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015-08-18许凤霞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许凤霞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自始至终围绕“读”做文章。只有多读,学生才能充分地接触语言材料,进而达到吸收和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目的。语文教师应成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的主题阅读和多元化解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找准阅读教学切入点,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例如教学《散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散步经历,回想自己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分歧时,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以上案例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很狭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所教文章的导语进行设计,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加强阅读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听不到指责声,感受不到压抑感。哪怕学生得出的是不正确的结论,教师都应满腔热情地予以引导和纠正,切忌生硬否定甚至讽刺,以免泯灭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例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时,课前可以设计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近月球”:(1)关于月亮的传统故事你知道哪些?(2)有关月亮的成语、对联、诗词名句你知道多少?(3)月球上的环境和我们地球一样吗?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4)人类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我们国家的登月计划叫什么?(5)你认为人类该如何开发利用月球?这些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查找资料、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有了探究兴趣,就能达到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进行迁移性、发散性多角度地探究的阅读效果。

三、在阅读方法上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阅读还体现为要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本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连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例如,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因课文篇幅较长,结构较复杂,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出“粗读——细读——精读——连读”等一系列阅读活动,在阅读方法上加以指导,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学会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领悟,探究文章的发展脉络和主题。

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 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要创设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环境。如在和学生共同研读《孔乙己》一文时,为了理解本文的主题,我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思路可向不同方向发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认识,有对封建教育的反思,还有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等。看来学生的确读懂了课文,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活跃灵动的课堂气氛,标志着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思维得到了彰显。

2. 引导求同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总是运用求同思维对知识进行不断总结、归纳,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概括出最基本的要领和系统的知识,得出规律,达到获得阅读知识益于理解的目的。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结局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小孩子说出真相时,皇帝“抖”了一下?有学生说因为他没穿衣服太冷;有学生说他被揭穿没穿衣服心慌;有学生说他也意识到自己被骗感到丢人;有学生说他为了炫耀新衣故意为之……我就引导学生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思考,到底怎样理解这一问题才更为准确,学生的思维再次被启动,他们经过思考讨论后,答案趋于“同”,他们在比较中得到了最佳答案。

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要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基础知识积累、写作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Passage Four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