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民俗摄影是我国民俗与世界相连接的纽带,民俗通过摄影与经济挂钩后获得了更多的宣传,民俗摄影家通过向新闻媒体、报纸杂志投稿,自身获得了经济补偿,同时推广了民俗的宣传,特别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刊物很多都依靠民俗摄影图片作为支柱内容。在当今世界,中国需要了解,世界各国也需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图片作为一种快捷直观的载体,向世界各国人民很好的展示了中国各族的民俗文化,如西藏的天葬、拉萨的雪顿节、苗族的姊妹节、回族的古尔邦节等,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了中国。

另外,民俗摄影,是一种学术性很强的摄影门类。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学问。这是民俗摄影区别其它摄影门类的又一重要标志。民俗摄影所拍摄的内容是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的是民族的民俗文化历史。这本身就涉及到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地理学、历史学等等,具有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学术性内容。真正有价值的民俗摄影作品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学术性。好的民俗摄影作品就是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因为它能通过摄影作品的外在形式反映出民俗活动的深刻内涵和本质意义。即要拍摄民俗摄影,就要了解民俗文化。古老的历史决定了民俗摄影的对象包容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浸透着传统文化的遗迹。民俗摄影的核心就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把握, 关注的是民俗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 而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正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民俗摄影中蕴含着渊博的民俗知识和艺术哲理,它不仅是摄影学的研究工程,也是民俗学的研究工程。如何去研究民俗历史文化、掌握民俗的基本内涵、特征等,是一个专门的学问。因此它要求民俗摄影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很强的民俗意识,才能把民俗摄影搞得更好、更深入、更有成就。因此, 民俗摄影的历史信息含量大。许多百年照片已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 它们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超越了照片本身,具备了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一种最直观的记史方式。民俗摄影再现历史的同时,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文化气息和明辨力。所以民俗摄影工作者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民俗意识,对具体民俗事项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的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刻内涵,拍出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

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应该是民俗文化的缩影,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体现,是人类的记忆,历史的记录,是各个民族自身发展历程与民俗文化积淀的真实写照。中国的民俗摄影事业,以摄影的方式唤起广大百姓对祖国民俗文化的关注,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摄影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民俗节
漫画民俗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