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晚清湘军猛将武烈公刘腾鸿

2015-08-15刘日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太平军咸丰曾国藩

刘日升

(娄底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湖南 娄底417000)

刘腾鸿(1819-1857)字峙衡,清湘乡县四十二都(今涟源市杨市镇)人。少读书,应童子试,不遇,后从事经商活动,浪迹江湖,或正是这难得的浪迹江湖和从事经商活动的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使其在刚参与湘军时就与众不同,吸引人们的眼光,获取了好评并由此出名,成为官府关注的对象。罗泽南在军营中将其收为弟子。从此,他为清廷立下卓著战功。官至道员。

一 刘腾鸿的卓著战功

刘腾鸿是个有头脑、智商很高的人物。有这样一件事:“咸丰三年秋,鄂军溃于田家镇。公夜泊湘江,有戎装数十辈来掠舟,公察其语音,潮勇也。舟有巨炮十数,公好言慰之,与俱至湘潭,告县令擒之,具得其溃逃掳掠状,置诸法,公由是知名。”[1]134刘腾鸿动则三思,虑而后行,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通过这件事情,获得了好评并由此出名,成为官府关注的对象。从此走上了为清廷效命的道路。

“咸丰五年夏,巡抚骆公(骆秉章)命率湘勇五百人剿巴陵土匪李日逢,于毛田平其党数千,遂驻岳州。九月,败粤贼于通城之庄田。十月,再败之羊楼垌,乘胜复蒲坼。以功叙从九品,赏戴蓝翎。未几,得咸宁,败贼于纸坊,遂抵武昌,会攻望山门,败贼鲇鱼套。当是时,罗公泽南攻武昌,一见公,知为将才,命增募五佰人,遂师事罗公。”[1]134从此,刘腾鸿入湘军罗泽南部,“腾鸿逐师事泽南,列弟子籍”[2]488。左宗棠在《与王璞山书》中曰:“罗公麾下如李迪庵,盖万夫特;新将如刘峙衡(刘腾鸿),朴勇善战,弟所推崇者,以湘乡人。”[3]234刘腾鸿成为罗泽南的八位高足(分别是“刚烈骁勇王璞山、名将古风李续宾、谋而后动李续宜、浪子回头蒋益澧、几度浮沉杨昌浚、家族先驱刘腾鸿、张狂九帅曾国荃、亦徒亦友胡林翼”[3]207)之一。刘腾鸿跟随罗泽南不但学习儒经理学,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军事战术,耳濡目染罗泽南的精神和办事风格,使之成为威名远扬的湘军将领。

咸丰六年(1856 年)的正月至二月,为争夺武昌外围的控制权,太平军多次出城扑击湘军营地,均遭败绩。武昌城易守难攻。湘军进攻武昌只有两条路,一是城东洪山诸脉,一是西南江防大堤。胡林翼、罗泽南因此兵分两路,胡部仍自大堤及长虹桥(为城东南五里处要津,位于赛湖、南湖入江之水道上)攻西路,罗泽南则自洪山攻东路。正月十二日,罗泽南移三营于洪山山颠,居高临下,以俯瞰武昌城。为争夺制高点,十三日二鼓后,太平军亦派千余人出城占据双凤山巅,与巡夜的湘军李续宾部遭遇,罗泽南、刘腾鸿二营分左右接应,两军鏖战直至半夜。次日大雾,刘腾鸿率部登双凤山巅,以劈山炮轰击大东门,城中大乱,四面发炮还击;雾散后,太平军以千余人缒城出战,又从小东门出队千余人抄湘军后路。由于湘军在其城炮射程之内,城下又有林栅可为依托,故太平军鼓勇出战,尽管前锋阵亡数十人,仍力战不退。罗泽南见状,以自领的湘中营从干涸处过湖,绕至太平军左翼,刘腾鸿率领的湘后营则自双凤山绕至其后,两路皆直逼木栅,城上因两军胶着,投鼠忌器,不敢发炮,致使出战之太平军非但不能借力,反为湘军包抄痛击,被歼六七百人[4]121。自汉阳门绕沙湖增援之太平军,亦遭重创。二月初一日,为加固城防,太平军四五百人出城掘土筑堤,意图遏赛湖之水,以阻断湘军攻城之路。罗泽南闻报,令刘腾鸿率湘后营赴堤上发炮轰击,太平军仓皇败退,湘军紧追其后,情急之下,太平军慌不择路,多陷于城外环布的深沟密桩之中,湘军以火器环击,尸满壕沟,得脱身缒城而上者,十仅及一。二月初三日,太平军数百人,再掘赛湖之堤,以水城濠,使湘军难以贴近城墙根。刘腾鸿率湘后营攻击,两军交战于堤上,追过鹰嘴阁后,埋伏于长虹桥下暨城内太平军蜂拥而出,人数对湘后营有十比一的优势。其时,“贼伏突起,放枪搦矛,蜂拥而前;隔岸之贼又以炮橫击,我军右营与鹰嘴阁之贼战,不能往救”,情势十分危急。前面已经说到,刘腾鸿在战斗中坚毅果敢,灵活有序为罗泽南所识拔,乃湘军中后起之勇将,身先士卒,“誓以死战,用劈山炮及抬枪毗之,贼败走。我兵莫不以一当百,计追杀五六百人,盖刘腾鸿身先倡率之力也”。冷兵器及其过渡时代,战斗之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领的勇气,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

刘腾鸿所统领的部队叫湘后营。当时,罗泽南所统率的湘军参加武昌攻坚战的六个营是“湘中营(罗泽南)、湘后营(刘腾鸿)、湘左营(蒋益澧)、湘右营(李续宾)、仁营(何绍彩)、彪营陈玉辉”[4]139。由于刘腾鸿在战斗中的杰出表现,被提擢为知县用,品级从原先从九品跃升为七品。“时罗军壁洪山,公移屯窑湾,攻汉阳门,苦战十数次,皆捷。公所将曰湘后营,树黑帜,贼望见辄走,以为不可当。”[1]134

有两句俗话说得好:其一,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意为有了识马的伯乐,才能认出千里马来。其二,唯其有之,是以似之。说的是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举荐和自己有同样品德的人。在湘军集团中,曾国藩、胡林翼、罗泽南等就是这一类人。刘腾鸿自从自领湘后营之后,历经多次恶战,每次都在诸营之前,冲锋陷阵,毫无畏惧。罗泽南觉得这样的将领应得特别嘉奖,便向胡林翼举荐,胡林翼根据刘腾鸿的战绩向朝廷保奏。并在战斗中委以重任,胡“林翼以江西待援,分军四千一百人,以刘腾鸿、刘连捷等将之,曾国华总其事。国华,国藩弟也。四月丁酉,援军遇寇蒲圻。乙卯,战于羊楼。丙寅,再战,皆破之。刘腾鸿功最,腾鸿自此名显。”[5]34

刘腾鸿与毕金科(字应候,云南临沈人,绿营行伍出身,以骁勇绝伦闻名一军,官至游击,赠总兵衔,谥刚毅)是湘军中继罗泽南、搭齐布(字智亭,托尔佳氏。满洲镶黄族人,官至提督)后起之猛将。刘腾鸿治军很有章法,“其围瑞州将卒千五百人,所役作濠垒如数万人之功。待士有恩信,请告必允,(士)亦如期辄至;而纪律极严,卒取民间一鸭,立斩以循”[4]274。曾国藩于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去瑞州劳军,为其军容所心折,他在给曾国潢、曾国荃、曾国葆的信中说:“见刘峙衡营务整肃,治全军如治一家,每日皆饭毕始近黎明,深堪佩服。”[6]曾国藩治事治军格外精细、严明,他如此称赞叹服刘腾鸿,足见刘腾鸿的治军能力之强。刘腾鸿诸营先后几次战斗,占领咸宁、蒲圻、崇阳、通城、新昌、上高等地,擒斩太平军将官四十余人,军威、名声大振。

咸丰六年(1856 年)七月,刘腾鸿等诸营向江西瑞州发起攻击。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于七月初三率领大军从临江北进,增援瑞州。瑞州分为南北两城,中间隔着一条河,河上有一座长桥,沟通南北两城。刘腾鸿将部队分为两支,分别攻打。先拔南城,刘腾鸿从南城出兵迎击。刘腾鸿看到韦昌辉“军容甚盛,腾鸿曰:‘是羊质虎皮,不久见鞹。宜乘其敞攻’。相持旬日,贼气衰,乃从北岸渡兵抄其后,与南城兵夹击,大败之”[2]488。捷报传到清廷,将刘腾鸿提升为直隶州知州,归江西补用,赐号冲勇巴图鲁。

咸丰七年(1857 年),曾国藩父亲曾麟书去世。“国藩寻以丧返湖南,嘱腾鸿主南路军事。先后遇贼于马鞍岭,阴冈岭,战皆捷,于是会诸军克袁州、分宜、上高、新喻。刘长佑与贼战于罗防,不利,腾鸿往援,击败之。”[2]488从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其一,刘腾鸿的组织、指挥能力,使湘军统帅曾国藩放心,在其父丧返回湖南丁忧,将南路的指挥权交予刘腾鸿。曾国藩打仗,讲究的是不慌不忙,先求稳定,次求变化,可见,刘腾鸿在曾国藩心目中的份量。其二,刘腾鸿率军出动则胜,所向披靡,胜仗连连,从有关史料的记载中就能看出,刘腾鸿是个打大仗、打硬仗的将才,不愧为罗泽南看中的、培养出来的高足。

咸丰七年(1857 年)七月,刘腾鸿率部回攻瑞州。“刘腾鸿之围瑞州也,频破援寇,尝以三百人败万众。作长壕以困城中,围攻一年,所役作壕垒如数万人之工。城寇知死,乃突围力战。七月庚辰朔,腾鸿攻城,中炮伤,明日更战,军士知腾鸿志必克,争致死,尽破台垒。炮丸雨下,中腾鸿胁,仆,弟腾鹤扶之。强视语曰:‘城不下,无殓我’。军中皆泣,冒炮登城,斩杀强寇大半,除道开门,迎腾鸿尸入治丧。闻见者莫不悲壮其志,以为腾鸿能用众也。腾鸿于诸将位最卑,名最重。求所为战略,无经异人。至于攻城,以力求必克,非将帅之道,然临死一言,而使士卒忘身殉已,若报私忿,以成其志,虽塔齐布,多隆阿莫能逮腾鸿死,而所部称精兵,至今闻其名。凡曾从腾鸿战者皆服其勇,在湖南诸将中,名欲过李续宾矣。”[5]51

刘腾鸿死后,清廷文宗“事闻,恤典加等,依道员例,予骑都尉世职,于瑞州建祠,予其父母正四品封典。自江南平,曾国藩追论前功,诏嘉其忠勇迈伦,加恩予谥武烈”[2]488。

二 刘腾鸿之精、气、神

在谈刘腾鸿的精、气、神之前有必要谈谈湖南人的精神特质。湘军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一种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一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发展和积淀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所包含的独具个性的民风、民俗、社会意识、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等方面的总和。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广泛认可的地域文化,有其相对固定的地域文化形态和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而作中国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又必然拥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特征。总结湖南人的精神特征,关键在于分析、整理出最能反映其地域独有的东西,尤其通过本区域人群中的精英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兼收并蓄的博采精神,百折不挠的霸蛮精神,慷慨赴义的牺牲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7]曾国藩、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刘蓉、杨昌浚、刘腾鸿、刘连捷等等湘军将领,他们是湖南人、娄底人中的精英,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湖南人的精神特质。

刘腾鸿从咸丰三年秋入清军,至咸丰七年七月,在这短短的5 年中,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一)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勇者风范

刘腾鸿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在此略举3 例即可体现出来。其一,咸丰三年秋,一伙溃勇企图抢掠官舟,机智勇敢的刘腾鸿与这伙人周旋,最后将这伙人缉拿、问罪。其二,在攻打武昌汉阳门时,刘腾鸿“尝独立城下呼贼以炮击之,贼发十余炮不中,坚坐良久乃还,见者咋舌”[1]134。刘腾鸿深知“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8]250(力量上不能对敌时,可以削弱它的气势,使用以弱克刚的办法来制服对手)的作用。其三,咸丰六年(1956 年)春,太平军踞赛湖以阻湘军去路,刘腾鸿受命与赛湖太平军在堤上交战,以打开通道。太平军不敌,刘腾鸿紧追不舍,当追至虹桥的时候,遭遇太平军的伏击,此时,太平军的兵力是刘腾鸿部的七倍,刘腾鸿并不畏惧,率部奋力还击,斩杀太平军五六百人,创出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从这3 个事例说明刘腾鸿具有胆识超凡的“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以出”[8]250的将帅之才,说明刘腾鸿等一大批湖南人胆量大,识见高,有一种大智大勇的风范。

(二)不惧敌焰嚣张、敢于搏杀的英雄气概

咸丰六年(1856 年),“八月朔,逆渠黄酋悉悍党来援,众四万,列阵山冈,我军静以俟之。相恃一时许,别贼自东北驰至,截我后路,山冈贼乃下扑,呼声震屋瓦。公俟其逼近,发劈山炮击之,退而复进,再击再败之,乃崩奔,追击三十里,贼方分路逃。而石逆(指石达开一一作者注)适自九江勼党来,勒败贼还瑞,筑五垒于东北路,与城贼掎角,号称十万”[1]135。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且领军的是太平天国能征惯战的翼王石达开,刘腾鸿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召开军事会议,与诸将们研究敌情。他说:“石逆新至,不急剿之,使垒成,祸无底矣。遂令楚军防城贼,江军进剿,公率死士三百人督战。行未数里,贼大至,绕出我军之后,瞰公兵少,先犯之。三百人植立如塑,寂无声,待贼近,始发劈山炮殪之,贼却,三百人植立如故;再近,再殪之。凡六七次,贼气沮。各营奔力猛攻,遂大捷,贼数返斗,数败之。公大呼破其一垒,乃回军复击败城贼之出犯者。寻分军克上高,败傅家圩援贼。方官军之拔南城也,贼党尽萃北城。”[1]135

(三)神勇无敌、视死如归的霸蛮神威

“霸蛮”是湖南人精神的特色之一。刘腾鸿是晚清湘军中“霸得蛮”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在一次战斗中,刘腾鸿为了救援江西知县罗萱的新筑营垒,“率锐卒数十人大呼出,横贯贼阵,贼大奔,追杀至城濠,炮毙公坐骑,公攻益力,尽殄城外贼,始从容步归”[1]135。在瑞州战役中,刘腾鸿率部对瑞州城发起猛攻,先夺太平军南门炮台,复扑东门,毁其城楼,身自督战。在激战之时,刘腾鸿身中五枪。第二天,破城心切的他将伤口包扎好,令兵勇用轿子抬着自己前往战场一线指挥作战。当攻城之战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刘腾鸿忽然中炮,炮石打开右胁,炸开一个大洞。临死前,他对其弟弟刘腾鹤说,攻不下城,就不要给他收尸,即刻命殒一线。全军将士,闻讯皆泣,他们以更加坚定的斗志,视死如归,冒着炮火登城,终于在傍晚时候攻克瑞州。在这一战役中,刘腾鸿和他所领导的湘军士兵,和其他许许多多战役中的千千万万湘军将士一样,体现出他们在维护国家最高利益时的百折不挠的霸蛮精神。

[1]朱孔彰.中兴将帅别传[M].向新阳,校.长沙:岳麓书社,2008.

[2]王钟翰.二十四史附清史稿:第14 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朱金泰.湘军之父罗泽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刘忆江.胡林翼评传[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5]王闿运,郭振镛,朱德裳,等.湘军史料四种[M].长沙:岳麓书社,2008.

[6]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姜军,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142.

[7]杜纯梓.湖湘文化要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9.

[8]王七子.慧言智语[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太平军咸丰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咸丰妙解写错字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科学谋划 精准扶贫——“咸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履职尽责铸造咸丰“人社品牌”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