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提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索与研究

2015-08-18林芳琴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

林芳琴

【摘 要】“分层提高”教学法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融“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讲课分层、指导分层、设问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分层等方法,可使学困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

【关键词】分层提高     中学数学     评价分层

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一刀切”的错误倾向,不能实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为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对分层次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也应运而生。

一、学生分层

教师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与学习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和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将学生分层分组,以便更好地实施“分层提高”教学法,可将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并选出各层次的组长,由各组的组长收作业。经常鼓励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学好数学,树立他们的信心。随着时间、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变化,可将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二、课堂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为每一层次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把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分为A组、B组、C组。教学目标分层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A 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使 B、C 组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分层

(一)讲课分层次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在内容兴趣上的差异,将会造成学生在不同层面对知识的理解不同。鉴于此差别的存在,教学中可采取:1. 基础知识整体讲,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2. 特征知识个别讲,对 A组学生详细讲,并降低难度,对C 组学生可讲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补充扩展新的内容,在给每个组讲解的时候,其他的组做相应的练习。

(二)指导分层次

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反映到教学中应体现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比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如果是学习动机不强,教师在指导时需要通过交流、讲解、鼓励等方法使其明确学习目标,一旦方法奏效,学生将很快提到高一层次;有的学生处在低层次可能是由于兴趣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指导时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之乐学、爱学;还有一些学生可能由于概念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总结经验,从而达到教学艺术化的境界。

(三)问题设计分层次

课堂提问要结合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较简单的问题让A组学生来回答,使他们也有机会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如果是稍难一点的问题,就让B组的同学回答;C组同学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中有这样一道题:粮店运来大米15吨,面粉30吨,提问A组学生的问题是“大米的重量是面粉重量的几分之几?面粉的重量是大米重量的几倍?”B组学生的问题是“大米的重量比面粉少几分之几?”C组学生的问题是“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学生可以各显所能,各取所需。

(四)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分层就是在新授后的巩固练习时,把练习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以达到各自的目标。例如,在学习“方程的初步认识”时,给同学出这样的三层题:

第一层:判断

(1)7.5x-15=0不是方程。(  )

(2)解方程4x+35=115的第一步是4x=115-32。(  )

(3)3x-7=0 ,则x=0是方程的解(  )

第二层:选择

方程4x-32=8的解是(  )

A. x=6   B. x=10   C. x=24

第三层:解方程并验算:

7.6x-3.7x=19.5

分层练习要当堂反馈,教师应及时纠正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评价分层

“分层提高”教学法的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在测试和考核中有所体现,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教与考的脱节,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遭受挫伤。评价分层要注意:对低层次学生以表扬为主,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对高层次学生可以采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评价分层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与问题,而不宜以排名次为手段。

总之,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提高”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参考文献】

[1]徐纪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7(8).

[2]李喜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模式[J].新课程学习,2010(1).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征订、征稿启事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在运动中学数学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