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孩子铺设梦想腾飞的跑道——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2015-08-15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德育学校课程

张 华

(四川省成都市棕北中学)

课程(Curriculum)一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ofstudy),简称学程。“Currere”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动词形式是指“奔跑”,由此可以看出,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其着眼点就是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引导学生在“跑道”上怎么跑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学校发展,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永远是学校的核心事件,那就是把研究课程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都应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和开发来运转,因为课程改变了,学校肯定会改变,课堂肯定会改变,学生也就肯定会改变。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

《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育人目标可归纳为五个特点,一是强化“德育为先”,二是突出能力培养,三是创新课程内容,四是回归传统,五是培养创新。三级课程不是并列和递进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都是为了更优化的实施国家课程。由此可见,学校做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依据教情、学情、校情,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

二、对课程建设的师生“双主体”原则及其作用的理解

学校的发展实际就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总和,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人内心力量的觉醒。校长就是要通过课程建设这一载体,充分凝聚和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领导组织实施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学校师生的发展,进而彰显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层对课程建设的推动流程,我觉得首先是解决教师对为什么要做课程建设,做到什么程度的理解问题,然后是和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起解决具体怎么做课程建设的问题。

三、“一育三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可以理解为学校的课程范畴,通过学校大课程观的理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来统领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校大课程观的内涵,包括德育、课堂、课程、课题四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一育三课”,即以大课程观为指引,实施“德育增效、课堂提质、课程优化、课题驱动”四大行动计划,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学生的多元发展需要,全面落实学校“有内涵的高质量”的发展诉求,为孩子实现梦想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1.德育增效:德育课程化,培养未来公民

在德育增效方面,我们提出了“五化”要求,即“养成教育规范化、劳动教育生活化、主题教育系列化、德育活动体验化、德育课程校本化”,在德育课程化探索和实践中增强德育实效性。

根据德育“五化”要求和德育课程化建设思路,学校围绕“行为习惯”和“清洁卫生”两大根本,实施“礼仪道德”和“劳动服务”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培养雅言雅行的素养,在劳动服务中习得技能,学会自律和合作,在志愿服务中展示风采。利用“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和“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项目学校”两大平台,编撰了《国际理解教育礼仪读本》校本教材,并以该读本为教材,每周在全校各班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以社会性活动为契机,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实施自主育人,让孩子在自主管理中实现社会性成长。同时,优化学生评价,实施“棕北之星”评价体系,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发展。

2.课堂提质:深入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建设

课堂,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近年来,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教方式变革”研究主课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少讲多练”的课堂教学原则,构建“一三三大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3.课程优化: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有选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何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如何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发展方向学生的需要,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是做强基础性课程,二是做实拓展性课程,三是做优特色课程。

关于对加强基础性课程的理解,我觉得学校教育重在让基础课程体现出高质量的育人功能。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要坚持给学生经营自信与希望。

另一方面,在做实拓展性课程,做优特色课程方面,棕北中学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组建了4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参与对社团实施学分制管理。为解决师资问题,我们整合家长资源,聘请了100多名家长导师,成立了学生社团家长导师团,以此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和发展。

4.课题驱动:推进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持续发展

处于研究状态是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最好的保鲜剂。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学校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教方式变革”龙头课题带动各学科微型课题研究模式,以此来带动教师的现代课程观念、对课程标准的执行能力、对课程内容的建设能力、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对课程建设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在信息化和走向云端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孩子面对未来的三项必备技能,已悄然转变为:阅读、搜索、辨别真伪。新时代、新技术、新趋势使未来教育的学习资源极为丰富,以视频为载体,学生不再以年龄划分,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而是按需学习、终身学习,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将成为常态。

在知识和体验接受渠道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为什么会留在校园,学校有什么吸引他们的东西,不是老师的权威和传统教育认知的惯性,最大的吸引是学校能够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创造力的体验和培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魏忠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改革无法触动教育,技术会触动它。我想,现在和未来的领导课程教学的发展,应该是技术解放的实施,构建技术解放的课堂,真正走向技术解放的课程管理,走向技术解放的课堂。通过技术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师生原本存在的天分,实现年龄、时间、观念、师生的翻转,教师成为教练,学生成为学者,去真正体验基于信息化、现代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创造力之美、尊重生命与个性发展之美。

课程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命脉。这条路,尽管艰辛,但充满无限的希望,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教育人的使命,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我们必将感受到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

猜你喜欢

德育学校课程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