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路径

2015-08-15

关键词:民主特色文化

吴 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民主作为社会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离不开经济基础这个硬件,也离不开文化这个软件,它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指出:“民主这种东西要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才得以繁荣。”[1](P138)王绍光提出:“除非一个地方的政治文化是支持民主制度的,否则的话,这个地方无论经济发展到多高水平,社会阶级结构如何现代,它实现民主的可能性或者民主巩固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小。”[2](P112)发展一个既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纳世界其他类型民主文化思想的先进部分,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

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内涵

随着人民对民主政治的诉求不断增加,对民主范畴的认识不断丰富,对民主文化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转型,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内涵需要创新。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孕育的,是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相结合的民主范畴,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必须反映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指导思想、民主理论体系、民主制度及规范的综合体系。

第二,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涉及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相对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相适应,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一种民主意识形态;相对于社会层面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民众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深刻理解,并逐渐在此基础上内化为一种民族个性的社会文化心理。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既要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个性的民主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价值定位的民主文化,是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方向有机融合的民主文化,是一种创新性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文化。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知、情感、态度、信仰等精神层面的一种民主意识和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体现了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等民主价值,是我国公民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达成的普遍共识。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具有人民性、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创新性、过渡性和循序性等特点,体现着民主精神与民族性的融合,是中国人民对中国民主文化发展的一种内化和认可。

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内容

我国的民主文化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民主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相结合,它是在总结中国近现代、当代民主文化历史发展的教训与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民主文化与我国政治经济根本制度紧密相连,互为支撑。

第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核心理念。我国民主建设的使命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迥异于西方的纯粹个人主义式的民主。这一民主建设使命的实现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经过我国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检验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第二,全面的民主发展目标和多样性、创造性的实现路径。民主建设要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相联系。西方民主文化向全世界输出的普世民主观的实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纯粹主义民主观,这种观点总是试图剥离人民与国家的关系,而去追寻虚无的无根基的民主呼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构架要求:民主与国家主权相结合。中国民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在这一政治话语里,民主文化是社会主义的目的,社会主义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基础,而社会主义建设又要依靠人民民主来保障,二者互为条件,密不可分;民主的实现也离不开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这种关系决定了其发展与实现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创造性,是中国历史和国情的必然结晶。在民主实现方式上创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各项基层民主制度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民主决策、管理、选举、监督等方面积极创新,为实现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创造了政务公开、协商民主、公推直选等多种措施。这些都体现了我国民主建设与发展全面性与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强大的吸引力和强有力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理论的“人本”要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属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立足于保障和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与自由发展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未来人类的理想状态看做“自由人联合体”,“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P294)。真正的自由不是自由主义者口中那个虚无而模糊的概念,真正的自由与个体所处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还与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个人能力、经济状况、教育环境等相关,个体实现自由发展不可脱离人的社会属性本质,只能是在这种社会关系条件下达到个体权利实现的自由与平等最大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中的平等保障个体在人格和价值意义上是平等的,是拥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平等。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个体的是平等的,国家为每个人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创造平等的条件,使每个公民得到自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念正是追求这种状态。

第四,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解矛盾的和谐精神。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民主要求不同的人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才是真正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一方面,为人民创造良好的民主文化氛围,使多样化思想表达渠道畅通,也为人民群众多样化利益诉求的表达和实现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在尊重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利益诉求的同时,引导人们维护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共同利益。对于多元利益诉求的实现既不采取西方的个人主义观点,也不采取必然是建立在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基础上的投票制,而是通过统筹兼顾和协商的方式来实现利益整合。

第五,构建合理的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要建设的不是敌视政府控制的保守主义自由观,而是强调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个人权利与他人权利的统一。人民依法享受充分的民主权利,但是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实行权责对等。换句话说,全体公民在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面前是完全平等的,人们在法律与道德限定条件下的相对自由前提下,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他们拥有的权利范围内的事,形成“虽然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尊重你表达你的意见的权利”的民主文化氛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要求每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都能得到尊重和保护,公民之间要像尊重、维护自己的权利一样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

三、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科学发展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发展必须以民主的发展方向为方向,正确认识民主的一般与个别、个性与共性、具体性与历史性的关系,仔细把握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和外在联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一,坚持民主文化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服务对象。任何民主都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存在超越时空、永恒不变、静止不动的普世民主。民主的历史性,指的是任何形式的民主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随着历史发展和实践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停滞不前、永恒不变、绝对的民主是形而上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完全不同于历史上以往任何时期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在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历史上被剥削、被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民主,是无产阶级的民主,是真正多数人的民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对多数人的民主和少数人的专政辩证结合,不是资产阶级所鼓吹的所谓的“全民”的民主,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民主的具体性,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民主文化主体,它们作为客观社会存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比如西方美式三权分立、尊重个体价值和实用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印度的资本主义民主与宗教合一的民主政治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等。每一种民主都是具体的、客观的,不存在脱离具体民主而单独存在的普世的、抽象的民主。由此可见,我国民主文化立足于中国历史实践,必然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民主追求的民主文化,牢牢把握实现人民民主的方向,在人民群众的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深深扎根,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愿望。

第二,科学认识民主的个性和一般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连续性。民主是个性与共性、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无论是古希腊的雅典式民主、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都被称为民主。但是,民主从本质上讲就是让人民当家做主,实现多数人的统治。列宁指出:“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在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5](P201)为了掩盖民主的阶级实质,所有的民主都大肆宣扬民主的平等性和民主是为了实现多数人的利益,实现多数人统治。也正因为如此,在各个国家民主文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实践中,民主文化实现形式与基本理论架构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在具体理论架构、运行机制与实现手法与程序等方面则具有一般性。这种共同性也就决定了各种民主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借鉴和学习。民主是为一定的民主政治服务的,并从属于一定民主政治,但就目的来说,是为了实现人的权利,这一点具有一般性。比如议会,或者是人民代表大会都可以作为组织和制度形态的代议机构;总统或者是主席都可以成为国家元首;不管是雅典式民主、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议事原则。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意义上来说,民主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民主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某个时代独有的产物,而是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自身价值探索与实现的一种理性凝练,也必然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就要把握人类社会民主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坚持连续性与可持续发展。要用科学的、开放的、扬弃的精神和态度吸收世界各个国家的民主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繁荣发展,与时俱进。

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普遍性。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不是少数人的所谓精英民主文化,不是欧美式的“投票”式的形式民主文化。而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具有民主认知群体最大普遍性,民主权力享有的最大普遍性、民主文化认可的最大普遍性,民主价值利益代表的最大普遍性。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符合中国历史实际,比其他形式的民主更广泛、更先进。其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享有民主权力的主体更普遍,除了少数社会主义敌对势力,各行业阶层的广大人民都拥有充分的同等民主权利,都可以行使民主权利;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行使民主权利的领域更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等领域。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一名公民都有权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正如列宁所说的:“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4](P606)广泛性的民主,必然要求广泛性的民主文化,“在广泛的社会领域民主文化的发展成熟程度,是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5](P10)。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就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的日常生活中培育民主生活方式、民主精神和民主修养,形成民主态度。

四、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

民主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其发展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其发展程度也必然要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受到社会生产水平的制约。因此,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尤为重要。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能够为人民群众学习和掌握民主文化创造条件。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水平极大提高,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接受教育,了解民主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接受的文化思想越来越丰富。张明澍指出,“公民意识与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联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公民意识越强”[6](P121),张明澍教授所说的公民意识指的就是公民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思想和观念。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培养民主思想,实现民主理想创造条件。民主的内核离不开“自由”和“平等”,民主赖以产生的经济文化基础也必然是“平等”与“自由”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7](P8)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收入差距等,最终导致政治与文化话语权上的“不平等”与“不自由”,容易出现“劳动者方面的贫穷和愚昧、非劳动者方面的财富和文化也发展起来”[8](P359)的情况。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够在更加富裕、更加平等、更加自由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发展繁荣,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升民主素养。文化来源于生活。费孝通指出:“文化在哪里?就在人们生活的行为和意识中。”[9](P73)民主文化的发展要日常生活中去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民间组织持续快速增长,各种协会也大量出现,这些大量涌现的民间组织给普通公民提供了参与事务管理的机会,使得普通公民能够在日常生活形成民主思想、养成民主习惯,培养民主素养。

五、实现中西优秀民主文化的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应该吸收融合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优点,博采众长,兼容并蓄,逐步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我国民族社会心理相协调的社会主义民主文化。

第一,自主意识与自律意识的有机融合。西方社会经过几百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日益频繁的商品经济活动中,社会经济活动主体逐步形成了独立、进取的自主意识。这种自主意识形成了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文化力。但是,事物的发展有一个度,自主意识也是一样。如果人们的自主意识不加限制地推广,造成过于泛滥,必然走向反面。因此,在吸纳世界先进民主文化的过程中,为了限制自主意识过于膨胀的负面效应,必须弘扬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中“修己以敬”的严于律己精神,将“自主”与“自律”结合起来,对于个体的民主修养来说,自主意识与自律意识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自律意识可以引导主体在行使民主权利时避免纯粹个人主义的发生,从而也就避免了个体在个体民主价值追求与社会民主文化要求二者之间抉择时发生病态选择,形成合理的个人民主权利诉求,同时又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

第二,个人与社会民主价值的相结合。个人利益诉求不加限制,就发展为西方式的“个人主义”民主文化。而对于这一点,即使是西方学者也觉得必须改变,如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就曾指出“既要保障个人的基本自由平等权利,但又特别强调要把社会整体利益至于个人利益之上”[11](P246)。我国传统文化从春秋时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直到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在追求一种集体主义精神,要求在个人民主价值与社会民主价值方面注重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满足和实现。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要包含个人与社会民主价值理想,并实现二者兼顾,才能使民主在保护个体利益的同时,能从集体和国家的高度来考察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价值。

第三,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一个国家的民主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法治与德治。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中,轻法治重德治,而西方社会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重法治轻德治的传统。轻法治重德治,导致民主权利没有制度保障,容易导致人治。而重法轻德,往往又忽略了民主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社会意识,更多的是以主体内在思想的形式存在和活动的属性,忽略了民主思想的地域性、个体性差异,缺乏协调性与社会道德评价性。经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证明,我国民主文化的发展既不能走重徳轻法的老路,也不能落入西方重法轻德的旧窠臼。我们必须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用法治保障民主权利的行使,用道德来监督和评价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治与法治有机融合的民主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1][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新华出版社,2010.

[2]王绍光.民主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包心鉴.现代民主文化论纲[J].天津社会科学,1989(4).

[6]张明澍.中国人想要什么样民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费孝通文集:第15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

[10]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3-12-30(1).

[11]刘放桐,等.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民主特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谁远谁近?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