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三维审视

2015-08-16张尚兵

党政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张尚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在对世情、党情和国情正确研判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这些思想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当下,学习和研究这些思想,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历史演进、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三个维度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进行深度透视,以期对其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

一、历史之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经历了从各自发展到融合演进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逻辑,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逐个形成,再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全面形成,脉络清晰,体系完整。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各自发展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一直在为实现“小康”理想社会而奋斗。孔子在《礼运》中曾对“小康”的理想社会进行过生动地描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近代以来,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向小康社会的理想进行过一次次的探索,尽管这些探索最后都失败了,但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向着“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奋进,但他并未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走上康庄大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汲取了毛泽东社会发展道路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要实现小康社会的理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进发。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首次明确提出:“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重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要求,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2.“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形成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盛世景象。但15世纪以后的300多年里,中国逐渐走入了闭关锁国的道路,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特别是鸦片战争,把中国彻底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中国何处去?“睁眼看世界”的魏源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变法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一言以蔽之,他们都是想通过改革或深刻的社会变革来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面貌。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改革或变革均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奋发图强,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式吹响了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的号角,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改革开放38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当前,我们工作中还有很多困难和不足,前进道路上还面临很多未知的挑战,因此,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做出重要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改革领域和重大原则,绘就了未来几十年的蓝图,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3.“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形成

建国前,中国社会处在“人治”与“法治”的纠缠中,“人治”在社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建国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逐渐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但是后来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引下,很长一段时期,特别是在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治”彻底代替了“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了重创,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倒退。文革结束后,在邓小平的主持下,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启了拨乱反正的进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过去法制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提出了“建立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法制理论,十五大又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深化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

4.“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重视自身建设。毛泽东曾经把党的建设比喻成“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对党的建设作出部署。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一再强调指出要从严治党,并告诫全党:“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他强调:“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又说: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五大对从严治党又提出了具体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将党的建设拓展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五大方面。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从严治党,并将党的五大建设中的“反腐倡廉建设”提到了“制度建设”之前,充分说明了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视。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要求。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融合演进

以上所述,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各个方面的独自演进。那么,“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整体是何时形成的?2014年8月,习近平就初步论述了除“从严治党”之外的其他“三个全面”之间的关系。在对《中共中央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说明时,他明确指出: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决定》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1月,在福建考察调研时,他正式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同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他又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自此,“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全面形成。

二、内涵之纬:“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1.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我国十年发展的美好蓝图和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对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包括:第一,覆盖的人群之“全”,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第二,覆盖的领域之“全”,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第三,发展目标之“全”,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表征有: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报告围绕以上五个方面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更加清晰。

2.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经过38年的实践,我国已经顺利越过改革的“浅水区”。如何度过当前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进而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这是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一大重要举措。在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分16大方面60小条对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重大原则、实现路径、注意事项等作了深刻阐述,是未来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引。归纳起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主要是指改革的领域“全”。《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国防与军队改革,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改革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3.关于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另一个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看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目标“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路径“全”。依法治国的路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这就是坚持三个“共同推进”、一个“一体化建设”。第三,体系“全”。依法治国涉及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等五大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系统。第四,环节“全”。依法治国不是体现在某一个环节,而是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

4.关于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延伸和强化,是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第三个战略举措。通过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有关党建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十分丰富:一是覆盖领域“全”。党的建设思想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领域。二是治党时间“长”。党的历史上,党的建设也是常开展,但有时往往流于形式,“一过式”。习近平汲取以往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科学命题,使一些心存侥幸的贪官、懒官无躲藏之处。三是治党“严”。针对以往惩治腐败一般“抓大放小”的弊端,习近平提出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策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周永康为首的一大批“老虎”和其他众多“苍蝇”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此外,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中央还特别重视制度治党。习近平特别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总规矩——党章。他还一再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做出了详细部署。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还先后出台和修订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年-2017年)》《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和党内法规,党的建设正式进入到了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新阶段。

三、逻辑之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严密整体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四个全面”是一个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全面”各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对此作进一步地阐释:

第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对其他三个全面起到引领作用。其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支撑总目标,若这三者脱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进而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再次,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作用来看,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

第二,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举措之间的关系来看,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来看,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深化党的体制机制建设改革。从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来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推进党的建设的法治化水平。从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来看,不管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可以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涉台外交斗争述略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