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践与成效

2015-08-15刘占利

山西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太原市用水全市

刘占利

(太原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山西 太原 030002)

1 基本情况

太原市位于黄土高原东部,汾河流域中部,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部为开阔的河谷盆地,汾河纵贯全境,全市总面积6988 km2,总人口420万,辖6区3县1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3个省级工业园区。

根据全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太原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73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8%,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占有量的1/2,水资源极为短缺。太原市是我国的老重工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冶金、化工为主导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然而近年来随着太原市经济的较快发展,水资源需求也相应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态势,水资源量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太原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成为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先导区,城市的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水资源量严重紧缺的矛盾也逐渐凸显,水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影响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2 实施背景

近年来,太原市按照中央、省、市兴水治水的决策部署,不断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以改革和创新推动水务事业大发展,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实施了用水总量控制,划定禁采区、开展关井压采,进行企业产业升级改造搬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水生态文明等一系列措施,全市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不利局面得到了根本好转。2012年,由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和山西省水利厅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太原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并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称号,同时太原市也成为国家第一批10个节水型城市之一。这些工作的开展及实施,为太原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全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国务院于2012年1月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了整体规划与详细布置。2014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确立了山西省近、中、远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的控制红线。这些文件的相继出台,为太原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3 实施过程

3.1 做好水利发展规划,建立制度顶层设计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山西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关文件精神和落实省水利厅的工作安排,尽快出台太原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全市水资源节约保护的顶层设计,确立太原市中长期取用水总量、水利利用效率和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并细化,提出工作措施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考核制度,确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的责任主体与考核对象、考核流程、奖惩办法等,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

3.2 实施用水总量限制,开展用水定额管理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制定全市不同水平年、不同水源类型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和用水总量指标分解方案。在分析全市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基础上,依据《山西省用水定额》,严格核定企业和地区用水量,下达取用水计划,并实行水资源四级配置,由市分配到县(市、区),县(市、区)分配到乡镇(街办)、乡镇(街办)分配到村及用水户。严格规范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将取水许可证发放和换证作为加强水资源权属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从市到县(市、区),从取水许可审批到水行政执法,从全市水资源宏观管理到泉域水资源专业管理为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强化全市水资源管理水平。

3.3 实施水资源费价格调节,严格取水收费制度

长期以来,太原市水资源费率偏低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大水价和水资源费价格调节机制建设,依靠价格杠杆来打破原有用水理念,是节约保护水资源,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的重要举措之一。进一步对水资源费征收流程、使用范围进行规范,建立取水许可台账、实行以量计征,履行征费和执法责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程序,将征收的水资源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按照征收、支取两条线要求,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开发、节约和保护,对不按规定流程征缴水资源费或恶意拖欠水资源费的,要依法严肃查处。从2006年太原市对水资源费率进行了两次调整,并实行“差别水费”和“累进加价”的收费办法,大大促进了全市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与保护工作。

3.4 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2011年水利部将山西省确定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省政府对太原市改善环境质量给予了大力支持,省水利厅从资金、技术和项目审批等方面对全市给予全方位支持,全力扶持太原市率先转型发展。积极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科学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建立防控水土流失,涵养地下水资源,将成为太原市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营造良好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大力推进全市水保生态建设工作,重点开展兰村泉域、晋祠泉域综合治理研究;二是开展面源污染整治,全面开展汾河边山支流整治及主城区河道截污工作;三是开展晋阳湖除险加固工程,启动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太原市的水生态环境。

3.5 明确水资源管理责任,完善目标责任考查体系

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是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顺利开展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务院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关文件的要求,尽快制定并出台太原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实施的考核制度,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包括用水总量(含重点泉域岩溶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源地水质达标、地下水位升降、水资源动态监测等。明确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情况总体负责,考核成绩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对地方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4 主要成效

4.1 以责任考核为动力,推进水资源管理政策的落实

太原市将地下水压缩开采量、地下水位回升幅度、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等指标纳入对政府相关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年度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定期考核,奖惩并举,形成合力,大大提高了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

4.2 以创新投资为保障,开创多元化投资新模式

目前太原市已初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吸引民间融资等较为完善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如启动了太原东西山水保生态建设,引导民营企业、社会资金参与山区水保生态建设,对水源涵养、水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长期效益。

4.3 以关闭自备水源井为手段,促进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自2003年太原市实施三次关闭公共供水管网自备水源井工程以来,共计关闭自备水源井400多眼,地下水连续超采的不利局面得到了根本好转,地下水位稳步回升,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太原市实施关闭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自备水源井工程取得的先进经验,为全国尤其是北方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提供了成功示范。

4.4 以规范水行政审批流程为抓手,提高水行政审查批复效率

为进一步规范水行政审批管理,提高水行政审批效率,减少审批环节,优化水务发展环境,太原市将取水许可、水源勘探、凿井审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河道管理审批、防洪影响评价及防洪规划审批等行政审批统一纳入太原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办理,规范了水行政审查批复流程,提高了政务审批办理效率。

猜你喜欢

太原市用水全市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节约洗碗用水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