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5-08-18金杰雄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评价数学教师

金杰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对数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对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十分有利,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质。但从我校学案导学教学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宠儿”,大多却流于形式,低效乃至无效现象仍普遍存在。

一、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准备不充分

比如某个问题一出现,有的同学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吸取有效的内容修正自我观点。

2.学生参与面不广, 配合不积极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还有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

3.学生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

有的学生有自我否定、消极自卑、害怕失败的心理。这种心理会抑制小组中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行为,使他不能轻松大胆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也就因一方的被动而失去应有的活力。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布置的问题挑战性不够

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学习效果达也不到预期目标。

2.教师布置任务时不够清楚

小组合作学习前,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样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

3.老师在学生角色分配上指导不够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往往出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副其实的常任报告员,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

4.教师时间的掌控不够科学

教师有时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等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致使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

5.教师评价不够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二、对合作中低效现象的解决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但关键在于怎样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小组互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之间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进行表扬和鼓励,促进共同提高。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敌人是学生的自我否定、消极自卑、害怕失败的心理。为此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师方面

1.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中学生毕竟年龄小、阅历浅,还不能完全明白数学学习的目的,如果听之任之,而不去解决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他们的兴趣将会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而丧失殆尽。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甚为重要,教师要引导他们,给他们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他们以愉快的心境去获得知识。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像舞台,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生动的表演,渲染教学气氛,创造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从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必须有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的能力,同时又能恰当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对课本的知识精心加工,给每个学生定位,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景,调动起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4.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又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和内容。有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体现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认识,必须防止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简单化、片面化。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地探讨、尝试和研究。教师只有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评价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