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靖县养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2015-08-15邓海红焦世璋

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永靖县联户养羊

邓海红,焦世璋

(永靖县畜牧局,甘肃 永靖731600)

1 永靖县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总体情况

永靖县地处甘肃中部西南,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重点移民安置县。辖17个乡(镇)(其中纯回族乡镇3个)140个行政村,总人口20.0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4万人,总面积1 863.6km2。在1996年前主要以粗放的放牧养羊为主,羊也是一年一胎,一胎产一只羔的现状,1996年县上拿出一部分资金,在全县示范推广养羊暖棚圈200座,并配套修建氨化池200座,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母羊280只,发放到暖棚羊羊示范户手中。当时小尾寒羊母羊也不被当地群众接受,随着部分群众的养殖使得小尾寒羊解决了繁育的瓶颈问题,小尾寒羊的一年多胎,一胎多羔,逐渐被养羊户接受,养殖技术也逐步成熟,这样加快推进了永靖县养羊业的发展。随着几年饲养羊只饲养量逐年增加明显,到2013年底,肉羊饲养量达50.25万只,已建成省级重点养羊场1个,省州标准化养羊场8个,联户养羊小区53个,养羊户达到1.47万户,户均养羊10 只,养羊纯收入达到252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4%。畜牧业总产值1.4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人均牧业纯收入395元。全县规模养殖场(小区)162家,其中养羊场30 家。规模养殖户5218户,其中规模养殖大户410户,建成标准化羊舍6840座。规模养殖比重达52%。规模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川塬区,占全县规模养殖场的90%;规模养殖户分布基本均衡,其中川塬区占54%,东西山区占46%。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资产总额达1.5亿元,其中养羊场1 家,2013年销售收入达1.3亿元。

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县畜牧业生产的经营方式由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转变,零星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由自养自用向商品化、专业化生产转变,在全县建成了以东西山区种草养羊、塬台区农作物秸杆养羊。羊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既调整产业结构,又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1.2 永靖县草地及饲料情况

永靖县现有天然草地面积10.13万hm2,其中人工多年草生种草面积16.37万hm2,一年生种草面积0.27万hm2,主要以紫花苜蓿、红豆草、燕麦、谷类、蚕豆等为主,累计配套大型青贮铡草机15台,揉丝打捆机53台(套),粉碎机340台,建成永久青贮窖(池)670个10.55万m3,生产饲草料5万t,其中混配合饲料4 200t,加工草粉15 500t,加工青贮玉米秸秆3.0万t,黄贮玉米秸秆3.5万t,秸秆饲料化利用总量利用13.05万t。

1.3 永靖县养殖羊群现有情况

目前永靖县的羊群体主要小尾寒羊母羊与当地羊(蒙古羊)的公羊自交繁育后代,还有一部分小尾寒羊母羊与陶赛特、萨福特、杜泊等引进品种的公羊自交繁育后代,其后代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屠宰率、商品率都高,但在我县其数量不多。县上筹资建成了省级种羊场1个,其肉公羊品种有陶赛特250只,萨福克250只,杜泊130只。县上积极派人学习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提高肉用公羊的使用率,来改善本县肉羊羊群的养殖结构,使其肉羊的养殖向良种化迈进。

1.4 县上对肉羊产业发展高度重视

近年来,永靖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和州委、州政府“产业富民、农牧稳州”发展战略,把联户养殖作为加快东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以奖代补、贷款支持、行政推动多措并举,联户养殖业呈现出群众热情高涨、规模不断扩大、带动效益明显的良好发展势头。针对山区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缓慢、发展严重滞后的县情实际,县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联户养殖的意见》,采取政府扶持、利益引导、业主参与、信贷支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元化资金投入为联户养殖提供资金保障。县财政、扶贫、畜牧等部门整合资金300万元,重点用于联户养殖小区建设。将双联惠农贷款和妇女小额信贷的重点向畜牧养殖业倾斜,向联户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集中,对参与联户养殖的农户,按规模每户发放贷款10~15万元,对发展分散规模养殖的农户每户发放贷款5~8 万元。县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对联户养殖贷款开通“绿色通道”,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切实解决农户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截至目前,已向215户养殖户发放双联惠农贷款2 250万元。各乡镇整合项目资金,支持群众联户养殖小区基础建设,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充分利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加强协调联系,积极争取联系单位在圈舍修建、青贮氨化、铡草器械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促进联户养殖大面积推广,为全县肉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永靖县养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永靖县肉羊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势头,但相对发达的县份来看,距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尚有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县上领导重视不够,发展资金缺乏,投入不足

县上虽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联户养殖的意见》等优惠政策,但有时只是发文件,给扶贫对象几只羊的“输血”式的扶贫,没有把发展养羊产业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其次,科技投入较少,使得养羊产业没有形成完整技术规范体系,有的养羊户致富只能半途而废,给群众养羊致富道路增加了阻力。加上养殖肉羊产业是前期投资相对较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产业。一个稍有规模的养羊户,大约需要10~18 万的投资,而金融部门的贷款,妇联、民政、劳务部门的职工担保贷款额度不大且要财政供养的工作人员担保,办起来也不易。永靖县未能列入全省养羊产业大县,养肉羊产业开发发展没有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在圈舍修建上标准低,公母羊良种化程度不高,自然草地面积小且不是优质牧草,也没有专门反刍兽饲料加工场,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无法得到推广运用;标准化规模养羊场(户)发展不多,龙头企业少,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大。

2.2 疾病防控技术跟不上和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永靖县现在羊上存在的病主要是羊泰勒虫病、羊口膜炎、口蹄疫、羊快疫、羊猝疽、羊场毒血症、羊痘等,尤其是羊痘近年在我县零星发生,给绵羊和山羊养殖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我县养羊业的发展。随着养殖场(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已招收了140名村级防疫员,但他们每年工资为2400元;同时全县羊的疫苗注射由原来的2 元/只收费,变成现在的全部免费注射服务,动物防疫员的差旅费没有得到落实或提高,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他们的知识大都都是自学的,免疫注射治疗水平不高,常常发生将皮内注射的药物注射成皮下,严重影响羊只的免疫质量,使得全县的羊传染病呈散发的上升趋势,加上武威市庄浪县发生的羊小反刍兽疫病对我县羊的防疫造成威胁,防疫形势不易乐观。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知识体系显得明显不足;同时基层兽医站没有仪器或者仪器成旧,还有养殖场(户)认识不到位防疫意识不强,检疫部门在动物进出境时不能严格检疫,使得近年来疾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有的养殖场(户)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只重视羊的育肥和出栏,不注重羊的饲粮标准和药品的残留量,乱使用添加剂、抗生素药物等现象,给食品也得安全生产造成隐患,使得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没有保证缺乏竞争力。

2.3 改良繁育体系不健全,学习实用的科学技术少

省级种养场永靖县瑞辉种羊场服务辐射半径小,人工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未能积极组织人员到发达的县市进行深入细致学习,使得这项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受到阻力,导致肉羊改良的步伐缓慢,种羊综合利用率低。由于不重视优良性状的选种选育,盲目杂交,随着杂交代次的增加,种羊的优良遗传性能退化,优质杂交商品羊比例越来越少,屠宰羊胴体小,产品质量差,肉、毛、皮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产生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导致了养羊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养羊效益低下。

2.4 市场体系建设不规范,产品销售单一

永靖县的养羊户一般只出售活羊或出售新鲜羊肉,缺乏加工羊肉的企业,羊肉产品的附加值低;也没有较大的活畜交易市场,大、小养羊场(户)极少主动进入市场,多是被羊贩子收购,养羊户承受肉羊及羊肉市场风险的能力很低。另外该县还没有建立健全羊肉、羊毛、羊皮等产品深加工企业,没有推出永靖县羊肉系列品牌产品。

2.5 养羊场(户、小区)的养殖和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规模养羊场(户)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饲养方式,科技意识淡薄,饲养管理粗放;特别一些养殖小区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残差不齐,大多都是各自为阵,没有形成高效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的管理模式,给防病治病带来了很大困难。养殖场(户)不重视饲草加工,更谈不全价混合饲料,使得羊只采食量下降,饲草利用率、饲料转化率低,出栏率低,饲养周期长,养羊效益不高,没有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优良模式,全县养羊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养羊业的一些高新技术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导致养羊产业整体生产水平提高缓慢,科技转化率较低。永靖县西部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聚居着回、东乡、保安、撒拉、藏、土等10个少数民族2万多人,占西部山区人口的近一半,而且群众受教育水平低,劳动者素质不高,收入渠道狭窄。

2.6 优质饲草饲料资源缺乏

由于养羊数量不断增加,部分群众还在采用传统的放牧式饲养方式,加之农户的乱耕、乱挖导致西部的草场退化,草地面积减少,使得养羊业缺少了饲料的保证。虽然西部山区利用荒山荒坡种植了部分优质的紫花苜蓿、红豆草等,数量也在增加但速度赶不上养殖肉羊的数量增加,也在西部山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秸秆数量增加,但利用率不太高;也采取了禁牧舍饲,但草场优质牧草数量少,养羊业缺乏优质牧草,极大地制约着羊羊业的快速发展。又加之饲草料加工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科学加工和利用,使得永靖县西部的养羊业的发展因饲草料不足而受到影响。

2.7 深加工企业缺乏,畜产品附加值低

羊产业链无法延伸,永靖县没有一家羊肉深加工企业,龙头企业更是少之又少,羊肉的加工只是卖生羊肉或者活羊,饮食行业也只是卖“东乡手抓羊肉”、“烤羊肉串”和“涮羊肉”等粗加工、初级加工上,羊肉附加值低,也就没有走进大城市的大超市,更没有什么品牌。羊肉也没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羊肉产品的生命力不强,羊肉的市场销路和市场发展前景让人担忧。

3 永靖县发展养羊产业的对策及前景

3.1 县上领导要高度重视我县养羊产业的发展

我县曾经提出“吃苜蓿饭发牛羊财”的口号,到现在提出“种科技田发牛羊财”的口号,足以看出我县领导对养羊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发展转变。我县西部山区群众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移民安置群众,大量群众被安置到外地区或者本县其它乡镇,西部山区的人家和耕地都无人看管,这些人家经过改造可变为羊舍,耕地可以种植优质牧草,反而为养羊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加上西部山区有三个回族乡镇,穆斯林群众就有传统的养羊习惯,只要科学的规划设计,将会迎来我县养羊业的大发展。县上利用这些优势和机会,加大养羊产业的投资。县上更加重视科技投入,派人去发达的市县学习,有时候请发达市县的实际养羊技术专家来我们这儿讲课传授经验,有的成了我们的养羊技术顾问,县上要加大对养羊技术人员的奖励力度,对那些长期奋战在养羊第一线,有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要用重金奖励,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使得他们长期从事养羊产业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科技养羊走的更快更稳。

3.2 更加重视良种繁育

今年在全县又建成养羊小区三个,从山东调进小尾寒羊种公羊360 只,发放到53 个联户养羊小区,极大地改善本县的品种和种公羊缺乏的现状。政府多方筹资鼓励和支持养羊产业发展,从2013年开始对能繁母羊给予100元/只的补助,共补助288万元,极大提高了养羊群众的养羊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省级种羊场资源及多年选育经验,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利用先进技术尽快培育出有自己特色、适合当地发展养羊的做法。良种是肉羊生产的基础,要充分利用该县现有的省级种羊场资源,对肉用纯种羊进行扩大繁殖,经济杂交选育出适应性强、产肉性能高的父本和常年发情、繁殖率高的母本品种,广泛利用杂交优势,源源不断地为商品羊生产基地和农户提供种源。要用大力气广泛开展羊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扩大种羊利用率,加快良种繁育改良步伐,提高良种普及率和羊群繁殖的质量和数量,从而达到提高肉羊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

3.3 加强技术服务,确保肉羊产业稳步快速发展

要在全县养羊产业树立羊病的“防重于治”的总原则,特别对本地方存在的羊泰勒虫病、口蹄疫和羊痘加强防治,对这些病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去防治,动物防疫技术要在全县宣传地方病防治办法,使得全县养羊群众都懂得普通羊病的防治技术,为我县养羊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县畜牧主管部门要在羊场的建设规划、品种改良、人工授精、疾病免疫、检疫、牧草栽培、饲草料的加工调制、无公害肉羊产品生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抽调各站、所技术骨干组建肉羊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多方协作共同研究、解决肉羊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操作、不定期巡回指导等多种方式培训农民,提高养羊群众的综合养羊管理素质,在养殖小区和繁育基地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抓技术指导。结合全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机会,对养羊科技示范户做好各项技术服务,使他们的养羊产业得到技术支撑而取得好的效益,用实例来示范辐射带动养羊群众,使得全县养羊产业健康发展。

3.4 为养羊业打下坚实基础建全饲料生产体系

随着永靖县东西山区乡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推广,玉米秸秆饲料量逐年增加,以玉米秸秆青贮为基础,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等其它优质牧草,购置发放饲料加工机械,加大开发秸秆饲料资源,推广秸秆的“三贮一化”(三贮为青贮、半干青贮、微贮,一化为氨化)技术,提高秸秆的处理利用率,为养羊业提供充足的饲草供应。特别要在当地建立起专门的投喂反刍兽饲料加工企业,使得羊能够吃到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精饲料,缩短羊的育肥时间,提高养羊产业的养殖效益。

3.5 合理充分的利用草场资源

结合草原补奖政策的有利时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减轻草场压力,改良草原草场,对现有的草原草场封育,对荒漠化草场围栏补种,对所有的草场采取轮牧、休牧等措施,同时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种草和饲草加工业。合理的组织羊群是充分利用和保护草场资源重要方法之一,组织放牧应根据羊只的数量、性别、品种、年龄、体质强弱决定放牧场载畜量,进行合理科学的放牧,更好的利用草场资源。同时在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的基础上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和改进饲养方法,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之路,有效利用饲草资源和广辟饲料来源,充分利用青贮、氨化、盐化和微贮技术加工秸秆,并研制全价配合饲料等降低饲养成本,使饲料多样化,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3.6 加大养羊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

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在品种良种化、土地高效利用、圈舍标准化建设、高效管理模式、病死羊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给予支持;增加养羊产业的项目资金投入数量,金融部门的货款政策要向羊产业倾斜,加大金融对养羊产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发起支持养羊群众组成养羊合作社或者互助社,使得民间基金向养羊集中,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养羊业,鼓励广大农民进行肉羊杂交改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为养羊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该先支持做大做强几个或者一个大的养殖场,使其成为上规模、懂管理、有效益的龙头企业或者典型示范户,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当地养羊群众更好养羊,最后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优秀发展模式。

3.7 增加养羊科技投入,加速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充分认识科技的重要性,要根据当前肉羊业发展现状,主要围绕提高羊肉产量和质量、羊肉及其产品精加工等方面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现行经济条件下养羊业的生产体系开展研究。与此同时,加强对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利用和转化,如现代良种繁育、肥羔羊育肥技术、规模育肥技术、优质高产饲料的种植、调制及加工技术等,并将研究成果与我县实际结合起来组装集成和创新,使其能够在我县实际养羊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我县肉羊业生产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3.8 为加快养羊产业化步伐建立羊肉深加工策略

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的羊肉加工企业,引导加工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我县羊肉品牌的推广宣传力度。要在羊肉加工这一薄弱环节上形成突破,政府要扶持加工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水平,建立机械化、现代化屠宰加工生产线和羊肉精、深加工生产线,保证生产绿色安全的羊肉产品,并形成不同档次、不同系列的产品供应市场,让永靖县的羊肉成为一个民族品牌走进大城市的大超市,获取高附加值回报,争取创造养羊产业的效益最大。

[1] 张德鹏.我国肉羊产业面临问题与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07,26(3):74-75.

[2] 刘春龙,孙海霞,李长胜,等.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198-200.

[3] 马月辉,王蒲,王惠生.科学养羊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4] 权富生.中国肉羊业发展目前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畜牧杂志,2000,36(5):46-47.

[5] 张居农,剡根强.高效养羊综合配套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永靖县联户养羊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永靖县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试验报告
娃娃菜新品种引进试验报告
永靖县抗旱造林的技术应用
巴林右旗