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端倾注了乡愁

2015-08-18郑相豪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二弟老母磨盘

郑相豪

接到黄编辑给我的这本由作家陆令寿所著的新书———《远行,给我一个故事》,我被这本游记和一幅幅美景照片所深深吸引,让我坐在家里,跟着陆令寿的步履一起去旅行,远行到欧洲、北美、东南亚以及国内许多名胜古迹,没花一分钱,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分享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最触动我的还是本书的最后一篇———《故乡,一个回不去的地方》。这篇文章,陆令寿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倾注了对乡愁的释放,道出了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读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陆令寿首先用真情回顾儿时故乡优美的环境。那时村边的沟梢小河清澈欢畅,因为河边两村每年的开春要进行“抢塘”比赛挖河泥,所以“河里面很少有淤泥,河水干净得掬起来就能喝”。夏天,陆令寿带两个弟弟去河边码头洗脚,“码头是一个半圆的大磨盘,坐在磨盘上,两脚在水里扑腾,溅起的水花把我们弄得浑身精湿。我们干脆光溜着身子下河扎猛子,嬉戏到大人们收工回来大声呵斥为止”。这是儿时多么惬意的事啊!读了陆令寿这段生动逼真的描写,仿佛把自己也带回了童年时代。夏天,我和两个哥哥也常到河里泡澡,扎猛子,也到池塘边石条上洗脚。我想凡是在农村生活过的童年,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接着作者写道:“当兵离家,一别数年。不知何时,磨盘不见了,河水污浊不堪,发出阵阵臭味”“河里的淤泥老厚,这水红得像酱油”,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环境污染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凡是用真情实感写出的散文总是感人的,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散文的基本要求。

陆令寿还用极为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他和老母对老屋的眷恋之情。去年冬天,母亲打来电话,“要我无论如何回家过年,说你再不回来,老屋就没有了”。春节全家在老屋的屋檐下照了全家福。母亲说,我嫁陆家时,只有一间小屋,还是你爷爷用三担米置的。后来家里人多了,我与你爹又接了两间,砌那房时,要去大河边船上挑砖头,肩上磨起血泡,一担一担不容易啊!文章接着写道:“今年三月,二弟来电话,说老家真的要拆迁了。”老母从二弟手中抢过电话要与我说几句,说着说着就哭了。母亲说:“我都这把年纪了,拆迁住到街上,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等到拿新房的那一天。老房拆了,我到哪里去安身?”离开老屋那一天,母亲用双手从床上摸到房门,从板凳摸到八仙桌,从后门摸到灶头,一样一样,摸了又摸。三弟催了几次,要老母上车,老母扒着门框唏嘘不已。这依依不舍的心情,这深沉的乡愁着实令人动容,正如作者所写的“柔肠百转,凄凄戚戚的样子着实让人心痛”。这是多么细腻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用平实的语言细细地真实地娓娓道来。

越是细腻的描写,越是感动人———这正是散文魅力之所在,也是一篇好散文的基本要素。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弟老母磨盘
明 李应祯 行书致秦夔老母弃背札
一条草鱼
清早,我妈“炸毛”了
让磨盘碰着磨扇——理论学习要往实里走
家有老母
磨盘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大象
二弟的悲情人生
近红外光谱对磨盘柿货架期的定性判别
家乡的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