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2015-08-15张玉梅

新闻传播 2015年14期
关键词:人才专业课程

张玉梅 杨 颖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四平 136000)

2014年,融合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如雨后春笋,传统媒体转型呼声一片,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冲击之下,传统媒体的转型迫在眉睫。2014年7月22日,上海报业集团在改革后公布了第一个成果——“澎湃新闻”,这是一个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从“澎湃新闻”的横空出世到面向社会招聘人员,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新闻类的媒体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要求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产品经理”“澎湃新闻前端工程师”等在传统媒体人才构成上前所未闻的职业纷纷出现;而湖南卫视旗下的“金鹰网”“芒果TV”这两大新媒体平台也早已于2014年4月20日全新改版、融合升级,推出了全新的“芒果TV”网络视频平台;同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全媒体转型上的成功,使得集团从事信息技术及新媒体业务方向的人员持续增加,从人员规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看,南方报业集团已经达到了一个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规模。这些实例都已证明,随着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在改革,传媒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传媒类毕业生已经不再适应当代各大用人单位对于传媒人才的需求,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应用型人才与全能型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高校的传媒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增加数字课程,在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数字课程的学习和了解,满足了各大媒体的用人需求,增强了人才的竞争力。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改变固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应用型人才和全能型人才相融合,以适应新媒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一)学科内课程体系亟需改革

这种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传媒类课程的安排需要改革,学校对新媒体教育的不重视是导致学生与时代脱节的主要原因。在融媒时代,传媒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亟需改革,以适应传播高速化的时代。新媒体、大数据、互联网思维等类似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更有助于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一些高校新增了新媒体概论、数字新媒体、网络新闻写作、数字出版学、网络编辑实务、网络出版等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课程,但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急需增加新媒体实践课程,压缩新媒体理论课程。

(二)学科外课程体系亟需改革

国家一直都强调,传媒专业学生要培养成“T”字型的全能人才,除了扎实学习专业相关课程外,更应该学习和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如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哲学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也在传媒类课程体系的革新上有所体现,但是跨专业选修,学生缺少积极性,学校应鼓励学生多选修理工科课程,补足和完善知识容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课程,在学期内修满规定的学分,这样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开拓视野,媒体设计和策划能力得到提高,而文学学生加强理工科知识补给,更能适应新媒体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从课堂学习到课外学习相融合的培养模式

课堂学习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进入大学后,学生课外自觉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但很多学生无法从高中的学习模式中转变过来,学习自觉性也不强。为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知识,使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更科学化、系统化,一些高校探索出从课内学习到课外学习相融合的培养模式,针对传媒学生的人才培养理念,推出“三抓、两展”的制度:课堂学习上,必修课抓考试、考查课抓作业、实践课抓作品;在课外学习中,通过展示学生作业与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并以此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补有无。“三抓、两展”的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修课抓考试

必修课程的开设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教导,学生获得传媒人灵敏的嗅觉。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专业理论技能的最好方式之一,必修课程的考试必须要严抓,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在文化专业课上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也为传媒学生的实践训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考查课抓作业

很多高校的教师、学生并不重视考查课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在对待考查课时都敷衍应对。在传媒人才培养计划中,以考查课形式出现的往往是根据时代需求所设置的课程,是需要通过学生自觉阅读、自觉查阅资料完成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作业了解课程的精髓,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考查课抓作业,体现了高校对于传媒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视,这也是能力培养的方式之一。

(三)实践课抓作品

在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更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人才,还能够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实践课程的成果就是作品,课程作品是检视学生的实践与学习是否到位的标准。现在,我国传媒单位招聘除了笔试、面试外,更注重对应届毕业生在大学期间作品成果的审视。实践课抓作品,保证了学生在实践训练上得到充分、认真的发挥,也为毕业生在就业时提供了作品展示的机会。

三、联合办学的多元化培养模式

联合办学是高校与高校间的合作方式之一,普通定义下的联合办学往往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但本文所说的联合办学,是在普通定义上创新出来的新型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高校要结合本校特色,实现跨院系、跨专业的联合办学。院系、专业之间的合作能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知识的全面覆盖,对于传媒类专业的学生意义重大。文中所说的联合办学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提倡双学位的教育模式

传媒类学生除了主修本专业外,还应辅修其他专业,例如学生可以辅修法学专业,为成为一名法制类的媒体人打下基础。相对于单一学位来讲,双学位的优势是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单一学位比较,用人单位通常会选择双学位毕业生,这满足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结合学校最大特色,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竞争力

结合学校最具特色的专业,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的竞争力。例如,政法类大学传媒人才的培养就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优势,培养出懂新闻、懂法律、懂政治,能从事法制新闻报道、出版和宣传工作的传媒人才。广编和出版学生,利用手机媒体建立大学生微生活网站,设计网页和栏目,将学生自己编导的微电影,学生自己的微生活、微创业、微感受写作成果共享手机网站,建立特色新媒体平台,提高了学生竞争力。

四、结合融媒特色开展实训的培养模式

传媒专业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很多高校都注重实践教学,实践课程也占了很大比例。高校在制定传媒人才的培养计划时虽然一直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是传媒教学的实践课程却依旧停留在固有的思路上。学生在学校采写几篇校园新闻、拍摄几幅新闻图片,就当作是实践教学了,当微博、微信等平台被各大媒体所重视,并早已应用于传播之上时,传媒教育在新媒体实践教学上有明显缺位,没有结合时代特色的实践教学是不能培养出传媒人才的。

(一)创立新媒体实践平台

在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根据融媒时代的特色进行了创新性调整,将校园报刊、电视台、电台、手机都改造成新媒体实践平台,并全权交给学生运营。实践训练由过去的“教师主导、学生从属”关系转变成“学生主导、教师指导”。同时,模拟商业化的运作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媒体人的角色。

(二)组建学生工作室

学生工作室的组建也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尤其针对广电编导类专业学生与动画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组建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室进行实践训练,将实践时间从过去的寒暑假延长到了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之中,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实践,为创业提前进行实战训练。

总而言之,时代在变,传媒在变,传媒教育也应应需而变,抓好专业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紧跟时代步伐,将传统的传媒专业教育模式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将新的传媒专业教学模式带进高校,带入课堂。

[1]陶喜红,高卫华.论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J].新闻爱好者,2011(7)

[2]王渊明.积极探索卓越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1)

猜你喜欢

人才专业课程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