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地区羔羊腹泻病的综合防治

2015-08-15耿吉文杨永霞

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圈舍羔羊母羊

耿吉文,杨永霞

(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天祝733209)

羔羊腹泻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在1~7月龄的羔羊,其特征是患病羔羊剧烈腹泻和小肠粘膜发生溃疡,因该病发病速度快,病程短,若加之饲养管理不当时,由于不同条件和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引起大批羔羊发病及死亡。有时发病率高达80%以上,且死亡率高达73%~85%以上,个别羊群高达93%以上,对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治疗该病128例,有效126例,治愈123例,收到良好的效果。

1 病因及流行病学

高原地区羔羊腹泻的发生主要在每年的2~3月份,此为接羔的高峰期,而此时该地区气候变化大,伴随风雪交加,气温较冷,又因近些年来自然条件的变化,冰雪霜冻,雪灾等发生频繁,加之草场沙化、碱化现象日益严重,载畜量过大,牧草得不到生息,使得羊群秋季得不到充足的牧草而保膘。气候多变,特别是大风雪后,圈舍寒冷,羔羊受冻,或因哺乳不当,羔羊饥饱不均等,都能诱发本病。

该病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圈舍、用具、土壤及周围环境,羔羊出生数日内,当接触母羊污染的乳头或与体面接触时,或因接触饲养的用具和母羊的排泄物,进入羔羊消化道内,当外界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羔羊抵抗力减弱时,病原菌在小肠,特别是在回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发本病。

2 症状

患病羔羊初期表现精神萎顿,低头拱背,不愿吃奶。随着病情的延长,病情的加重,则表现持续性腹泻,初呈粥样,后稀薄转为水样,有时呈喷射状;黄白或灰白色,气味恶臭,有时整个后躯被粪水所污染。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有的粪中带血丝或含有血液,粪便内含有气泡,病羔逐渐虚弱,卧地不起。若得不到及时发现治疗,多在数小时内死亡,只有少数病轻的,亦可自愈。有的病羔表现腹胀,或只排少量稀粪,有时带血或呈血便。随着发病时间延长,则表现出四肢瘫软,行走困难,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涎或呈白沫,头颈向后仰,四肢作游泳状等神经症状,体温将至常温以下。若不加紧治疗,常常引起死亡。

3 病变

尸体脱水现象严重,尾部后躯被粪水所污染,最明显的病理变化在消化道,在皱胃内往往存在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粘膜上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溃疡,有的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有的肠内容物呈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或出血。有的心包有积液,心内膜有点状出血,肺脏常有充血区域或有瘀点,瘀斑等。

在常发高寒牧区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已鉴定病原菌及其毒素。

4 治疗

引发本病的因素复杂,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进行实施抓膘保暖,合理哺乳,消毒隔离和药物对症治疗。

4.1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将发病羔羊与母羊放置在干燥温暖的圈舍内,给母畜饲喂优质的草料,必要时饮喂一些水食,使其有充足的乳汁,保证羔羊吃饱。

4.2 及时将母羊和病羔的排泄物、污染物进行清理消毒,哺乳时对母羊乳房也要进行清洁消毒。

4.3 病轻的羔羊可选用盐酸沙拉沙星溶液,每1 kg体重0.25mL口服,一日两次,连用2~3次;乳酶生片8g或乳酸菌素片0.4g×8片口服;也可选用20万IU 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mL或杨树花口服液1~3mL口服。

对病情严重的可选用以上药物,用止梨血清(氧氟沙星注射液)每1kg体重0.2mL,一日一次,连用3~5次,孕畜和授乳母畜禁用;或用止力神e(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1kg体重0.1mL,博落回注射液5mL)每日一次,连用2~3d;有腹痛症状者用安乃近注射液2~3mL肌注;有出血者用止血酶注射液0.5mL肌注;严重脱水者用等渗盐水50~100 mL,VC 0.1mL,头孢噻呋钠1g,静脉注射。心力衰弱者可加樟脑黄钠注射液0.2g。

5 典型病例

2010年3 月4 日我镇拉干村贾某某饲养的5只羔羊相继发病且已死亡2只来求诊。经检查,精神不振,头低耳耷,拱背,四肢无力,卧地不起,不吃乳,排稀薄粪便,有的呈水样,黄白色,气味恶臭。尾部被粪水所污染,剖检已死2 只羔羊,表现症状相同;在皱胃内有大小不等未消化的凝乳块。回肠黏膜充血发红,粘膜上常可见到扁豆大小的溃疡,有的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肠内容物呈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或出血。心包有少量积液,心内膜有点状出血,肺部有充血区域。根据发病季节、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为高原地区羔羊腹泻病。随即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用药2d后,粪便呈粥样,精神好转,吃少量乳,继续治疗3d,痊愈。

6 体会

6.1 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年降水量充足,牧草生长旺盛的年份,发病率较低,反之则高;饲草料储备充分而及时得到补饲的羊群,发病率较低;气温最冷和温差变化最大的月份,发病尤为严重。

6.2 防止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首先加强饲养管理,提倡科学暖棚养殖,加强对怀孕母畜的饲养管理,使之膘肥体壮,所产羔羊体质好,抗病力强。其次要储备充足的越冬草料,根据怀孕母羊的体质状况及时补饲,保证是产后的母羊营养充足,羔羊能吃到足够的乳汁。

6.3 加强圈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每年在产羔前,要对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消毒工作,在产前、产后及接羔过程中都要注意及时地卫生消毒,特别是对母羊的乳房和用具等。接羔的圈舍要保持干燥和温暖。

6.4 本病的治疗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才能有效的治疗。对病羔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给予精心的护理,能有效的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有些牧民经验,在羔羊刚出生时口服土霉素片0.15~0.2g,每日一次,连续3日,对该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有条件的地区,每年可注射痢疾疫苗预防,于每年3月初和9月下旬分为2次接种,接种时不论羊的大小,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5mL,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

猜你喜欢

圈舍羔羊母羊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产后母羊的护理
怀孕母羊饲养管理
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提高母羊产羔率的技术措施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