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理论课“指导式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2015-08-18邹玉兰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邹玉兰

【摘 要】 化学理论性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和较严密的逻辑性,既是化学教学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克服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学生思维规律,结合化学理论知识的特点,提出了高中化学理论课的“指导式探究”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     理论课      指导式探究     教学模式

一、高中化学理论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1. 化学元素周期表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掌握同位素的概念及原子的结构;了解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形成。

2. 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掌握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了解焓变和熵变决定化学反应的方向。

3. 电解质溶液: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掌握确定分子式的计算;理解离子共存及离子浓度问题;掌握pH 值计算,溶液浓度及溶解度等相关计算;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掌握酸碱电离理论;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沉淀溶解平衡。

4. 电化学: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了解原电池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

二、当前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些教师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是当前教改的任务之一,因此采用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但是方法不当。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大量内容让学生自学,对其进行辅导,名其曰 “先学后教”,这样安排对克服教师包办代替,建立平等、 互助、 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实际上理论课内容难理解, 学生掌握不了,不适合学生自学;再加上时间安排不当,结果不仅耽误时间,而且没有收获;或因自学时间过长,学习气氛松懈,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久而久之, 学生精力不集中,兴趣索然。

上述课堂教学,忽视了人的因素,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 沉闷和程序化, 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 教师厌教的因素。

三、学生思维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而变化。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思维集中程度s与时间t变化的关系”,这一曲线表明:在课堂教学开始的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隨后,思维活动水平逐渐下降。根据这个规律,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应设法尽量缩短 t0→t1  t2→t3这两段时间,以相应地延长最佳思维时间 t1→t2,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地说,在 t0→t1这段时间里,应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需要研究新旧知识的联系,紧扣教学重点,巧妙设问,提出形式新颖的问题,引起矛盾,使学生思维尽快切入。在 t1→t2这段时间内,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因而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论等知识能够较好地掌握;教师应将重要的或较难理解的知识安排在这段时间内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有机地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在 t2→t3这段时间里,学生因大脑疲劳而引起注意力分散。心理学研究证明: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降低大脑皮层的疲劳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 t2→t3这段时间里应提倡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化,以相对延长最佳思维时间。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就应该充分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特征而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

“指导探究式” 教学的目的:①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并能应用知识;②要让学生理解获得结论的过程;③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社会价值;④要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指导探究式”教学其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发展并逐渐学会学习,教师指导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提高“认知能力”,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策略”。

资深课程专家王策三强调:“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藏了大量珍宝:不仅内含有关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而且内含人类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和态度,内含有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在中学化学课程里,很多化学理论知识正具有这样的特征,譬如化学反应限度理论、物质结构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原电池原理等。

由于化学理论知识大多具有这样的特殊性,因而“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用于化学理论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很有意义的。

五、高中化学理论课“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高中化学理论课“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为:情境创设,感性——理性互动,理论形成,应用——反馈互动。

情境创设有问题情境创设、实验情境创设、化学史情境创设等。情境创设花费时间一般约为2分钟。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感性素材进行直觉判断,激发探求原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张智强.化学理论性知识教学策略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胡丹.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历晶,齐艳娟,刘亚玲. 直观教学法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巧妙运用[J]. 长春师范学院院报,2013(6).

猜你喜欢

理论课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