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市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5-08-15王明祥

陕西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渔场宝鸡水域

王明祥 贾 涛

(宝鸡市水产工作站 陕西 宝鸡 721008)

1 渔业自然资源及评价

1.1 地形、地貌、气候与水资源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东西长156.6km,南北宽160.6km。宝鸡地质构造复杂,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h~2200h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mm~900mm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全市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基支流水系,秦岭以南为长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游河段及汉江部分支流河源段水系。黄河流域各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全区河流面积的70%左右,长江流域各河流的流域面积约占30%。

1.2 宜渔土地资源

全市有易涝低洼土地5.28万亩,盐碱地3600亩,渍水地2985亩。这些宜渔土地中,大部分可供开挖鱼池,发展渔业生产或水生植物种植业。位于凤县、太白县和渭滨区秦岭北麓境内冷水资源十分丰富,可发展流水养鱼。

1.3 渔业资源

根据《陕西鱼类志记》载和多年工作调查、收集,初步查明我市各种水域有淡水鱼类共68种,隶属6目13科54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有42种,鳅科7种,鮠科5种,鲑科3种,鲡鲷科2种,脂科1种,鲶科1种,平鳍鳅科2种,鳉科1种,合鳃科1种,虾虎鱼科1种,鳢科1种。

此外,我市还有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动物,如大鲵、中华鳖、青虾、背角无齿蚌和田螺等。

1.4 渔业自然资源评价

(1)光能、热能资源比较充足,气候适宜,有利于鱼类饵料生物的繁殖及鱼类的生长。

(2)宜渔土地资源丰富。天然水域中营养盐类比较丰富,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生长。

(3)天然水域自然鱼产力较低,养鱼水域水质较好,适宜鱼类生长。

2 渔业发展现状

2014 年宝鸡市水产品总产量7467t(其中池塘产量5800t,水库 1217t,其它 450t),养殖产量中鲤鱼、草鱼和鲢鱼产量为6820t,占总产量的91%。养殖面积3067hm2(其中池塘447hm2,水库 2605hm2,其它 15hm2),渔业总产值 16078.5 万元(第一、二产业占90%)。

从以上年报统计中可以看出,宝鸡市目前渔业生产方式主要以池塘、水库养殖为主,生产总量较小,养殖品种和饲养模式单一;渔业综合实力不强,渔业产值中第三产业很不发达,生产能力较低,渔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较慢,渔业综合实力不强。

3 渔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宝鸡渔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水产品产量和单产持续稳定增长,水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养殖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提升,休闲渔业发展迅速。但是任然存在许多制约水产业发展的问题。

(1)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薄弱,渔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目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推广方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经费渠道不畅、基层推广部门经费不足、渔业技术人员老化、人员素质不高等制约推广体系发展的深层矛盾尚未消除,整个基层水产推广体系仍较薄弱。同时,渔农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吸收能力不强。

(2)社会经济发展与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渔业水域污染较严重,一些涉鱼工程、生活污水使天然水域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水生动物检疫和病害防治体系和手段滞后,健康养殖管理问题日渐突出,病害防治体系建设和防治手段滞后,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渔业发展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全市60%池塘年久生修,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养殖潜力不能被挖掘。

(4)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单一。名特优品种引进推广力度不足,所养殖的大宗经济鱼类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效益不高;休闲渔业等渔业产业延伸链发展不足,渔业附加值不高。

(5)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缺少相应的监测设备及实验器械,监测手段相对落后,水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这些都是宝鸡水产业发展函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发展宝鸡水产养殖业的潜力所在。

4 渔业发展的对策

(1)立足宝鸡市的养殖环境特点和渔业生态保护现状,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渔业生产以大水面的渔业增值、池塘养殖和休闲渔业为重点,推广特色渔业和高效渔业养殖。可概括为:“唱响一个品牌、主攻二个方面、抓好三个基地、实现四化目标、形成五大养殖板块”。唱响一个品牌,就是要进一步唱响“冯家山鲟鱼”品牌,提高其知名度,提高冯家山渔场水产品附加值,条件成熟可申请商标。主攻二大方面,一是主攻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走项目带动战略;二是主攻渔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为我市渔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抓好三个基地,苗种基地、无公害养殖基地和鲵鲟养繁殖基地。实现四化目标,种苗良种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和经营产业化。形成五大板块,一是以小型水库为主的大水面养殖基地;二是以槐芽渔场、第五村渔场、千河渔场、冯家山渔场、和白狄沟水库渔场为主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三是以金台区六川河渔场为主的休闲渔业基地养殖;四是以石头河水库渔场、渭滨区季家沟渔场和陇县咸宜关渔场为主的冷流水鱼养殖基地;五是以冯家山水库为主的大水面虑食鱼养殖基地。

(2)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体系。渔业要发展,投入是关键,因此必须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体系,多渠道加以解决。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渔业专项经费;二是深化改革,吸引社会资金。建立“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管理,自行受益,自行还贷”的群众性机制,对一些年久失修的池塘、宜渔水域、荒滩采取拍卖、租赁的方式,引导群众及社会各界多元化筹资发展渔业。

(3)改善渔业水域环境,严格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建立“五项制度,两项登记”制度。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加强渔业水域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及渔业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完善水产养殖证制度和病害网络体系,对重点渔区重点水域实行动态监控,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及水产品防疫检疫工作;做好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工作,积极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用药行为。

(4)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对已建立的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要加强管理,在保护区内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恢复野生鱼类资源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保护区建设,加大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

(5)渔政监督管理是渔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渔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加大渔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渔事违法案件,大力整顿渔业生产秩序。

(6)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宝鸡休闲渔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自2003年以来全市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新的增长点和养殖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势头良好。今后,有条件的渔场都要发展休闲渔业,以丰富市民的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要求。要进一步搞好宝鸡的休闲渔业,还需做到:一是制定规划,统一发展思路,实现休闲渔业合理布局,形成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综合配套型休闲渔业;二是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渔具、水族器材以及观赏鱼、观赏水生植物的种苗业,同时积极开发出具有渔业文化特色的产品;三是发展休闲渔业要培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四是发展休闲渔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陕西省宝鸡市渔业区划[R].1986.12.

猜你喜欢

渔场宝鸡水域
《关于加强远洋鱿钓渔船作业管理的通知》公布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埃及超大规模养鱼场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连续三年保持50%增长,入驻通威、新希望养殖基地,这家渔机企业将打造未来无人渔场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走进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