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换

2015-08-18常华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角色转换教师教学

常华

【摘 要】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新,迫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不当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直接结果就是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师    教学    角色转换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新,迫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传统教学中许多老师的眼里只看到“学生”,很少考虑学生的独立人格、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教学方法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模式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讲授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被动接受、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强制性和约束性。不当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直接结果就是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滋生恐惧感,丧失学习兴趣。可是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习惯爱好,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那么教师就要有这样的认识:教师不是唯一的知识占有者,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接受外界知识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要求教师能依据新课程标准,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仔细选择校内外学习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和学生共同创造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造与实践。本文就我在平时教学中对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点认识做一下总结,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赐教。

第一,教师在选材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知识的认知背景,使学生真实感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比如:

(1)利用“拄拐杖的老人或澳洲大袋鼠”来引入“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2)在讲解数列极限概念时,我这样说: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就是一个极限的应用。随着同学们的不断努力和不懈追求(随着),我们掌握的知识量也会不断增加(an也在不断变化),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一个很完美的结果,但我们可以无限地趋近于它(这时)。

(3)研究了概率内容之后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质疑孔夫子——“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否具有理论根据。(学生感觉很新鲜)

《论语》中的这句话本意是孔子的自谦语,说三人同行必有比他更优秀的。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论证它的实际情况怎样?(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很浓,跃跃欲试)

问题:假设有甲、乙和孔子三人同行,我们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考察孔子都是最优秀的概率有多大?(假设各方面谁优秀是等可能的)

解一:(等可能事件)孔子在这五方面的不同排名有35=243种,而孔子五方面都优秀的情况只有一种。则甲、乙在某方面比孔子优秀(即可为师)的概率为1-242÷243=0.412%。

解二:(独立事件)孔子在各方面的排名第一的可能性都是,这孔子五方面都优秀的概率为。由此可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是孔子自谦的一句话,但我们今天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证明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也许孔子当时就掌握了概率知识了,哈哈!)(学生这时体验到将数学应用到实际中的快乐)

当然,我们把一个人的才能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显得太粗略了,同学们不妨自己设计一题目来解决。

第二,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以减少纯知识性所带来的枯燥无味,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效率,避免说教式的教学。比如:

(1)研究“函数图像变换时,图像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的变换方式与图像上点的变换方式相同”,老师说:“把我们每个人看作一个函数图像,那么身体的中轴线就是对称轴,人怎样走,其中轴线就会怎样动。”

(2)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的四大思想之一,讲解“笛卡尔直角坐标系的作用”时,教师说:“它就是一座桥,桥的这边是数,桥的那边是形,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把函数用图象表示,向量的运算用图形表示,曲线用方程表示。”

第三,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足够的模型,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具体化。比如的图像、数列的极限等等,这些传统的难点现在借助于计算机变得十分易于理解。又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演示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如: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就要引导学生用代数中的因式分解、不等式有关性质等知识来解或用一元二次函数图象来解。又如:求过两点直线的解析式时,也有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等多种解题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例如:一元二次函数中的各参数与其图像的关系,圆与椭圆的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象关系,锥体与柱体的关系等等,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3]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