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颍泉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及管理措施

2015-08-15高宝泉

陕西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护全区

高宝泉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水务局 安徽 阜阳 236000)

1 基本概况

阜阳市颍泉区位于阜阳市中部,北靠太和县,西接界首市,南临颍州区,东与颍东区接壤,总面积643km2,地势北高南低,属淮北坡水区,西北最高为33.50m(黄海高程,下同),中部一般为30.00m,南部沿泉河最低为27.00m。自然坡降为 1/7000至1/10000。

颍泉区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接地带,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但由于降雨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际和年内分布不均匀,夏季常现暴雨,造成雨涝灾害,春秋则常现干旱。多年平均气温15.3℃,全年无霜期平均21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900.2mm,主要集中在6月~9月,约占全年60%。

2 小型农田水利存在问题

2.1 水利工程标准偏低,水利基础设施较差

颍泉区的防洪除涝工程主要集中在颍河、泉河、黑茨河流域。全区现有生产圩堤大部分是外河圩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堤身单薄、堤顶高程不足,防洪排涝不足10年一遇;排涝设施不健全,现有排涝站的抽排能力低、建筑物不配套,排水沟不成系统等。目前,全区排水沟共有29条,达到5年一遇标准的达4条,其余均为3~5年一遇,且由于沟上堵坝较多,桥梁毁坏严重,大大降低了除涝效益的发挥。全区现有灌溉工程完好率较低,特别是小型灌溉站,毁损率达到95%,机井工程、农村塘坝等设备配套率低,保障能力差,远不能适应农业发展需求。2009年、2010年全区发生特大干旱,原有小型灌溉站及部分机井因毁损严重,无法发挥效益,造成因水源缺乏无法灌溉而加重旱灾损失。

2.2 农田水利的支撑作用不强,新时期的投入机制仍不完善

农村税费改革后,水利投入明显减少,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的发展。①在村内兴办公益性工程“一事一议”的人均集资不得超过15元,投工不得超过10个,投入标准明显偏低,即使按一事一议办了,也往往是“事难议,议难决,决难成”,最终还是流于形式,不了了之,即使议成了,多数事务仍以农村道路为主,对水利投资偏少;②跨镇跨村的水利工程难以筹资兴办;③少数地方干部忽视和淡化了水患意识,而许多农民更是对水利工程的认识淡薄,缺乏热情,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2.3 农田水利管理体系不适应水利发展的要求

由于水利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全区水行政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涉水事务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人为毁坏水利工程及堤防河道违章建筑现象仍然存在。政府对涉水事务管理的政策、制度、规划等措施制订仍需进一步加强;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人才缺乏,结构层次不合理,机制、体制不活;工程信息化管理落后,防汛监测设备及技术装备差,仍沿袭人工观测,对险情的发现及分析处理环节较多,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同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由于水利站刚刚恢复,人员少,投入不足,面上小型水利工程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因此,总体而言,全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管理力度不足,缺少创新,“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区、镇、村三级农田水利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管理亟待加强。

全区集体所有的水利工程,大多存在责、权、利分离,建、管、用脱节的弊端,导致工程出现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管,无人用;有人用,无人缴费等多种情况,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与“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由于工程管理责权利关系错综复杂,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利益难兑现,导致全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缓慢,收效不明显。

2.4 多龙治水,重复建设严重

目前,全区涉水项目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新农村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等,由于规划不统一,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各干各的,造成资金投入分散,项目区各自为片,并存在盲目建设和重复投入,不仅工程效益低下,资金利用率低,而且造成部分群众对水利工程投入及管理产生误解。水利设施建设重复性、盲目性较大。

3 主要措施

3.1 坚持规划引领,形成推进合力

根据省水利厅总体部署,颍泉区及时完善了全区农田水利规划,并结合实际编制了颍泉区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技术要求和保障措施,并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年度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细化到田间地头。为保证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的落实,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扶贫等支农涉水项目,必须报经区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审查,符合《颍泉区农田水利规划》后方可申报和实施。进一步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分解任务;水利部门主抓落实,在工程申报、建设、验收、管护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组织氛围。

3.2 强化政府主导,撬动多元投入

颍泉区根据小型水利工程的不同特点,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2014年各级财政共投入颍泉区水利工程资金1.6亿元,其中区政府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及管护资金3420万元,用于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各类补助、奖励。并制定了水利专业合作社评比办法、“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奖补办法等,对于种粮大户、村集体自建工程,原则上按50%投资比例进行奖补,其中土方工程补助标准为4.0元/m3,新建机井为4000元/眼,恢复机井为1000元/眼。截至2014年11月,全区共有15家水利专业合作组织,10家种粮大户,6家企业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累计投入资金32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3.3 注重指导督查,确保建设质量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涉及面广、小而分散的特点,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制订了《颍泉区八小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细化,并明确标准责任到人。根据工程规模、技术复杂性等情况,采取村集体或经营大户自行建设、议标、打捆招标等不同方式组织实施。对于涵闸、泵站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程,由区政府统一招标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于村集体或经营大户自建项目,区水务局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并结合实际,聘请当地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通过集中培训后,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真正形成“政府、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

3.4 创新管护机制,保障良性运行

3.4.1 明确工程产权

工程建成后,产权移交给当地镇政府,解决了工程产权不明晰、管护主体缺失、管护责任难以有效落实等实际问题。并按照工程的性质和特点,产权所有者与小型水利工程管养公司、种粮大户、水利专业合作组织就管护责权利签订协议书。

3.4.2 强化保障机制

(1)完善制度。①结合全区小型水利工程实际,制定了《颍泉区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办法》,明确不同类型的工程管护标准、管护范围、管护措施等,解决了“怎么管问题”;②把工程分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工程。非赢利性工程以镇、村为依托,小型水利工程以管养公司为核心,通过专人巡查、包保划片等方式,解决了非赢利性工程无人管理和责任不明、职责不清问题;赢利性工程由镇政府组织成立小型水利工程管养公司,种粮大户与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区域管理共同配合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微利经营,并选择技术较好、在当地威望高的人员参与,解决了赢利性工程无人组织、无人负责的问题。

(2)制定方案,落实管护经费。管护经费的落实,坚持“政府扶持、民办公助”的原则,以自主经营为主,自主经营主要来自灌溉服务及机械租赁服务的收入。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每亩耕地10元标准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从每年实施的涉水项目建设中提取1%的运行管理费,以上资金主要用于小型农田水利的维护。

(3)细化管理目标,加强监督考核。根据项目区小型水利工程多、散的特点,参照颍泉区政府制定的小型水利工程分类管理办法。

(4)政策倾斜。针对项目区特点,对于建后管护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资金投入到位、履约能力强、服务水平好、群众满意度高的管护单位,区政府将从农田水利建设基金中专门拿出资金进行奖励,并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和倾斜。

4 结语

通过强化建管措施,完善建管机制,保障资金投入等方式,颍泉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效益逐年得到恢复和提高,在防洪排涝、灌溉蓄水、现代农业、环境整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实现了“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建设目标,并为下一步全面建设生态颍泉提供了有力支撑。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管护全区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