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水水库主坝安全加固扩建工程地质及处理措施

2015-08-15夏远泉

陕西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合水主坝闸室

夏远泉

(兴宁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广东 兴宁 514500)

1 合水水库概况

合水水库建成于1957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保障供水、改善环境,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加固扩建后控制集雨面积577.6km2,均质土坝,主坝长867.78m,正常水位138m(加固前134 m),总库容1.16亿m3,捍卫着兴城、机场(军事)、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捍卫着宁江两岸23.26万亩耕地及下游50多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担负着50万城乡居民饮用水和13.6万亩耕地灌溉的重要任务,是兴宁人民的“生命之库”。水库运行50多年来,泥沙淤积达1737多万m3,且2003年通过对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为三类坝,2005年获省批准对水库进行加固扩建,并于2006年2月起正式实施。该工程总投资6亿多元,分建安工程和移民安置工程两大部分。建安工程的建设2009年已经全部完成,移民安置工程基本完成。

2 库区工程地质情况

2.1 地形地貌

库区位于兴宁盆地东北部,以丘陵地形地貌为主,最大高程180m,一般高程130 m~160 m,山体呈浑园状,库区北部丘陵连绵不断,山体较完整,库区东、西、南三面残丘零星分布,山体不连续,库岸坡角较平缓,一般15°~20°。岩石风化较深,植被较少。

2.2 地层岩性

库区广泛分布白垩系上统地层面雄群(K2nna),此外有少量下第三系丹霞群(Edn)和第四系(Q)分布。

2.3 地质构造

库区白垩系上统地层岩层产状为EW/S∠10~15°,倾角较缓,区域性断裂不发育,主要发育层间错动断层,宽度1.5m~2.0m,由糜棱岩和角砾岩组成,呈全风化~强风化状,一般延伸不远。

2.4 水文地质条件

库区地层主要为砾岩、砂岩及第四系冲积层组成。地下水以孔隙性潜水为主,贮藏于第四系冲积层及坡积土中,由大气及河水补给,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体裂隙中。

3 主坝加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主坝原填土等情况

原主坝填土压实度不够,填土质量不均匀,根据有关资料,原主坝坝基及岸坡清理不彻底,主坝泄洪闸顶后坡半坡部位曾发生纵向裂缝,后经回填粘土处理。1964年6月16日,合水水库水位涨至136.6m,主坝出现11处漏水,其中较严重处在主坝转弯原山坡处,水库设计、校核洪水位时主浸润线逸出点位于下游坝面,主坝桩号0+280.0~0+700.0下游坝坡浸润面最大渗透比降安全系数小于允许值,且下游无排水设备,水库设计、校核洪水位时将发生渗透破坏。

3.2 本次工程地质钻探勘察情况

(1)从2003年3月的主坝地质钻探勘察发现,主坝左坝基桩号0+195~0+350坝基为原宁江河道,河床面高程约121m,冲积砂层最大厚度约5m,中密措施~密实状,连通性较好,无坝基截水措施。

(2)主坝转弯段原是小山包(0+360~0+450),基岩为丹霞群砂岩,顶部有全风化土及强风化岩,厚度1.5m,分布高程136.6m~138.1m,其下为弱风化岩。全风化土较薄,其渗透系数K=1.62×10-4cm/s。强风化岩石破碎,完整性差,透水性较大,钻孔测的地下水位高程为135.51m。在抬高水位后,填土与基岩结合处及强风化带,弱风化带上部等地段可能出现渗漏。

3.3 溢洪道地质情况

原溢洪道(0+450)左边墙和闸底已出现裂缝,并有渗水和喷水,水压来源与左岸山坡的地下水比库水关系更大,原闸墙后及墙体没有排水设施。本次加固中溢洪道闸室底板基础开挖到设计高程后,发现地质钻探资料与实际不符合,底板地质情况变化很大,并且中间有一条较大的断层,闸室基础大部分还处在全风化层上。

4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

4.1 清基开挖,回填加固

溢洪道闸室底板基础开挖到设计高程后,发现中间有一条较大的断层,闸室基础大部分还处在全风化层上,未能满足设计规范规定的承载力要求。为了确保该工程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将基础挖至弱风化层后换填C15砼,断层部位加设Ф20@200钢筋网。

4.2 灌浆

4.2.1 采用高喷灌浆防渗处理

主坝转弯原山坡处(溢洪道左侧)因为原大坝坝基及岸坡清理不彻底,造成主坝填土与坝基间有一层松散层,为防止沿坝基面渗漏和减少坝基基础中、粗砂层渗水量,对旧坝坝体溢洪道左侧基础及主坝原河道进行高喷灌浆成墙处理,灌浆的范围为桩号0+135.0~0+454.5,灌浆深度至强风化带1m。

4.2.2 溢洪道左、右两侧采取主坝接触灌浆

溢洪道左、右两侧主坝临时边坡开挖面与水流方向相同,是工程建成蓄水后一个主要安全隐患,沿高喷灌浆孔轴线对溢洪道左、右两侧主坝临时边坡开挖面进行接触灌浆,接触灌浆钻孔深度沿临时边坡开挖面入原坝体1m,接触灌浆有效高度为入原坝体1m至临时边坡开挖面以上1m。接触灌浆孔距为1.3m,方法采用套管护壁法,灌浆压力采用0.05MPa~0.2MPa。接触灌浆采用粘土浆。

4.2.3 溢洪道闸室段增设防渗帷幕

为增强溢洪道陡坡段抗浮能力,减少溢洪道的渗漏量,在溢洪道闸室段增设防渗帷幕灌浆。

4.3 增设反滤排水层及排水孔

溢洪道位于残丘上,水库水和两岸基岩裂隙水同时对溢洪道挡墙形成渗压力。溢洪道左侧基岩裂隙水的天然地下水位比库水位还大,对边墙产生侧压力。为闸墙稳定,在左岸闸墙与山坡连接处设碎石、砾石反滤排水层,排水至溢洪道下游,墙体设排水孔,降低侧墙后山坡地下水压。

5 运行效果分析

5.1 围井试验

本次加固扩建工程,采取防渗墙处理完成后,进行围井试验,试验结果,渗透系数为6.5×10-7cm/s,满足设计要求。

5.2 运行效果分析

5.2.1 主坝和溢洪道垂直水平位移监测情况

由资料分析,各测点位移在-2mm~5mm之间,测点测值变化较平稳,测点LDA5-4最大位移为5mm;变差值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大坝未发现明显位移。

5.2.2 大坝渗流监测

主坝渗流监测通过5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设四个测点)进行观测。从已有的观测资料看,管水位的变化趋势基本和库水位变化一致。但UP3-1、UP2-1测压管偶尔出现管水位高于库水位的情况,从测压管管水位过程线来看,管水位滞后于库水位,在库水位变幅较小时,管水位较为稳定。

5.2.3 工程运行情况

目前合水水库正在进行加固扩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加固扩建后水库仍然执行加固扩建前的控制运用原则,工程运行情况:

2012年5月27 日夜间至28日早晨,水库上游大坪镇降雨量达252mm,流域内平均降雨量超过150mm,合水水库最大洪峰进库流量1030m3/s,水库最高水位137.67m。泄洪530m3/s,拦蓄洪量1740万m3。

2013年第7号超强台风“苏力”外围环流影响,兴宁市从7月13日22时起至14日12时,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其中大坪镇范围313mm、黄陂镇甘砖范围275mm、罗岗站251mm、温公水库236mm,合水水库最大进库流量1188m3/s,泄洪630m3/s,是1956年建库以来最大进库及出库流量。水库出现最高水位138.27m,高于加固扩建后的正常水位0.27m,充分发挥了水库滞洪削峰的作用,确保了水库工程的安全和为减少洪水对水库上游造成的淹浸损失。

从目前观测和监测数据资料显示,特别是经过2012年“5·28”及2013年“7·14”特大暴雨及运行情况看,经过防渗处理后,主坝坝基渗漏量明显减少,主坝、溢洪道等工程建筑物设施运行正常,表明处理效果显著。

6 总结

合水水库大坝安全加固工程中,为查明其工程地质特性,前期做了大量的勘探试验工作,根据勘探成果,结合工程建设情况,对大坝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取得较好的防渗效果,可为其他工程建设提供经验和设计参考。※

[1]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合水水库加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2005.

猜你喜欢

合水主坝闸室
重力式衬砌闸室墙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
有压泄洪洞出口闸室滑移原因分析及修复设计
高陂水利枢纽船闸闸室应力特性分析
中国水利工程优质( 大禹) 奖获奖工程: 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主坝鸟瞰)
特低-超低渗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储层为例
充填式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主坝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微裂缝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在合水油田的应用
大尺度、低水头船闸闸室消能工研究
合水正宁地区长72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产油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