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就是创作和谐乐章

2015-08-15何智慧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作曲音符音乐课

何智慧

(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第五中学)

进行一堂音乐课的教学对于一个音乐教师不算难,但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却并不简单。试想一个教室里三四十张表情各异的脸,由于音乐这门学科在学生成绩单中无足轻重的诸原因,讲课过程中暂且不说不屑的、心不在焉、茫然无助的各式各样的眼神,还有时不时的一个小动作,或是突然冒出的若隐若现的“悄悄话”都足以打乱良好的教学秩序。就像一组旋律中突然出现的不谐和音,一下就破坏了音乐带来的美感。一堂好的音乐课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着、向往着,音乐课从始至终都洋溢着和谐、流畅的音乐美。就像一曲美妙的音乐作品,所有谐和、不谐和的音符都在跳动,组成一篇震撼人心、充满畅想的华丽乐章。这就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工作吧,即一个作曲家要完成的任务。

作曲家作曲首先要遵循作曲技巧的原则,例如表现怎样情绪色彩的曲子就要在什么调式的基础上作曲;音乐作品计划有多大容量就要用相应的曲式结构等等。同样,音乐课前音乐教师也必须遵循“勿以己欲施于人”的原则,不能以自己的愿望强迫学生接受既定的授课方案,或者以自己的心态去衡量学生的喜好行为,更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并强加给学生来认可,这样不仅丝毫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甚至是讨厌你这个老师的严重后果。我的一位同事曾经发出如此的感叹: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你赠人尖刀,手必然会流血。原因是有一天下午,她因为琐碎小事和家里人闹了点小矛盾而满怀怨气,当她急匆匆赶到要上课的教室里却看到教室里一片乌烟瘴气,她不由地怒火一下从心头窜起:“你们明摆着就是不想上我的课!你们以为我们不累吗?”——满堂课的说教不仅没有让她看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最后她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眼中流露出讥讽的眼神。以后一到这个班级上课,她总被学生投过来不屑一顾的表情惊得不寒而栗,直到她向这个班的学生致歉以后事态才有所好转,但这个班级的上课状态却从未让她满意过。这一深切感触不仅是她个人的启示录,也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警示录。欲教于人,先要懂得教育何人?如何教育?意义何在?我们音乐教师更要认识到这也是师德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优美的旋律是由若干个跳动的音符组成的,作曲家要根据不同音符的声音特质来组合它们,若音符的位置排列不对,旋律就可能缺乏美感,也有可能让乐队无法演奏下去。面对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要了解你所授课的对象,并要合理安排他们的角色。经过数年的改革和尝试,我们的教育教学领域经历了质疑—转变—创新的必然过程,让我们教师体会到在教学课堂上只有师生的互动才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根本。新课标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宗旨的,转换师生课堂角色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长久以来,教师的“教”在教育阵地一直占着主导地位,带领式的教学让我们漠视了学生的自主才能,从而也错过了许多知识拓展的机会。这是与新时代教育方针所背离的,也是新世纪莘莘学子求知欲望远远达不到的落后教育理念。而对于音乐教学,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例如:在学习《电子空间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等途径所获得的相关知识畅所欲言,说不定学生介绍得还更加详细呢。这样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轻松地获得纷繁的电声音乐知识。所以,不管是为了我们教师还是为了学生,摆正课堂教学中学习角色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现代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学习师生是一种互助协作、共同探究的关系,对于疑难问题不再是“你知道吗”“你听懂了吗”等等,取而代之的是“你想了解什么”或者是“你想问什么”等。学生就像音乐中的音符一样,只有充分发挥他自身的价值,他们才能激活,教育才能体现出它的真正意义。

俗话说:水满则溢。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不一定是篇幅巨大、节奏复杂而千变万化的。我们知道,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就是本国的民歌文化,这不仅取决于民歌的悠久历史,还因为民歌虽然简单明了,却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人民的心声。就我国来说,虽然历经了无数磨难和曲折,但最终却保留了大量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民歌就有上百种之多。就是当今的音乐文化还不时地渗透着民歌的精髓,现代很多作曲家也都是借鉴了民歌的创作技法而功成名就的。所以作曲是决不能“多多益善”、画蛇添足的,而对于课堂授课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很多老师觉得一堂课要讲得满满当当才是完美的一节课,甚至搞得节节拖堂才是对学生的负责。殊不知学生已是头昏脑涨,不知所云了。这样的授课情形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呢?这样的老师他们怎么会喜欢呢?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发现:豪言壮语一箩筐,不如一个微笑有激励;千遍万遍重复多,不如点头一下记得牢。作为一名教师,自从踏上了教育事业的神圣岗位,每一天,每一刻,都恨不能为学生倾其所有。但毕竟万物都在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也越来越发达。现代社会学生的思维也愈来愈敏捷,他们已不满足老师对他们的千叮咛万嘱咐,他们迫切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有时甚至对老师的话会产生疑问,有了疑问他们就会去找解决的办法,并最终会得到他们想得到的结论,即知识。这是大多数新一代学子们较为热衷的一种学习方法,而就我们音乐这门学科来说,音乐是一个艺术范畴,里面包含的知识是非常抽象、环环相扣的,什么泛滥成灾、打口水仗都是这个学科授课的大忌,不然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大可不必认为滔滔不绝就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的尊严,也不必认为夸夸其谈就能让学生个个学富五斗。我们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说教”点到即可,给他们创造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不受约束地遨游在息息相关的百科知识里,达到一个从欲望到探寻再到获得的较为完善的学习过程。

旋律是来自心底的歌声,教书更是为了育人的心灵。这两者的创造过程是何其相似!那么,就让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将每一堂课都当作是一个创作的平台,用知识作为点缀,与学生共同谱写一曲和谐、美观的壮丽乐章吧!

猜你喜欢

作曲音符音乐课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美妙音符
春天的音符
George Gershwin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