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差对气液交叉流PM2.5去除效率影响

2015-08-19郑志坚夏素兰四川大学成都610065

化工设计 2015年3期
关键词:液柱降膜传质

文 浩 郑志坚 夏素兰 李 勇 陈 毅 四川大学 成都 610065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PM2.5 污染即是一个严峻挑战[1-2]。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世界各国对PM2.5 减排制订了严格的法规,如荷兰限定工业尾气PM2.5 排放浓度不超过9 mg/m3[3]。我国现阶段工业尾气PM2.5 排放浓度比荷兰的指标高10 余倍[4],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我国2016年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过渡时期目标值,即PM2.5日均浓度≤75μg/m3、年均浓度≤35μg/m3。实现PM2.5 减排的宏伟目标需要行之有效的减排技术,利用工业尾气高温特性,本课题组开发了基于气液交叉流界面吸收PM2.5 净化技术[5]。低温水流通过水平多孔板分散为具有光滑表面的连续流动液柱群,见图1。高温工业尾气横掠液柱群,尾气与液柱表面发生传热带动PM2.5产生附面运动并被液柱吸收。本文着重研究气液交叉流传热传质,分析气液温差对PM2.5 去除效率的影响,得到降膜阵列PM2.5 去除效率理论表达式。

1 气液交叉流去除高温工业尾气PM2.5理论

图1 光滑连续的气液交叉流液柱群

图2为高温工业尾气横掠错排降膜阵列分析示意图,进口处含PM2.5 气体流速为u0、温度Tin,液柱垂直于气流排布,温度为Tw,液柱直径为dw,同排液柱间轴线距离为a,液柱排距为b,出口处气体温度Tout。

图2 气流横掠错排降膜阵列分析示意图

对于气液交叉流体系,因为气体入口温度大于液柱表面温度,气液之间将发生传热,根据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方程,得:

式中,K 为总传热系数,w/ (m2·k);A 为总传热面积,m2;ΔTm为气液对数平均温差,k;w 为气体质量流量,kg/s;cp为气体比定压热容,J/(kg·k)。

本文模型中传热传质为气膜控制过程,因此气膜侧传热系数h 近似等于总传热系数K,即

根据传热传质类比模型,引用科卡伯恩类比律[6]:

式中,Sh 为舍伍德数;Nu 为努塞尔数;Sc 为施密特数;Pr 为普朗特数;kc为气体传质系数,m/s;D 为气体扩散系数,m2/s;k 为气体导热系数,w/(m·K)。

联立(2)、(3)得到气体传质系数:

PM2.5 完全跟随气体运动,假设PM2.5 和液面接触即被全部吸收,即液柱表面PM2.5 浓度为0。根据PM2.5 质量衡算及传质速率方程,单排PM2.5 去除量:

式中,V 为气流体积流率,m3/s;Ai为单排降膜传质面积,m2;Ci、Ci+1为第i 排进、出口尾气PM2.5 浓度,mg/m3。则单排PM2.5 去除效率ηi:

联立式(4)、(7)得出不同气液温差时单排PM2.5 去除效率理论表达式:

对图2 中规则排布的液柱群,其动力学条件是等同的,模型计算假设来流具有均匀的表观流速和表观颗粒浓度,因此总体分离效率可按单液柱顺序串联模型计算,如果各排单液柱吸收效率视为相同,则总数为n 排的降膜阵列PM2.5 总去除效率:

2 气液交叉流降膜阵列去除PM2.5 实验

错排降膜阵列去除PM2.5 实验装置见图3。

图3 降膜阵列去除PM2.5 实验装置示意图

由直径为3mm 的亲水导流线垂直穿过上、下两块相距0.5m 的多孔板,组成均匀对称布置的20列×200 排降膜阵列。用循环水泵使导流线阵列上方多孔板上保持恒定液位,保证每根导流线表面产生连续均匀稳定的降膜流动。低压风机送空气进气流主体管道,通过空气加热器将空气加热到指定温度模拟工业尾气的高温特性,为避免气流主体中发生蒸发或冷凝而干扰对实验的测量,利用超声波雾化器向主流气体中加入相应量的水蒸气。高温工业尾气颗粒采用简易流化床装置接入气流管道,和气体均匀混合后进气液交叉流阵列,形成降膜阵列PM2.5 去除效率实验系统。每40 排降膜阵列为一组,每组之间设置采样孔,检测PM2.5 浓度。

采用带湿度修正的LD -5S 激光粉尘仪测量尾气中PM2.5 的质量浓度,通过空气动力学切割头使得只有动力学直径2.5μm 以下的颗粒(PM2.5)能被采样和检测,分辨率为0.01mg/m3,误差在±5%之内。实验中将两台同型号的激光粉尘仪采样管放入两个采样口,同时以2L/min 的采样速率抽取尾气样品检测,得到同一时刻不同位置对应的PM2.5 质量浓度。尾气的流速由精密皮托管压差计检测,绝对精度分度值0.2Pa,差在±2%之内。尾气进出口温度由温度计检测,温度计量程为0 ~100℃,误差在±2%之内。工业尾气中的颗粒用惰性的Al2O3粉体模拟,其PM2.5 粒级的平均直径为2.2μm。

3 结果与讨论

不同气液温差下前n 排降膜阵列PM2.5 去除效率变化曲线见图4。

图4 不同气液温差下前n 排降膜阵列PM2.5 去除效率变化曲线(Re=140)

由图4 可知,降膜阵列PM2.5 去除效率随液柱排数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指数关系变化。对于气流雷诺数恒定为140,不断增加入口气体和液柱表面的温差,PM2.5 去除效率也不断增加。当气液温差由20oC 增加至80oC 时,相应200 排降膜阵列PM2.5 去除效率由48.5%提高至73.2% (单排降膜阵列 PM2.5 去除效率由0.33% 提高至0.66%)。气液温差为80oC 的条件下,PM2.5 去除效率达到90%所需液柱排数为350,若排间距b =1.5dw,则分离通道总长度为1575mm,对工艺装置尾气净化设备而言其效率是很高的。

4 结语

(1)针对工业尾气PM2.5 污染问题,基于工业尾气高温特性,利用工业废水-废气交叉流界面去除工业尾气PM2.5,获得高效去除PM2.5装置。

(2)研究工业尾气横掠降膜阵列时的传热传质,理论推导出PM2.5 去除效率表达式。研究表明降膜阵列PM2.5 去除效率随气液温差增加而增大,随液柱排数增加而增大。

(3)对高温工业尾气横掠降膜阵列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吻合良好,说明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1 王 玮,汤大钢,刘红杰,等. 中国PM2.5 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0,13 (1):1 -5.

2 殷永文,程金平,段玉森,等. 某市霾污染因子PM2.5 引起居民健康危害的经济学评价[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 (3):250 -253.

3 Van Harmelen A K,Kok H J G,Visschedijk A J H. Potentials and costs to reduce PM10 and PM2.5 emissions from industrial sources in the Netherlands [R]. Apeldoorn:TNO Environment,Energy and Process Innovation.2002:1 -61.

4 宋国君,韩允垒,何雅琪,等. 中国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J]. 环境技术工程学报,2011,1 (3):275 -280.

5 朱家骅,夏素兰,魏文韫,等. 湿法除尘技术进展及变温多相流脱除PM2.5 的新方法[J]. 化工学报,2013,64(1):155 -164.

6 朱家骅,叶世超,夏素兰. 化工原理[M]. 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112.

猜你喜欢

液柱降膜传质
神经网络模型模拟旋转填充床的有效传质比表面积
培养科学思维 落实核心素养
N4材质与Ni201材质的降膜管使用寿命比较
氨基酸盐吸收二氧化碳过程的传质特性
板式降膜蒸发器激光焊蜂窝状波纹传热板
可变角度大平板降膜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PTFE膜吸收CO2的工艺参数对传质性能的影响
PTFE膜的膜组件设计对去除氨氮传质性能的影响
液柱在激波冲击下RM不稳定性和破裂过程的数值计算
水平管外R404A降膜蒸发传热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