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福柯规训思想分析女博士媒体形象

2015-08-15兰雪滢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女博士科举制度规训

兰雪滢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规训,是福柯著作《规训与惩罚》的核心概念。这是其英文书名discipline 的中文意译,同时也是福柯创用的一个新术语。规训具有多重而又相关的含义,包括学科学术领域课程纪律、严格的训练规范准则、戒律约束以至熏陶等,汉语里没有相对应的词项能包含它的丰富含义。它亦指寺院的规矩,以后则指军队和学校的训练方法。福柯赋予这个词新的含义,用以指近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既是权力干预、训练和监视肉体的技术,又是制造知识的手段。

媒介的功能并非像“镜子”一样被动地反映现实,而是以特定的视角和手段,有选择地将现实“再建构”后积极提供给受众。因此,媒介中所反映的各个社会群体的形象,并非是社会群体的本来样貌,而是经过媒介“把关”、“选择”、“修正”之后所形成的群体的“媒介形象”。一方面,这种“媒介形象”是建立在客观形象的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这种“媒介形象”也是媒体在反映他人眼中的某一社会群体的形象。

本文查找出新华网2012年12月6日至2013年12月6日的所有报道,在标题中包含“女博士”关键词的报道共有162篇,其中负面报道共有86篇。这些负面报道涵盖感情、社会、事业、生活、健康、科研、校园、学业、军事等九个主题。其内容主要包括感情生活类、社会事件类、学业事业类三个方面。报道从这三方面塑造了女博士婚姻爱情频受挫折、博士身份广受瞩目、寻找工作四处碰壁的社会形象。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感情生活类:婚姻爱情频受挫折。在全部86篇负面报道中,有38篇报道为感情生活类主题,占全部报道的44.2%。感情生活是女博士形象最受关注的方面。这些报道大多集中于女博士的情感、恋爱、家庭、婚姻等方面,聚焦于女博士在感情受到挫折后的失态甚至违法表现,以及在感情、婚姻、家庭中的不幸遭遇。

第二,社会事件类:博士身份广受瞩目。在社会事件类的负面报道中,其内容并非以女博士某个个体为中心,更多的是将女博士作为身份标识。表面上似乎是对女博士群体的关注,实则是将“女博士”作为关键词,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对新闻的关注。换句话说,只是将“女博士”作为噱头而已。

第三,学业事业类:寻找工作四处碰壁。女博士都是在校园生活、学术能力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正面报道中,女博士的科研成就是最受重视、报道比重最大的主题。而在负面报道中,女博士在职场中屡屡碰壁,则被媒体广泛报道。

女博士社会形象的形成,深受媒介的影响。一方面,媒介塑造了女博士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女博士的社会形象一旦形成,媒介就更容易以此形象为标准,开展女博士报道,从而更加加固女博士的社会形象。媒体报道女博士的视角是男性意味的。他们站在男性的立场上“看”女博士。“看”与“被看”,所体现的就是权力行使者和权力被接受者的关系。然而,追根溯源,媒体塑造女博士婚姻爱情频受挫折、博士身份广受瞩目、寻找工作四处碰壁的社会形象的背后,也有其深层次的规训原因。规训权力主要受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规训、夫妻之间男性地位的规训,以及传统官场男性主导的规训。具体阐释如下:

其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规训。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而延续至元、明、清,从公元607年至1906年,经历了1300年之久。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这种思想的规训下,女子读书都是难得的,参与科举考试更是天方夜谭。作为现代科举的高考,接受女性已有了若干年历史。然而,女性在知识体系中依然处于“被男性看”的地位。在男性视角下,学业、知识仍然属于男性的领域。因此,不习惯于女性在学业领域的优秀与出众的男性,会对女博士产生抵制的态度。处于男性视角的媒体,自然会自觉不自觉构建女博士负面的社会形象。

其二,夫妻之间女性地位的规训。在进入父系氏族的封建社会,在“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特别是夫妻之间的地位,始终受制于男性的主导。而如今,除非女博士同样嫁给男博士,否则其在学业方面的成就会胜于自己的丈夫。同时,由于长期在学术领域接受专业训练,女博士在思维方式、学术能力等方面也会优于大部分男性。受到传统道德规训的男性在面对女博士的时候也受到威胁,而社会也并不认为这种女性强势于男性的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会保持平衡。因此,在关于女博士的负面报道中,许多都围绕女博士的感情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女博士为“第三类人”、“嫁不出去”等方面的社会形象。

其三,传统官场男性主导的规训。由于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而科举制度除了太平天国的特殊时期外从不允许女性参与考试。因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官吏制度鲜少有女性官吏。受到这种传统官吏选拔方式的规训,无论是古代的官场还是现代的职场,男性始终是其中的主导。虽然如今女性早已从家庭的禁锢和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步入社会。但现在的职场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规训。身居高位的男性会被视为气场强大、领导气质,而女性但凡精明能干、能力出众,则通常会被冠以“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称号。因此,在这种规训的影响下,采用男性视角进行报道的媒体,在面对女博士的话题时,往往会选择在事业上遭受挫折的典型个案,对其进行反复报道。从而造成了女博士不好找工作,或在工作中屡屡碰壁的社会印象。

受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规训,夫妻之间女性地位的规训,以及传统官场男性主导的规训,女博士在我国媒体上形成了特定的媒体形象,而这类媒体形象反过来促成了女博士的社会形象。因此,媒体应尽量摆脱传统思想的规训,从而更加客观的塑造女博士以及其他社会群体的媒介形象。

猜你喜欢

女博士科举制度规训
制度功用与解释规训:应对突发疫情信息工具的设计悖论及其改进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我是彻底“裸婚”的女博士
女博士还是和男博士结婚的好
女博士在家里首先得还原为一个女人
解读《女博士》
越界先锋:从文艺规训到文化批判——论周宪文艺思想与治学理念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