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渗透

2015-08-15陈建军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文初中语文教材

陈建军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初级中学)

一、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人文素养重在突出“以人为本”,在教育上的人文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仁学素养、科学素养、法学素养和美学素养。仁学素养以孔子的“仁学教育”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宽恕他人和尊重长辈,还包括遵守信用、诚实、简朴等;科学素养既要求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又要勇于探索真理,敢于批判成规;法学素养,即要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特别是在现实社会中要遵守法律,不能违法犯罪,以正义的姿态生存;有人说,美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境界,就要帮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体会美、享受美。总的来说,人文素养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它重视人的完整性,尊重人的价值。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1.能够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即能帮助学生正确“做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目标。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人文素养将影响整个国家人文素养的水平,同时,他们的人文素养高低是衡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尺度。缺乏人文素养的社会是不和谐的、不稳定。当前,我国的教育受到了激烈的批判,我们必须重新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要强调人文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还要丰富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精神生活贫乏的困境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诱惑,人们纷纷追逐、享受物质生活。理想中的教育是要教学生学会生活,然而现实教育中却缺乏了这样的教育,使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生活,他们的精神生活非常贫乏,沉浸在追求物质生活和享受物质生活之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学生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3.适应了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征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不稳定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独立感和自我意识增强,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这一阶段他们容易受到成人的忽视,容易出现情感波动,意志相对薄弱。再加上有的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成绩认识不足,很容易感到自卑,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因此,必须利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渗透相应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渗透

1.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求“善”

在初中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有很多文章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善”、激励学生“求善”。例如,名篇《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重点刻画对象,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文章,找出作者描述四次“背影”的文字,联系全文细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要学生复述买橘子的过程,问学生为什么写得怎么详细;在课后即将结束时,写了作者读父亲的信,作者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但是在“晶莹的泪光中”,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在一个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逐渐体会到父亲那份深沉的爱:虽然不在嘴上,但是在心里。同时在课后,教师也要布置一个任务就是要多体谅父母的辛苦,要感受父母的爱,回到家之后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家务、捏捏肩、捶捶背,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都蕴含着“善”,如《在山的那边》蕴含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皇帝的新装》警示人们要真诚、要敢于揭示真相等等,教师要努力发现教材中的“善”,鼓励学生“求善”。

2.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求“美”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既可以是风景“美”,也可以是物体“美”,也可以是心灵“美”。例如,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作者描绘了美丽了春天,让学生顿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丑小鸭》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人的本质不能依靠外表,要走进他的内心;还有的事物蕴含着高尚的伦理意义,例如,《金色花》展现了深厚的母子情感。其次,还要带领学生领悟“美”。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佳作,这些佳作蕴含了丰富的美,如《天净沙·秋思》,诗句中的枯藤、老树等形象都展示出了诗人的愁丝,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品味诗句,领悟诗句中的美。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美”。欣赏美能够让学生获得更高品味的美的享受,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一起喜怒哀乐。例如,《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触动,感受到了先人的伟大情怀,激发了学生的担当意识。最后,要鼓励学生创造“美”。创造“美”是求“美”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去创造美,用自己的创造力创造美好的事物,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创造诗歌、散文,既可以描绘风景,也可以抒发情感。

3.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求“真”

求“真”,就是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真理,敢于批判,认真对待事物。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文章,鼓励学生求“真”,探索真相。例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作者罗迦·费·因格以一个图形问题开始了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一常规结论的批判,一步步深入论证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师在讲授完这一课时要告诫学生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创造性思维,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现实社会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已经势在必行。教师要认识到渗透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善于利用课内和课外教材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鼓励学生探索真理,发现美、感悟美。

[1]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2).

[2]吴惠青.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10(01).

[3]邓礼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实践[D].西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人文初中语文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