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8-18王聪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有效性情境探究

王聪

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说生听”变成了“畅所欲言”,“课堂练习”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合作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静心反思,我们却清醒地认识到:在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折射出却是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极为宝贵的东西——有效性;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提出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情境。而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 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用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2. 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然而,长久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

1. 接受学习不能完全否定

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 探究性学习的深入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注意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答问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疑虑。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提供让学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得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新。

第一,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

第二,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语言的准确性。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上的枯燥局面,使整個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3)语言的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最后,我深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考验的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有效性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