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度决定稿件成败——以《楚雄日报》“插甸经验”报道为例

2015-08-15起永俊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楚雄党报策划

起永俊

(楚雄日报社,云南 楚雄 675000)

“插甸经验”是云南省在开展“四群”(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诸多主流媒体已报道,作为州市党报的《楚雄日报》如何在“炒冷饭”中炒出“新味”,角度的选择是制胜的法宝。其做法主要体现在:

一、新闻背景

2012年开始,省委组织部按照省委要求,把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插甸乡作为“挂县包乡驻村联户”的工作责任区,推行常务书记制度,促使干部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过程中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办成实事,推动发展,赢得群众广泛赞誉,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探索的新路子。

这就要求记者提前介入,采访前尽力去把握被采访对象或者新闻事件的总体情况,我们采取蹲点采访方式,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3天,接地气、触灵魂,将事先列出几个不同的新闻角度来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从而确定最佳角度。

二、宣传的目的

“插甸经验”概括起来就是:认亲结对常联系,真正使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常态化;真心实意转作风,真正做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整合资源,真正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强化基层打基础,真正体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要求。

“四群”教育让插甸乡取得了“干部作风变得更加务实了、干群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群众观念得到更新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了、基础设施更加扎实了、支部堡垒更加牢固了”的丰硕成果。宣传“插甸经验”其目的就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州委关于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的安排部署,营造学习推广“插甸经验”的舆论氛围,实现“四群”教育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相衔接,为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三、选择报道角度

(一)精心策划

近年来,《楚雄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统一策划、统筹宣传、突出重点、形成规模、形成声势、科学管理”的思路,突出新闻策划工作,形成季度策划、月策划、周策划的机制,特别是每年都有针对性地集中组织两三次重大采访活动,抢占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有效提升报纸的宣传质量,发挥党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

在“插甸经验”报道的策划中,紧扣其特点、亮点,特别是对楚雄州可借鉴、可复制,具有操作性、指导性的做法,全面分析研究,并列出采访提纲。(1)让干部下得去、待得住、融得进、干得好,实行常务书记制度。(2)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促农增收,带头示范推广科技。(3)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头致富能力,实施“红色信贷”工程。(4)齐心协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解难题,上下联动形成合力。(5)群众思想意识的改变、发展理念的更新,老百姓心里的期盼。(6)基层干部思想觉悟、政治觉悟以及科学发展觉悟的提升,村组干部的“嬗变”。同时,结合中央、省、州党委对开展“四群”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出的要求,以理论的高度指导全州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配合系列报道,策划列出一组《领导带头做示范》《深入群众面对面》《强基固本抓党建》《服务群众谋发展》4篇评论文章。

(二)选准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事物,看待和表述的角度不同,其效果各异,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亦是如此,角度选择的不同,产生的宣传效果就不一样。

报道“插甸经验”,如果按照惯例来报道省委组织部为插甸乡争取了多少项目、多少资金,这种千篇一律的报道,不仅宣传效果不会好,甚至会使得其反,大家都认为“没有可比性”。因此,我们报道“插甸经验”以小事件入手,以小见大,用讲故事的形式,揭示新闻事实,达到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力。在采访报道中,我们选择养鸡、养羊、修路、架电、筑坝等都很普通的事件为切入点。

(三)突出立意

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许多事物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本身没有新闻价值,但在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新闻价值,甚至会产生很大的新闻价值。我们报道“插甸经验”选择在2013年11月底。这一年,云南全省开展“四群”教育活动,而2014年年初就启动州市级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宣传报道“插甸经验”,其实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准备、营造氛围。

新闻立意,关键是要认真观察,认真分析、比较,哪些因素,哪些侧面会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新的教育,选择哪一个侧面更鲜明、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共鸣,这样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做大、做强、做好主流新闻,提高新闻品质,使党报的优势更明显,从而不断提高党报的影响力。

(四)着力深度

在“插甸经验”的报道中,我们突出民生视角,着力在深度上做文章,通过采访基层群众、乡村干部、工作队员,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朴实、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桩桩小事、实事、好事以及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深度”,更是体现了民生之要。根据策划列入的采访提纲,考虑读者的心理需求以及新闻价值,结合采访的实际,最后形成了一组《“机关干部”变身“村常务”》《“试验田”推开致富门》《“红色信贷”助农创业增收》《“总动员”助力“加速跑”》《“给力”百姓期盼》《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6篇系列报道。

实践证明,角度决定稿件成败。特别是反复宣传报道的主题,就要研究新的角度,从新的角度中再去选择好的角度。唯有如此,州市党报才能办出“让党委政府满意、老百姓爱看的报纸”,也才能进一步彰显了主流媒体的地位。

[1]葛希玲.浅谈媒体记者的“触角”与深入实际[J].中国地市报人,2010(8):59-60.

[2]朱朝晖.期刊编辑工作的网络应用[J].大学出版,2002(4):44-45.

猜你喜欢

楚雄党报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我的家乡美如画
名家与楚雄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