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背湾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坝料开采与质量控制

2015-08-15冯江江

陕西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堆石料场石料

冯江江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65)

1 工程概况

龙背湾水电站工程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堵河支流官渡河上,工程规模属大(2)型,工程等别为二等。主要建筑物大坝为一级建筑物,其它永久建筑物如溢洪道、引水系统和电站厂房均为二级建筑物。水库正常蓄水位520.0m,水库最大库容8.3亿m3,电站总装机2×90MW,电站设计引用流量170.6m3/s。

龙背湾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58.3m,坝顶长度 465m,坝顶宽 10m,大坝上游坡为 1∶1.4,下游综合坡度1∶1.44,坝体标准剖面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混凝土防渗面板、垫层料区、过渡料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下游干砌石护坡及坝后堆石棱体区。

坝体总填筑量约 700万 m3,其中40万m3为溢洪道开挖出的弱风化砂岩,60万m3为河床砂砾料场的天然砂砾料,主堆石料为500万m3,过渡料为46万m3,垫层料约17万m3,盖重料约28万m3。

2 料场概况及料场开采

2.1 料场工程地质条件

主堆石料场主要有R3、R4两个料场,R3料场位于坝址上游右岸支流马厂河右岸,地形为陡坡山地,沟谷狭窄。料场岩体大致呈东西走向,岩层倾向南方。地层为寒武系下统石龙硐组(∈1s1)灰色中~厚层白云岩、花斑状白云岩、寒武系下统天河板组(∈1t)灰色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豆状灰岩。料场基岩裸露,山坡上零星有少量风化残积的碎石粘土,厚度小于1m,强风化层厚度3m。

R4料场位于坝址上游右岸支流马厂河左岸,距上坝交通洞进口直线距离800m,分布高程为425m~700m,地形上属陡坡山地。地层为寒武系下统天河板组(∈1t)和石龙硐组(∈1sl)。

料场岩层裸露,山坡上只有零星风化残积的碎石粘土,厚度小于1m,强风化层平均厚度3m,硬质岩层间总计夹有三层厚3.7m的钙质页岩。岩块进行了强度试验,新鲜岩石的干、湿强度均大于50MPa,满足工程要求。设计剥采比为1∶8。

2.2 料场开采后揭露地质情况

R3料场第二次爆破揭露的地质情况与第一次硐室爆破(试验炮)揭露的地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二次硐室爆破揭露面显示料场存在着两条大的夹泥带,宽度分别为15m~20m左右,无用料增加。

R4料场开采过程中发现在EL475~EL485中贯穿料场的强风化夹土层,造成无用料及污染合理料增加。

从实际施工过程中石料开挖岩层揭露的情况发现,料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质断层和溶蚀裂隙发育宽度较宽,岩层中夹泥层多且无明显规律;此外,受构造影响,岩体顺层面和节理面均有溶蚀现象,且发育程度无规律;合格料和不合格料大面积混杂分布,石料开采爆破后需分选挖装,开采挖装效率低,不合格料非常多,大大增加了石料开采生产成本。

2.3 料场开采

料场岩性主要以灰色厚层条带灰岩和灰色厚层白云岩。灰岩石饱和抗压强度64.5MPa~122MPa,灰岩软化系数大于0.87。料场前期已进行了覆盖层和强风化层剥离。

由于料场受地形限制,经多方论证,采取硐室爆破开采为主,梯段爆破为辅。

为解决高峰期上坝供料需求,结合料场实际复杂地形,项目于2011年11月8日在料场进行了生产性硐室爆破试验,设计爆破总方量约11万m3,设计装药量65.3t,炸药单耗约为0.6kg/m3。

2.3.1 爆破方案

经论证后,坝料开采采用了松动条形药包硐室爆破方案,其理由为:试验区为单独山脊,考虑到地形条件受限,条形药包爆破具有能量分布均衡、能量利用率高、岩石破碎均匀、松动效果良好等特点。

根据料场的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参考类似工程经验,爆破设计在合理的W/H比值范围内,根据深孔爆破“小抵抗线,宽孔距”,尽量减小抵抗线值,采用毫秒微差控制爆破进行施工。

2.3.2 爆破参数及爆破效果

(1)爆破参数

料场爆破试验采用单排三层条形药室,下层药室设计高程460m、中层和上层药室定于478m和498m,药室水平布置,各药室底部高程低于中心高程50cm,导洞与药室平面呈“干”字形。主导洞断面尺寸为1.7m×1.1m(高×宽),药室断面尺寸为1.7m×1.2m(高×宽);设计最小抵抗线为17.22m~20.59m;W/H=0.5~0.6;炸药单耗为 0.41kg/m3;设计分成6个段发起爆。导洞掘进长度计216m,堵塞长度为87.65m,本次试爆最大齐发药量12.81t。

(2)爆破效果

料场硐室爆破试验完成后,从现场爆堆表面情况看,除断层带及山脊顶部有部分超径大块石外,其余破碎效果良好。由于设计装药量偏大,硐室周围爆破料较为破碎,石粉含量高,经现场估算大块石总方量约为2500m3,占总爆破方量的1.6%。爆破后对爆堆内部进行颗分取样试验,取样总量为8698kg,试验结果如下:大于800mm以上大块石重量为379kg,大块石含量为4.4%。在与表层大块石率相加后,料场硐室爆破大块率为6%。

由于硐室爆破装药量较大,为了确保爆破地点附近人员、机械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安全,项目评估了爆破产生的各种危害并由此确定了爆破时的安全距离。爆破前对距料场600m内的所有人员全部撤出,并请专业测振专家对交通洞进行了爆破振动监测,测得洞口处最大振速4.5cm/s,隧道内距离洞口50m处最大振速2.2cm/s。垂直方向沿交通洞轴线呈指数衰减,距洞口50m处为指数衰减折点,质点最大振速4.5cm/s,该处振动频率21Hz。爆破符合振动控制标准情况。

2.3.3 硐室爆破料使用情况

料场的硐室爆破料全部用于大坝的主堆石填筑。爆破完成后,试验室对料场的硐室爆破料进行了碾压试验,试验场地选在河床平坦砂石层上。试验对主堆石料进行三组铺料厚度测试,铺料厚度分别为600mm、800mm、1000mm,碾压设备采用26t自行式振动碾进行碾压,碾压参数分6遍和8遍两种。试验时通过沉降测量和挖坑注水检验,测得主堆石区平均的干密度为2.09g/cm3,平均孔隙率为17.8%,颗分粒径曲线在设计包络曲线范围内,符合堆石区设计要求。

通过硐室爆破试验炮提供的各项爆破参数,项目截止目前已成功实施6次硐室爆破,爆破工程量约300万m3,效果良好。

3 质量控制

3.1 质量控制要点

(1)上坝料的级配、最大粒径、石料物理力学指标直接关系到石料的压实度和孔隙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关系到大坝主体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开材料的相关参数满足设计要求才可用于填筑施工。

(2)垫层料的级配(特别是小于5mm和1mm的颗粒含量)、最大粒径等满足设计要求时垫层施工的关键,直接影响大坝面板的质量。因此,垫层料的料源必须经严格检测且符合设计要求才可进入大坝实体。

3.2 施工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开采程序。本工程料场采用硐室爆破,机械设备无法对山体进行覆盖层清理,在此情况下,安排人员对料场山体的植被进行清除,对覆盖层较厚部位进行人工清除,尽量减小爆破后料源污染,提高剥采比。

(2)爆破过程中对地形地质进行严格把关,杜绝对强风化等无用料的爆破,不断优化爆破参数,尽量减少超径石,满足级配要求,料场内设专职解石小分队(包含人工钻爆解石,挖机破碎解石)。

(3)爆破后,首先对爆破料进行质量鉴定,标明利用料与废弃料范围,确定填料种类,方可挖装上坝。

(4)坝料挖装运输过程中,根据填料种类确定相对应的专用运输车辆,避免不同料源混装。

(5)设置专职质量员,对每车上坝料均进行外观质量观测,检测合格方后可进入坝内施工区。

4 结语

龙背湾水电站大坝填筑料源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料场地质条件相对较差,软弱夹层现象普遍,给坝料开采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经过多方通力合作,在精心组织和严格质量控制下,坝体的填筑进度和施工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堆石料场石料
移动漏斗在玉钢综合料场中的运用
钢铁企业无人化料场的设计与实现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利水电工程料场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技术创新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水库大坝尾留续建工程的应用
植物“粘”上石料——用植物胶水与石料制作环保耐火钵的研究
浅谈堆料场防风抑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