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品读

2015-08-18许小霞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品读情感小学语文

许小霞

【摘 要】语文教学主要以阅读教学为主,阅读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品读      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教学的根本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应用。古今名家下笔得心应手之乐,得力于“读”的可谓数不胜数。韩愈的《师学论》《答李翊书》,柳宗元的《与韦中立论师道书》均语重心长地历数了“读”对“写”的作用。有人曾向欧阳修询以为文之法,回答是“唯岁读而勤之,自工”;有人向鲁迅问作文秘诀,回答是“多读,多看而已”。我们很多教师苦于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那不妨从“读”开始,让学生多读以积累语言,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书声琅琅,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基本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细腻地刻画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二、阅读中要注重品读字词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相信,这样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做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

三、鼓励学生要多元品读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品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学生的探究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原意是讽刺青蛙的眼光狭小、固执己见。但本课教学中,由于有了后两个问题的讨论,就丰富了学习主题,提升了本课的教学价值。如第一个问题“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立场和主观状态。它引导学生来揣摩青蛙的内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是否跳出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而第二个问题“青蛙有没有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潜移默化的启蒙。它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角色的思想,正如我们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样。

四、品读中学会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认知经验、情感、智慧和灵性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因此,“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只要当学生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主动建构,才能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才会充满鲜活和灵动。如我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第4段“勘测线路”时,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以及那颗强烈的爱国心。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无不体现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渗透着学生强烈的情感。这样的感悟式品读,使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增强了,使学生的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了。然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读书,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等多种探究朗读形式来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淀学生的语言。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读情感小学语文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