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培养高一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015-08-18罗自良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

罗自良

【摘 要】高一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有诸多的不适应,尤其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为了让高一学生能尽快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完成思想和学业上的过渡,培养高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高一教师必要和紧迫的任务。为此,高一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他们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及早适应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高一新生     学习习惯     培养

新学期伊始,许多初中毕业生脱颖而出顺利地升入高中,开始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刚进高中,学生个个生机勃勃,信心十足,可一个星期过后,许多学生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原来初中的优越感、成功感现在荡然无存;高中各科知识难度加大,学习压力大;还有许多学生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异地求学,陌生感、孤独感使他们十分恋家;有的还沉浸在对初中生活的回忆中。学生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少部分学生因此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因此,教师在高一年级要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教育。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高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学生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二)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理清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学生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形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四)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里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一样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2.为什么这样做?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六)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

这里提出的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着眼点在于让学生不要把教师、教材当作是永远正确的,要敢于评判他们,让学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质疑习惯,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胆量和气魄, 逐步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课、读书、练习三个环节抓起

(一)上课环节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学生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高一阶段特别严重,很多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全然不知。只听教师讲,而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

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首先,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读书环节

对于教科书,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想读而读不好”或“不会读”。其一,认为教科书较难,不会读;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高考也不考书本,不必再读;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读。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先读,即时预习,还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再读,即时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通过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三)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要让学生不仅要保质保量完成,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努力

班主任要把应培养的学习习惯列出来,或者先让学生讨论:应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然后归纳成条,人手一份,同时交给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一份。学生努力去做,家长、教师帮助监督、指导。坚持一段时间,良好习惯的苗头就会出现。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靠个人努力与集体奋斗的互相配合。单靠学生个人难以坚持,而集体气氛对个人是一种熏陶和鼓舞。

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还需要榜样的激励

社会上的榜样、家庭中的榜样、同学中的榜样,都要宣传、介绍,可以搞学习榜样的专题活动。而最重要的榜样是教师自身。教师要给学生做出样子来,不妨把自己的学习计划、进修安排、读书笔记等可视性东西拿出来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跟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没有勤奋好学的教师,怎么会有勤奋好学的学生呢?

当然,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其他一切良好习惯,最终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驾护航。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不要一遇挫折就轻易放弃。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此,教师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起,要抓住高一这个最佳期,使高一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钢.论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园,2010(6):11-12.

[2]金哲思. 优等生都在用的学习习惯[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1).

[3]李永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2):12.

[4]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